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网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151&run=13

渔业网具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可分为张网、刺网、拖网、围网、陷阱网、地曳
网、抄网、掩网8大类80余种。
网线材料, 1910年前主要是草、棕、麻类,1912-1962年逐步以棉线为主,网衣
须经栲皮(栲胶)、桐油或煤焦油施染,或是猪血(动物血)染、蒸,以提高其防腐和滤
水性能。1963年试用合股锦纶线和维纶线,1964年使用锦纶单丝,1965年试用乙纶线,
其间试用少量丙纶线。由于锦纶单丝和乙纶网线性能优越,至1967年荣成网渔具使用
的网线全部改用锦纶单丝乙纶线。
渔网用的浮子,40年代前用竹、木、高粱秸等天然材料制作,有用葫芦、瓶、罐、
桶等物品, 50-60年代初渐用专门生产的玻璃浮子、橡胶浮子,60年代中期以后渐用
泡沫塑料浮子、摩焊浮子。
渔网用的沉子,50年代前用石块、兽骨、陶瓷、铅、铁等材料制作,60年代后逐
渐改用滑石、橡胶、合成塑料,但陶瓷、铁、铅仍使用。
张网类境内沿海使用的张网主要是单桩张网--挂子网、虾板子网和双桩张网--坛
子网。
挂子网起源于石岛沿海一带, 清代已有使用,距今有200余年的历史。18世纪70
年代郝懿行所著《记海错》一书中曾有用挂子网捕青鱼的记载。据传当时用草绳结网,
抛石定网于海中实施捕捞。民国初年渐改用棉线织网,采用打橛(木桩)方法定网于海
中捕捞各种鱼虾。 1945年全县沿海有挂子网1万顶左右,1949年有1.15万顶,1956年
发展到3.8万顶。 到1965年推广使用乙纶线织网,延长了寿命,提高了捕捞效率,网
具更新为2.8万顶。1970年后挂网生产全部实现机动舢板(12马力和20马力柴油机作动
力)作业和机械打橛,劳动强度降低,作业时间缩短,看管网数增加到2-3排,增排倒
湾, 定置网具流动逐步变为现实,挂网生产稳定发展。到1980年,平均每年有3万顶
网生产。 1981年后逐步由坛子网代替, 年存网量在1.3-2.5万顶之间, 1995年只有
10395顶。
挂子网适宜使用在流力较大的旋转流(俗称八卦流)海域,一排一排布设在鱼虾洄
游的通道上。它是由木橛、根绳、叉弦、挂套和网身构成,网身是采取减目(杀缝)、
向网囊顺次减小网目尺寸的办法,用手工纺织扎成,呈方锥形,网口宽5.7米,高5.7
米, 网后部即网囊前端有倒须以防鱼虾外逃,网长12-15米,网身系在挂套上,即网
口系在由两支尖杆、一支口杆和一支底杆四支竹竿扎成的方形框架上,网囊系于枪杆
梢端拉绳的另一端,枪杆垂直于框架面,粗端系在口杆中央,枪杆及拉绳供起网用。
挂子网在潮流的作用下,网口迎流而站,并以木橛为中心随流旋转,随流速快慢而下
降上升变化水层,将随潮流入网的鱼虾捕获。其渔法是:渔汛期前选择渔场打橛、拴
网,做到网等鱼。载重4吨左右的渔船4-5人看管2-3排,约60-90顶网,根据潮流确定
起网时间、出海时间,一般每天起网一次;渔情好时,日起网两次或一流一次,一般
年产渔货80-150吨,高产者达200余吨。
虾板子网由挂子网演变而来,专捕毛虾。清朝末年,大鱼岛王姓渔民为开发“满
海”的毛虾,根据毛虾入网后沿背网密集入囊,而鱼类却向下潜逃的习性,发明了专
捕毛虾的虾板子网。网身大头子后背部及两侧是由织布机织成的“井”字形密扣网片
剪裁拼成的正梯形网片,称板网;腹部由大目网衣织成的三角形网片,称底筒,以释
放鱼类,两者合成网身。开始全用稻草编织,30年代中期改用棉纱,网型扩大,产量
提高,在荣成沿海普遍使用,并传到浙、闽一带。1949年全县有网7150顶,1957年达
到4.36万顶。60年代后期随着毛虾资源的衰退,虾板子网利用率很低,1976年后基本
绝迹。渔法与挂子网相同。
坛子网因用陶土坛子作浮子而得名,属双桩张网,适用于往复流或主流向近似往
复流的海域,网型较大,结构与挂子网相似,网身呈扁方锥形,网口宽16米左右,高
5.8米, 网长40米左右。其渔法与挂子网基本相同,渔汛前选择渔场打橛,不同的是
每网两橛, 两橛的连绳须与主流向正横,间距一般为低潮水深的3倍加网口宽。网口
