第一节 传统加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162&run=13

盐卤炸晒是传统的加工方法,概括可分为盐渍品和干制品两种。
盐渍品境内水产盐渍品可分为鱼、海蛰、虾酱3大类。
鱼类盐渍由于没有冷藏厂,60年代前主要采取此方法进行鱼类加工。鱼类盐渍分
为整体盐渍和割片盐渍两种。整体盐渍的品种有黄花鱼、黄姑鱼、鳓鱼、带鱼、青鱼、
沙梭、海鲫鱼、小杂鱼、青鳞鱼等;割片盐制的有鲅鱼、鲐鱼、小鲨鱼等。
海蜇盐渍海蜇头和海蜇皮,是采用“三矾提干”的方法制成的。海蜇皮的出成率
70年代前为8-12%, 1985年后达到15-18%。荣成历史上海蜇产量较高的年份:1958
年收购量为1545吨; 1984年总产海蜇皮3772吨; 1992年海蛰大丰收,共加工海蜇皮
13486吨。
虾酱盐渍荣成的虾酱属地方土特产品。主要有磷虾酱(眼子虾酱) 、糖虾酱(蠓子
虾酱) 。加工方法:加23-25%的食盐拌匀腌制而成。磷虾产于荣成南部近海,其生产
期为5月下旬到7月上旬。糖虾产于荣成的北部海域,以春秋两季为最多。境内不少农
民从事虾酱的生产和经营活动,年产虾酱在100吨左右。
干制品境内水产干制品可分为腌干和淡干两种。按类别可分为鱼、虾、贝、藻、
软体5大类。
鱼类主要有鲅鱼干、鲐鱼干、劳板鱼干、花鱼干、比目鱼干、带鱼干、小杂鱼干
等。 1976年水产公司销售干鱼18691吨。 80年代后高档鱼干较少, 低值干鱼较多。
1995年全市共加工干鱼制品66871吨。
虾类60年代前有对虾干,而后因国家全额收购对虾,不再晒干。虾米是荣成一大
特产, 其中以龙须岛海米最为出名。1976年县内鹰爪虾海米产量高达674吨。虾皮,
是毛虾炸晒而成,出成率在30%左右。1959年加工毛虾皮1900吨,1963年1100吨,以
后毛虾绝迹。1972年有所恢复。1979年加工毛虾皮高达1400吨。90年代后毛虾较少,
杂虾皮较多。
贝类境内近海古有自然扇贝,干贝加工历史较长。1936年荣成县干贝业生产合作
社经营效益在全省名列榜首。1968年荣成收干贝32吨,1982年收干贝1.87吨,1985年
后改为冻鲜为主,1995年加工干贝在30吨左右。淡菜是贻贝肉加工而成,70年代最盛,
后因销路不好,淡菜加工数量渐少,以销鲜货为主。
藻类主要有海带、裙带的淡干和盐干,还有少量的紫菜、羊栖菜、石花菜的淡干。
1980年荣成水产公司收石花菜71吨。1995年荣成市淡干海带13.7万吨。
软体类主要有墨鱼干、鱿鱼干。1995荣成加工墨鱼干、鱿鱼干在5000吨左右。
另外,还有海参和鱼翅的加工。海参以宁津、俚岛为最多。1969年荣成县水产供
销公司收干海参最多, 达11.45吨。鱼翅是名贵海珍品,1980年前,全县每年收干鱼
翅0.2吨,其中1979年最多,加工干鱼翅0.65吨。1995年全市产干鱼翅约2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