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育苗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160&run=13

建国前,境内无育苗单位,海淡水养殖采用的是采捕自然苗。1959年,荣成开始
筹建海带育苗场,场址石岛。1961年下马,1969年重建,1970年6月建成。成立初期,
主要培育海带苗种。 80年代后,开始进行动植物多品种育苗。1980年2月,县海珍品
基地俚岛育苗场在草岛寨建成,主要进行对虾、扇贝、海参、海蜇等海珍品的人工育
苗。随着养殖生产的发展,国营育苗场的生产能力远远满足不了生产发展需要。1986
年,马道镇海带养殖场建起扇贝育苗场,青鱼滩村渔业大队建起海带育苗场。至1988
年,共建各种育苗场17处,其中县办5处、镇办7处、村办5处,育苗水体2.4万立方米。
1995年育苗场总数发展到57处,其中市办5处、镇办7处、专业渔业公司办13处、村办
32处,形成了市、镇、村(企业)三级苗种繁殖体系,鱼、虾、贝、藻、蟹各类苗种均
可自繁自育,推动了荣成养殖业的发展。

荣成市(县)部分年份育苗生产情况表
┌──┬───────────┬─────────────────────────────┐
│年份│淡水苗种 │海水苗种 │
│ ├─────┬─────┼─────┬─────┬─────┬─────┬─────┤
│ │鱼苗(万尾)│河蟹(公斤)│对虾(亿尾)│扇贝(亿粒)│鲍鱼(万头)│海带(亿株)│鱼苗(万尾)│
├──┼─────┼─────┼─────┼─────┼─────┼─────┼─────┤
│1984│2500 │ │2.9 │0.3 │ │12.0 │ │
├──┼─────┼─────┼─────┼─────┼─────┼─────┼─────┤
│1985│3370 │ │2.7 │2.9 │ │10.3 │ │
├──┼─────┼─────┼─────┼─────┼─────┼─────┼─────┤
│1986│3000 │ │2.8 │9.9 │ │9.6 │ │
├──┼─────┼─────┼─────┼─────┼─────┼─────┼─────┤
│1987│300 │ │5.2 │6.4 │ │10.6 │ │
├──┼─────┼─────┼─────┼─────┼─────┼─────┼─────┤
│1988│2000 │134 │10.7 │8.4 │200 │13.5 │ │
├──┼─────┼─────┼─────┼─────┼─────┼─────┼─────┤
│1989│1500 │9.8 │14.3 │33.3 │610 │17.5 │ │
├──┼─────┼─────┼─────┼─────┼─────┼─────┼─────┤
│1990│1500 │ │10.7 │33 │595 │18 │ │
├──┼─────┼─────┼─────┼─────┼─────┼─────┼─────┤
│1991│10 │ │12.1 │30.9 │770 │23 │ │
├──┼─────┼─────┼─────┼─────┼─────┼─────┼─────┤
│1992│10 │ │6.7 │146 │2334 │32 │ │
├──┼─────┼─────┼─────┼─────┼─────┼─────┼─────┤
│1993│400 │ │7.2 │74 │3300 │37 │ │
├──┼─────┼─────┼─────┼─────┼─────┼─────┼─────┤
│1994│400 │80 │8 │65.2 │5200 │32 │ │
├──┼─────┼─────┼─────┼─────┼─────┼─────┼─────┤
│1995│200 │160 │5.6 │57.3 │82300 │36 │400 │
└──┴─────┴─────┴─────┴─────┴─────┴─────┴─────┘

