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滩涂养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157&run=13

滩贝养殖境内的滩贝养殖,主要分布在张家埠港、涨港、镆铘后港、林家流港、
崂山大滩及朝阳港一带海区。滩贝的主要经济种类有:泥蚶、毛蚶、布氏蚶、菲律宾
蛤仔、四角蛤、中国蛤蜊、等边浅蛤、伊豆布目蛤、紫石房蛤、薄壳和平蛤、菲利浦
满月蛤、竹蛏、牡蛎、沙海郎、日本镜蛤、西施舌、紫彩血蛤和各种螺类、蟹类,共
近30种,其中人工养殖的主要种类有泥蚶、毛蚶、菲律宾蛤仔、牡蛎、竹蛏、蛏等。
建国前,滩涂资源长期处于无人管理、滥采乱捕状态。进入50年代后,沿海渔队
才划界封护、定期采捕、集体护养等形式相继出现。1958年,全县14处沿海公社的近
百个村队成立了滩涂养殖专业队, 至1959年,专业养殖人员增加到200多人,护养面
积14700亩,年产鲜贝500吨。1960年,全县的养殖专业队基本解散,滩涂资源利用又
回到无人管理、酷捕滥采状态。从1963起,滩贝养殖开始恢复。特别是1964年县政府
颁布了滩涂划界确权封护布告,明确规定滩贝养殖鼓励政策,调动了群众发展滩涂养
殖的积极性。1966年,滩涂养殖单位增加到108个,其中专业队58个,人员216人,护
养面积42466亩, 年产鲜贝1250吨,收入12.7万元。随着滩贝养殖业的发展,单位面
积产量成倍提高,每年仅向南方销泥蚶苗就达500吨,销成品泥蚶1200吨。1965-1969
年全县滩贝产量都在5000吨以上。70年代后,全县掀起围海造田高潮,1978年,沿海
的14处主要滩涂均遭到破坏, 其中全部报废6处,58个滩涂养殖专业队只剩下12个,
滩贝产量只有1410吨。80年代后,随着养虾业的发展,兴建虾池占去了大片的滩面。
至90年代, 全市可利用的滩涂面积已剩下不足3万亩,宝贵的泥蚶资源已有绝迹的危
险。

荣成市(县)部分年份主要滩贝养殖情况表
单位:亩、吨
┌──┬───┬───┬───────┬─────┬─────┐
│年份│面积 │产量 │蛤 │蛏 │蚶 │
│ │ │ ├───┬───┼──┬──┼──┬──┤
│ │ │ │面积 │产量 │面积│产量│面积│产量│
├──┼───┼───┼───┼───┼──┼──┼──┼──┤
│1983│10208 │284 │10208 │284 │ │ │ │ │
├──┼───┼───┼───┼───┼──┼──┼──┼──┤
│1984│16450 │314 │11450 │282 │ │ │5000│30 │
├──┼───┼───┼───┼───┼──┼──┼──┼──┤
│1985│20688 │1425 │11513 │1078 │ │ │9175│347 │
├──┼───┼───┼───┼───┼──┼──┼──┼──┤
│1986│19715 │1858 │11585 │1443 │ │ │8130│415 │
├──┼───┼───┼───┼───┼──┼──┼──┼──┤
│1987│12045 │3714 │7145 │3392 │ │ │4900│322 │
├──┼───┼───┼───┼───┼──┼──┼──┼──┤
│1988│10295 │2138 │7095 │2019 │ │ │3200│119 │
├──┼───┼───┼───┼───┼──┼──┼──┼──┤
│1989│23750 │7586 │17000 │5742 │1350│800 │5400│1044│
├──┼───┼───┼───┼───┼──┼──┼──┼──┤
│1990│29944 │16984 │20899 │14017 │4445│1515│4600│1452│
├──┼───┼───┼───┼───┼──┼──┼──┼──┤
│1991│29509 │12352 │24809 │11690 │3200│462 │1500│200 │
├──┼───┼───┼───┼───┼──┼──┼──┼──┤
│1992│16904 │8646 │12805 │7591 │3549│935 │550 │120 │
├──┼───┼───┼───┼───┼──┼──┼──┼──┤
│1993│17224 │14293 │14055 │12021 │2870│2172│299 │100 │
├──┼───┼───┼───┼───┼──┼──┼──┼──┤
│1994│27699 │21115 │23560 │20531 │3700│520 │439 │64 │
├──┼───┼───┼───┼───┼──┼──┼──┼──┤
│1995│25148 │24231 │20723 │23000 │4125│931 │300 │300 │
└──┴───┴───┴───┴───┴──┴──┴──┴──┘

