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劳力变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146&run=13

年际变化30年代前,渔业劳力变化无从考证。日军侵入荣成后,渔民纷纷另谋他
业,渔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从渔人员寥寥无几。1945年荣成解放后,渔业生产逐步
恢复,特别是建国后党和政府大力扶持渔业生产,开展减租减息运动,组织渔民走合
作化道路,渔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渔民队伍不断壮大。1949年,全县有渔业
劳力6804人,至1970年发展到13373人,20年间增长了一倍。70年代前在“以粮为纲”
政策指导下,农渔结合村的渔业生产始终属于副业,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应有的发展。
1970年,县政府提出了“以渔带农”的口号,要求渔队带动农队发展,龙须岛、马道、
俚岛、寻山等公社将渔农结合村的渔船网具转给渔业大队,作为农队的投资,劳力也
由渔业大队统一调动使用,这对壮大渔业队伍、扩大渔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
因农队的劳力要将劳动所得及应分配的利润带回农队重新参加分配,渔队和农队的劳
力分配差距较大,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因此渔民队伍发展仍较缓慢。是年,全县28处
公社同时上马,各建一处养殖场,增加养殖劳力千余人,全县渔业劳力达到13373人。
1975年后,农队人员统一转为正式渔民,直接参加渔业分配,渔队将积累分给农队,
使劳力得到稳定,且渔队收入比农队较高,因此不少人员要求从渔,渔业劳力第一次
得到补充, 渔民队伍迅速壮大,至1980年发展到23342人。至1995年,从渔劳力达到
81041人。
行业变化1985年放开水产品价格后,全县渔业生产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出现
了各行各业办渔业的景象。自80年代末,先后有商业、供销、林业、盐业、工业等系
统相继办起了捕捞船队或养殖场,渔业劳力成倍增长。80年代后,由于养殖技术的提
高,荣成周边整个浅海、滩涂全部发展成为养殖区。县政府及时提出了鼓励农民迁往
沿海从渔的口号,动员渔农村合并、专业渔业公司兼并农业村,以解决渔业劳力不足
的矛盾。各渔业公司还相继建起了渔民新村,低价转让给渔民居住,吸引内地劳力到
沿海从渔。80年代初,开始在海阳、乳山一带招募劳力,以后逐步扩展到德州、滨州、
临沂、聊城及河南、安徽等省地。这些劳力大部分是女工,以晒海带为主。外来男劳
力逐步由陆地加工行业转入海上养殖,有的甚至成为捕捞的主力军。据统计,全市外
来渔业劳力常年在2万余人,高峰期可达到3-5万人。

荣成市(县)部分年份渔业劳力变化情况表

┌──┬───┬───┬───┬───┐
│年份│合计 │捕捞 │养殖 │工副业│
├──┼───┼───┼───┼───┤
│1949│6804 │6804 │ │ │
├──┼───┼───┼───┼───┤
│1960│11150 │10120 │1030 │ │
├──┼───┼───┼───┼───┤
│1965│10004 │8278 │1726 │ │
├──┼───┼───┼───┼───┤
│1970│13373 │ │ │ │
├──┼───┼───┼───┼───┤
│1975│18833 │12049 │6784 │ │
├──┼───┼───┼───┼───┤
│1980│23342 │11373 │10070 │1899 │
├──┼───┼───┼───┼───┤
│1985│36836 │23297 │9496 │4043 │
├──┼───┼───┼───┼───┤
│1990│58756 │26672 │15657 │16427 │
├──┼───┼───┼───┼───┤
│1995│81041 │30965 │27020 │230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