只用两支各长6米的木杆支撑, 浮子系于与根绳相接的叉弦端,并系一浮标绳和网囊
引绳备起网时用。网具随流增大而下沉,随流减缓而上浮,平流时因两支木杆而网口
朝下,以利换流时转换网口方向。起网次数根据风情、渔情而定,一般每日起网一次,
渔情好时增加次数。一只载重5-10吨的机帆船5-6人看管30-40顶网,年产量50-100吨。
荣成坛子网是1958年大鱼岛由日照引进的,意欲取代挂子网,节省竹杆并创高产。
经反复试验获得成功,并得到迅速推广。是年引进坛子网30顶,1960年发展到3523顶。
1975年全县有坛子网10126顶, 1981年发展到21953顶,1986年达50905顶。1988年荣
成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同靖海渔业公司网具厂试验剪裁式鹰爪虾坛子网,使用机器织
网代替手工织网,平均每网增产鹰爪虾15.6%,高产网型增产39%。1990年坛子网发
展到83049顶, 超过挂子网63149顶,网口宽度增加到20-25米。至此,定置张网增排
倒湾,死根活打,跟踪鱼群流动作业已成为现实。由于鹰爪虾资源衰退,1995年坛子
网减少到6万余顶,但仍是张网作业的支柱。
刺网类刺网是一种古老的网具,构造简单,操作方便,选择性强,专捕经济鱼虾。
网呈长带状,横长纵短,上纲有浮子,下纲有沉子,傍流或横流置于海中鱼虾洄游的
通道上,似墙一样拦截鱼虾,使鱼虾刺入网目或缠络,兜于网衣中而被捕获。分定置
刺网和流刺网两种。
鲐鱼流网主要在荣成北部沿海。1938年鸡鸣岛渔民在海上拾到日本人使用的无沉
纲流网(俗称散腿流网) ,经多年使用证明比普通鲐鱼流网增产30-50%,1954年开始
大量推广,60年代随着鲅鱼胶丝流网的发展而被淘汰。70年代中期在大鱼岛兴办了乙
纶线鲐鱼流网获得高产,由于鲐鱼资源不稳而被逐渐淘汰。
鲅鱼流网60年代前用棉线和麻线织网,网衣强度差,不抵鲅鱼挣扎力,破网严重,
捕获率很低,而对鳓鱼的捕获率较高。1964年推广锦纶单丝(胶丝)流网以来,鲅鱼捕
获率大幅度提高。 1966年全县鲅鱼网21331片, 1981年达到64077片, 1986年达到
90572片,1990年达到11万片。20年内稳定发展,鲅鱼年产量在0.5-1万吨中波动上升,
居各流网之首,构成荣成海洋捕捞支柱产业之一。由于疏目、大目拖网的兴起,鲅鱼
资源衰退。1990年以来,鲅鱼流网逐渐被搁置起来,1995年仅存57426片。
花鱼流网属底层流刺网,主要使用于荣成北部沿海。1935年已有生产,但数量很
少。建国后发展迅速,1957年发展到1500片,1963年因小黄鱼资源衰退,网具数量随
之减少,1965年绝迹。
对虾流网属底层刺网。1966年春,靖海公社从长岛县引进对虾锚网生产技术,沙
窝、扁口的挂子网船制办了对虾锚网,在青海渔场的北部捕捞产卵对虾。80年代中期,
农牧渔业部提出秋汛渤海捕对虾应以流网代替拖网,对虾流网迅速发展,全部鲅鱼流
网船、 部分挂子网船和部分135-185马力拖网船都置办对虾流网,实行统一指挥,编
队生产,取得较高经济效益。1986年全县发展对虾流网57420片,1990年发展到82050
片。由于对虾资源的衰退,从事对虾流网作业的船网逐渐减少。1995年对虾流网几乎
全部被搁置起来,仅存28484片。
新兴流刺网以远东拟沙丁流网为代表。70年代后期,黄海远东沙丁鱼资源逐年上
升。1985年荣成县置办了两船(120片) 网进行试捕,5月上旬投产,7月上旬结束,共
捕鱼18374公斤, 收入3.2万元,获纯益1.5万元,好于同期鲅鱼流网船。这一成果在
全县推广,荣成县置办新兴流刺网50余船。
拖网类拖网属于主动性网具,种类很多,主要有“裤裆网”、机动渔船双拖网、
单拖网、魁蚶耙拖网、海参拖网等种类。
“裤裆网”由网腿、网盖、三角网、网身、网囊组成,因形似裤子而得名。大中
型网由风帆船拖曳,小型网由舢板单船作业。30年代传到荣成,数量很少。1956年后,
风船“裤裆网”作业有所发展,自1958年推广轻拖网后很快被淘汰。
机动渔船双拖网始于1956年, 因发展不稳定,到1964年仅有117顶。1965年后拖
网稳步发展, 至1974年有553顶。 1975年后拖网快速发展, 至1985年有1684顶。至
1995年,全县有拖网5000余顶,135-600马力拖网船301对,年产量、总产值分别达到
