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肥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130&run=13

农家肥农家肥主要有人粪尿、圈肥、厩肥、土杂肥、堆肥、绿肥、海肥(腥粪)、
沼气肥、饼肥等。
荣成农民历来重视积肥和施肥。建国前,主要施用农家肥。在农家肥中以人粪尿、
圈肥、厩肥、土杂肥为主,辅以少量饼肥、海肥等。建国后,历届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号召农户广开肥源,积肥造肥。50-80年代,先后推广过绿肥、堆肥、沼气肥等,其
中绿肥只在60年代推广过,至70年代基本上停止;堆肥和沼气肥至90年代仍在使用。
80-90年代,很少再施用海肥、厩肥、饼肥。土杂肥肥源也在逐渐减少,但专业化养
鸡发展起来,鸡粪成为肥源之一。大积堆肥,是主要农家肥来源。另外还利用秸秆归
田来增加基肥。
化学肥料化学肥料主要有氮肥、磷肥、钾肥、微量元素以及各种复合肥、混合肥。
建国前极少使用化肥。30年代曾引进硫酸铵(俗称肥田粉),少数富裕农户开始购
买使用,但数量很少。建国后相继推广各种化肥。50年代初以硫酸铵为主,也有少量
过磷酸钙。1952年全县化肥总用量1747吨,其中氮肥(折硫铵)1660吨,亩均1.3公斤;
磷肥(折过磷酸钙) 87吨,亩均0.1公斤。以后逐年增加。至1957年全县化肥总用量增
至6327吨,其中氮肥4723吨,亩均3.7公斤;磷肥1604吨,亩均1.3公斤。
1958-1962年人民公社化, 生产体制转变,全县化肥用量下降。1960年化肥总用
量3930吨。 1963年后化肥用量又逐年增加。1969年荣成县建设小氮肥厂,于1970年8
月建成投产, 当年产氨水6010吨。 1971年年产氨水16213吨, 全年化肥总用量增至
14919吨, 其中氮肥9605吨,亩均8.7公斤;磷肥5314吨,亩均4.8公斤。1972年化肥
用量猛增至24940吨, 主要是氮肥猛增,亩均用量达16.4公斤。70年代在斥山兴建了
荣成县磷肥厂,与此同时还发动各公社自建小磷肥厂生产过磷酸钙。在极盛时期,全
县一般大、中型公社都有一处小磷肥厂。至70年代末,全市化肥总用量突破10万吨,
其中氮肥亩用量提高到90公斤以上;磷肥亩用量20公斤以上,并开始推广钾肥和复合
肥。特别是在土壤普查的基础上,80年代后期开始推广使用配方肥(混合肥),即将含
有氮、磷、钾及某些微量元素的化肥,按一定配方加工制成各种作物适用的专用肥,
有针对性的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