对虾养殖 境内对虾养殖试验始于1959年,县水产养殖试验场将挂网捕获的40尾
亲虾, 投放在水深1米、面积1亩的土池内,进行首次人工孵化试验。1个月后,繁殖
出许多小虾苗。后因缺乏饵料和管理经验,虾苗死亡甚多。到11月仅收获对虾100尾,
最大体长16厘米。1973年,埠柳公社龙家村和大泊子、靖海两个盐场,采捕自然苗人
工养殖,其中靖海盐场放养40亩,亩产20公斤。因苗源困难,两年后停产。1979年,
靖海、黄山、邱家、林家流水库、涨盐场以及上庄公社南沙岛村、城厢公社葛家村
等7个单位,共建虾池3849亩,放苗967万尾(自然苗) ,是年共收获对虾50037公斤,
平均亩产13公斤,总收入7.96万元。除南沙岛村稍有盈利外,其他单位全都亏损,共
亏损5.87万元。1980年,人和、崂山公社和上庄公社北沙岛村、邱家公社西塘子村以
及县养参场、大泊子盐场、成山农场等单位纷纷建起了养虾池,全县养虾专业队伍发
展到164个, 养虾面积7320亩。新建虾池普遍建有进排水系统,并对老虾池进行了改
造。 年内,俚岛海珍品育苗场建成,首次人工育虾苗241万尾,虾苗来源有所保障,
平均每亩放虾苗4700尾。全县共产对虾10.5万公斤,平均亩产14.3公斤,总收入23.5
万元, 纯收入5.44万元,有7个单位盈利。1983年后,各养殖单位狠抓虾池改造和科
学管理, 使对虾养殖逐步由粗养转为精养或半精养。1984年,邱家渔业公司投资220
万元, 建起535亩高标准对虾精养池,当年亩产对虾80.5公斤,为全县大面积养虾精
养高产做出典范。1985年起,荣成养虾业规模不断扩大,单产逐年提高。1990年,全
市养虾面积为2.58万亩,总产量2363吨,总产值4727万元,平均亩产91.5公斤、总产
值1832元。1993年后,受暴发性虾病影响,全市养虾处于低谷。1995年,采用“三少
一多”(少放苗、少投鲜饵、少换水、多品种)的方法进行科学喂养,是年全市虾池综
合总产值5300万元,其中综合利用部分2776元,高于养虾部分。

荣成市(县)部分年份对虾养殖生产情况表
┌──┬────┬────┬──────┬─────┐
│年份│面积(亩)│产量(吨)│总产值(万元)│纯益(万元)│
├──┼────┼────┼──────┼─────┤
│1979│3849 │50 │8 │-6 │
├──┼────┼────┼──────┼─────┤
│1980│7320 │105 │23 │5 │
├──┼────┼────┼──────┼─────┤
│1981│10115 │159 │39 │-9 │
├──┼────┼────┼──────┼─────┤
│1982│13197 │141 │28 │-20 │
├──┼────┼────┼──────┼─────┤
│1983│8284 │204 │52 │15 │
├──┼────┼────┼──────┼─────┤
│1984│10793 │531 │304 │115 │
├──┼────┼────┼──────┼─────┤
│1985│12000 │587 │642 │313 │
├──┼────┼────┼──────┼─────┤
│1986│15159 │866 │1414 │868 │
├──┼────┼────┼──────┼─────┤
│1987│23084 │1583 │2034 │440 │
├──┼────┼────┼──────┼─────┤
│1988│25124 │2252 │4050 │1465 │
├──┼────┼────┼──────┼─────┤
│1989│25800 │2403 │3447 │136 │
├──┼────┼────┼──────┼─────┤
│1990│25800 │2363 │4727 │1246 │
├──┼────┼────┼──────┼─────┤
│1991│25800 │2593 │5191 │1265 │
├──┼────┼────┼──────┼─────┤
│1992│25800 │2980 │5541 │2393 │
├──┼────┼────┼──────┼─────┤
│1993│25800 │1511 │2516 │732 │
├──┼────┼────┼──────┼─────┤
│1994│25800 │1068 │2961 │661 │
├──┼────┼────┼──────┼─────┤
│1995│25800 │782 │2530 │66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