31.54万吨和80466.1万元,分别占海洋捕捞总产量和总产值的66.97%和50%。
机动渔船双拖网,两船拖一顶网,网具在海里由其配备的浮、沉力支撑张开,两
船保持一定的水平间距(俗称网裆),按既定拖向、拖速,将船的拖力通过连接船与网
的曳纲、空纲传递到网上,曳网前进追捕鱼虾入网。1965年全面推广乙纶拖网,并试
验推广宽背拖网、对虾拖网、胶丝刀鱼拖网和鹰爪虾等小型鱼类拖网,生产效果显著。
70年代引进推广了双浮弦拖网、长天桥拖网、底杂鱼拖网;试验推广了四片双浮弦拖
网、刀鱼拖网、疏目拖网。70年代末80年代初,试验推广了加裙拖虾网,成效显著,
增产对虾10%以上,释放幼鱼60%。进入80年代后期,渔船马力增大,双拖网发展加
快,特别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拖网向大目、多片、高口、快速、浮拖、变水层拖发
展。1990年荣成市大马力双拖网试验成功。1992年开始大规模开发鱼资源,产量逐
年大幅度上升。1992-1995年总产鱼35.58万吨,1995年达到13.23万吨,在全国县
级居于领先地位。
魁蚶耙拖网属单船拖网,一船数耙,按一定的速度前进,同时耙架在平衡中又以
一定的频率掘动,由耙齿将蚶体从海底掘起并络入网中。该项作业是荣成县水产科学
技术研究所1985年秋冬完成荣成近海魁蚶资源试捕调查后迅速推广起来的,已形成稳
定的创汇渔业。 1986-1990年掀起生产高潮,总产量达到4.56万吨,1989年生产高峰
时,产量达到2.18万吨。至1995年总产魁蚶8.17万吨,平均年产8171.5吨。由于魁蚶
资源的衰退,近年来只有部分40-120马力渔船间轮开展此项作业,维持一定的规模。
围网类围网有单船围网和双船围网两种,都呈长带状,单船围网取鱼部在网的一
端, 而双船围网取鱼部在网的中央,网衣高度相对较高,一般网的长、高比为1:7-
10。上缘有浮子纲,下缘有沉子纲,沉子纲按定距系铁环穿入括纲并系于网两端的叉
弦交点处,两端有曳纲,是流动性过滤渔具。根据船、风流、鱼群动态下网,拦截、
包围鱼群于网中达到捕捞的目的。1970年荣成县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从掖县引进围网
捕捞技术, 是年就置办大小围网210盘,其规模有667米×85米、510米×51米的单船
围网和250-300米×31米的双船围网, 网衣高度可随渔场水深变化调整。1973年后,
青海、 连青石、石岛、烟威渔场鲐鱼资源回升,荣成渔民在3-4月捕完青鱼之后,将
青鱼围网稍作改进, 5-6月份捕鲐鱼,实现青鱼网一具多用。最盛时全县围网发展到
302盘。至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黄海青鱼、鲐鱼资源的衰退,围网作业中止。
陷阱网类属近岸定置渔具,主要由网圈、网墙组成,敷设在沿岸海域鱼类洄游的
通道上,以拦截、迷惑、诱导鱼虾入网,易进难出,达到捕活鱼的目的。荣成主要有
袖子网、落网、滩插网、鲻鱼网等4种,其中袖子网最多,落网次之,其余为数很少。
袖子网俗称迷魂阵、圈网。主要用于镆铘岛以北至泊于沿岸海域,迄今有60余年
的历史,是斥山小泊村吕姓渔民为日本人打工从烟台引来,先在石岛湾、桑沟湾作业,
后逐步传开并延续下来。60年代末,黄海青鱼资源大幅度回升,推动了荣成东部、北
部袖子网的大量发展。1967年全县有袖子网80余盘,70年代初发展到1350余盘。进入
80年代,随着青鱼资源的衰退,袖子网虽延续至今,但数量不多。该网捕鱼的关键结
构是袖子, 荣成渔民使用的袖子网是方袋建网,规格是:结附网衣网圈上纲总长139
米左右, 结附网衣网墙上纲总长200-300米,网高依渔场水深而定,6个袖子各长8米
左右。主捕青鱼、斑鱼、鲈鱼、黄姑及黄鱼(六线鱼) 、黑鱼等杂鱼。一只载重3吨的
渔船,3个人下网3盘,盛产青鱼时,一盘网日产2.5-3万公斤。
落网属大型定置网具, 相对而言有大小之分。大者,结附网衣网圈上纲总长383
米,结附网衣网墙上纲总长800-1000米,网衣高度依据网地水深而定。行网需载重5-
10吨的船2只, 20人操作。因其笨重,操作费力,俗称老牛网。小者,一般为大落网