藻类育苗 养殖海带最早使用的是“秋苗”。1958年,境内从烟台、青岛运回海
带人工苗进行养殖。 1959年,始有海带育苗,全县集中在俚岛采集人工苗,并于2月
份开始分苗,将成熟的海带渡夏到秋天,进行人工放孢采集,放到自然海水里培育而
成。秋苗晚,而且产量不稳定,限制了海带生产的发展。60年代,海带夏苗育苗成功
并规模性生产,逐渐取代了人工采集秋苗,促进了海带养殖业的发展。1969年,荣成
海带育苗场重建,将2个海带育苗间扩建成总面积2100平方米,并建容量800平方米的
海水沉淀池2座, 1970年育海带苗1.7亿株。至1982年,海带育苗场共建海带育苗间6
座, 育苗面积达12400平方米,年可育苗10亿株。夏苗早,海带适温生长期长,产量
高。由使用秋苗到使用夏苗,是荣成海带养殖技术的一大进步。随着海带养殖的发展,
许多养殖单位纷纷建立育苗场,解决海带苗源问题。至1995年,全市海带育苗面积达
4万平方米,年育苗量36亿株。
裙带菜养殖 早期用苗是从青岛、海阳等地运回。70年代,朱口、院夼、大鱼岛
等单位先后建起育苗池,解决了苗源问题,促进了荣成裙带菜养殖的发展。70年代后
期至80年代初,裙带菜养殖滑坡,育苗减少。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裙带国内外市场
好转,育苗技术与养殖单位得以发展。1990年,海带育苗场开展裙带菜人工育苗,裙
带养殖得以恢复。
其他藻类育苗,在境内也有发展。1971年,县海带育苗场首次培育出紫菜人工苗;
1985年完成羊栖菜人工育苗;1986年,石花菜孢子人工育苗获得成功,但皆因养殖规
模小,育苗量较少。
贝类育苗1974年,县水产研究所进行扇贝半人工采苗和全人工育苗试验获得成功。
1980年2月, 县海珍品基地俚岛育苗场建扇贝育苗间1838平方米, 是年生产扇贝苗
2700多万粒。1986年,马道镇养殖场建起全县第一座群众性育苗场,培育栉孔扇贝商
品苗8000万粒,从此荣成群众性扇贝育苗水平不断提高,为扇贝增养殖提供了可靠的
苗源保证。是年,县海带育苗场也开展扇贝人工育苗。1991年组建的蜊江育苗场主要
从事扇贝育苗。 至1995年,全市扇贝苗种培育单位达40个,育苗水体2.9万立方米,
年产商品苗57.3亿粒。
境内鲍鱼养殖早期采用从青岛、长岛、大连等地购进的人工鲍鱼苗。1988年,荣
成第一个鲍鱼育苗场建成, 是年培育出商品鲍苗200多万头。从此,沿海群众性的鲍
鱼人工育苗和养殖生产广泛开展起来。 1990年, 市海带育苗场进行鲍鱼人工育苗。
1993年,市海珍品育苗场也开展了鲍鱼人工育苗。至1995年,荣成沿海共建鲍鱼育苗
场31处,育苗水体35600立方米,年产商品鲍苗82300万头。
对虾育苗对虾养殖早期使用的是采捕自然苗。1980年,荣成海珍品基地俚岛育苗
场建成对虾育苗间5066平方米、饵料培育间1840平方米以及控温室、水泵房、过滤池
等,采用国内先进工艺水平的供排海水、供淡水、供冷水、供气、供电、供暖、制冷、
投饵等机械化设备, 进行海珍品人工育苗,培育对虾苗241万尾;是年海带育苗场也
开发了对虾人工育苗技术,县内对虾养殖开始使用人工育苗。80年代中后期,虾苗培
育技术过关,并逐渐被群众掌握,群众性的育苗场遍布荣成沿海,全县养虾用苗基本
得到解决。1995年,全市对虾育苗水体2000立方米,年育苗量5.6亿尾。
鱼类育苗90年代后,随着荣成浅海鱼类养殖的兴起,鱼类育苗技术开始发展并不
断完善。1993年,市海带育苗场开展牙鲆鱼育苗。至1995年底,鱼类育苗单位发展到
10个, 育苗水体4500立方米,年产商品鱼苗400万尾左右,其中牙鲆鱼育苗水体4350
立方米,年育苗量346万尾。
荣成淡水养殖所需鱼苗在50-60年代主要从南方购进。 1968年,荣成淡水养殖试
验场进行鱼苗孵化, 获毛仔100多万尾,培育出大规格鱼种近20万尾,推动了荣成淡
水渔业的发展。至1970年,培育毛仔达千万尾;同时后龙河、雨山、王家山等35个单
位建起278亩鱼苗培育池, 培育大规格鱼种,结束了荣成淡水养殖所需鱼苗鱼种完全
依靠从外地购进的局面。培育池培育大规格鱼种成为荣成鱼种培育的主要形式,网箱
培育鱼种较少。80年代,群众性淡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所需淡水鱼苗增多,1985年,
培育淡水鱼苗达3370万尾。90年代,淡水粗放式养殖逐渐被淘汰,用苗减少。至1995
年,全市培育淡水鱼苗仅200万尾。
其他育苗除藻类、贝类、鱼类、虾类育苗外,境内刺参、蟹、鳖、海蜇、牡蛎、
魁蚶等育苗也有发展。
刺参养殖早期使用的是自然苗。 1982年, 县海珍品育苗场进行海参人工育苗。
1995年,全市海参育苗水体47400立方米,年育苗量850万头。
90年代,淡水养殖向“精养高产、优质高效”方面发展。八河水库、邱家渔业公
司育苗场、崂山育苗场、市海珍品和海带育场等单位,开展了河蟹人工育苗,苗种达
到自给自足。1995年,全市育苗水体2000立方米,年育苗量16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