的1/2, 故称小牛网。行网需舢板2只,8个人操作。1965年试验推广,1972年全县发
展到449盘,网产青鱼2.5-4万公斤。进入80年代,随着青鱼资源的衰退、养殖的发展,
落网生产绝迹。
地曳网俗称大拉网或大泊网。18世纪中叶,荣成沿海就有这种网具,呈长带形,
长达数百米至几千米,上缘有浮纲和浮子,下缘有沉纲及沉子,网衣高度中部最高,
顺次向两端对称递减,具体依网地水深而定,网两端有叉绠、曳纲。每盘网都有自己
的网地,相互不能逾越。作业时用船载着网具、曳纲由岸边送出,依网、纲总长,放
成半圆形,回至岸边。岸上索绠人员身背绳套,拉引纲、网,逐步缩小包围圈,将网
收至岸边,从网内取渔货。荣成的王家湾、石岛湾、桑沟湾、爱伦湾、荣成湾、马栏
湾、龙眼湾及北部沿海都有这种作业,主捕鲅鱼、黄姑、刀鱼、青鱼、青鳞、小鳞、
玉筋鱼(俗称沙钻子)等。后网型逐渐由大改小。进入70年代后,由于经济鱼类资源衰
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沿岸洄游的鱼类剧减,龙眼湾及其以南的地曳网作业自然消
失,只有成山卫北部至港西沿海3-5盘网在春夏之交拉玉筋鱼、拉钓鱼喂子和海蜒(
鱼幼鱼)等,延续作业至今。
另外,还有抄网类的推网、掩网类的旋网,都是单人使用的小型网具,虽历史悠
长,延续至今,但对海洋捕捞生产的发展无足轻重。

荣成市(县)部分年份主要网具情况统计表
┌──┬────┬────┬─────┬────┬─────┬─────┬────┬───┐
│年份│合计(件)│挂网(扣)│板子网(扣)│流网(块)│花鱼网(块)│坛子网(块)│拖网(盘)│其他 │
├──┼────┼────┼─────┼────┼─────┼─────┼────┼───┤
│1949│26850 │11500 │7150 │8200 │ │ │ │ │
├──┼────┼────┼─────┼────┼─────┼─────┼────┼───┤
│1952│42333 │16621 │13529 │11884 │250 │ │ │49 │
├──┼────┼────┼─────┼────┼─────┼─────┼────┼───┤
│1957│100949 │37882 │43629 │17060 │1441 │ │ │937 │
├──┼────┼────┼─────┼────┼─────┼─────┼────┼───┤
│1962│61549 │26990 │20681 │10655 │466 │1754 │186 │817 │
├──┼────┼────┼─────┼────┼─────┼─────┼────┼───┤
│1965│86315 │28677 │21053 │1172 │ │1006 │155 │34252 │
├──┼────┼────┼─────┼────┼─────┼─────┼────┼───┤
│1970│94117 │30162 │11834 │36365 │ │2541 │ │13215 │
├──┼────┼────┼─────┼────┼─────┼─────┼────┼───┤
│1975│104328 │29675 │4719 │48251 │ │10126 │832 │10725 │
├──┼────┼────┼─────┼────┼─────┼─────┼────┼───┤
│1980│118402 │28517 │ │59524 │ │18583 │1107 │10671 │
├──┼────┼────┼─────┼────┼─────┼─────┼────┼───┤
│1985│201121 │25530 │ │90752 │ │36672 │1684 │46483 │
├──┼────┼────┼─────┼────┼─────┼─────┼────┼───┤
│1990│324910 │19630 │ │191315 │ │83049 │5353 │25563 │
├──┼────┼────┼─────┼────┼─────┼─────┼────┼───┤
│1995│180608 │10395 │ │85910 │ │60545 │5016 │187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