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种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3&rec=129&run=13

建国前,境内各种农作物品种都是沿用老的农家品种。建国后,各级党委和政府
对种子工作十分重视,1956年建立了荣成县种子站,专门负责良种的引进、试验、繁
育、推广。自建国以来,境内先后引进、试验小麦品种60多个、地瓜品种14个、花生
品种28个、 大豆品种12个、高粱品种8个、谷子品种6个、各种蔬菜品种120多个。在
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对“四大”作物品种进行了几次重大更新,对提高荣成农作物产
量做出了很大贡献。
小麦品种更新建国前,境内小麦品种主要是“白秃头”、“红秃头”、“瞎六斗”
等,这些品种穗少、穗小、秸杆高、产量低。建国后小麦品种先后有6次重大更新:
第一次是1950-1957年。 1950年首先推广了外地新品种红偏穗。以后又先后推广
了平原五O、丰山五一等。播种面种占90%以上。
第二次是1958-1965年。 引进推广了蚰子麦、黄县大粒半芒、碧蚂一号、碧蚂四
号、美国钱交等。
第三次是1966-1973年。 先后引进试验60多个品种,从中选出适合当地生产条件
的品种主要有:65-280、烟农78、济南2号、济南9号、6590-21、6590-33、蚰包等品
种。
第四次是1974-1979年。以抗病、高产的泰山1号,烟农685、寨5241、济宁3号、
昌乐5号等。
第五次是1980-1987年。主要推广了济南13、烟农15、晋麦21、莱阳4671等。
第六次是1988年后。主要是淘汰济南13,扩大莱阳4671,推广2149。
玉米品种更新自建国到1963年,主要种植当地及引进外地的农家品种,如白顶霜、
黄马牙、白马牙、金皇后、白玉米等。
第一次更新是1964-1970年。 主要推广外地良种,改良当地农家品种。引进了外
地的安东马牙、黄县马牙、黄白杂交。试种了杂交种双跃三号、双跃四号、烟双545。
第二次更新是1971-1974年。普及推广烟三6号,烟三10号,华傲等杂交种。
第三次更新是1975-1982年。这个时期,本县种子站自选自育杂交种,先后育成、
推广群育三1、群育三2、荣三10、荣单1、荣单2、单交36等抗病抗倒高产品种。从外
地引进了单玉6号、 群单105,试种了烟单14、掖单2号,彻底淘汰了农家品种,使全
县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
第四次更新是1983-1989年。主要推广玉米杂交种掖单2号、烟单14,种植面积占
67.4%。
第五次更新是1989-1995年。主要引进推广烟单17、掖单13,播种面积占98%。
地瓜品种更新建国前后种植当地传统农家品种,如“穷不够”、“大红袍”等。
1950年推广新品种胜利百号。60年代,引进推广华北553、遗字138、59-545、烟薯一
号新品种,压缩了胜利百号。70年代初,推广济薯一号。80年代后期又相继引进、推
广烟薯三号、丰收白,后又从五莲县引进徐薯18。但这些品种至1995年仍未取代济薯
一号主导地位。
花生品种更新自建国前后到1962年,主要是种植当地品种,有荣成大粒墩、大爬
蔓、四粒红等。60年代初引进推广伏花生,代替了四粒红和部分大花生。70年代初,
相继引进推广了白沙1016、杂选四号、花17、反修一号、徐交四号。70年代末至80年
代初,为适应花生出口的需要,大力推广大花生花17,与此同时又推广了海花一号大
花生。此后又相继引进、推广了栖选一号、花11、花37、花39、68-4等品种。至1995
年,春播大花生仍以栖选一号为主,68-4为辅。夏花生以提纯复壮的大白沙为主,花
11为辅。
蔬菜品种更新1985年县种子站开始大面积引进各类蔬菜良种。先后引进日本、瑞
士、荷兰等国的甘兰,效果特好。又引进了美国土云豆、无架菜豆,法国地云豆等10
多个品种,并对大白菜品种进行了彻底更新换代。至1995年先后引进30多个品种,每
年引进数量在3000公斤以上,全市每年种植面积在2万亩以上。
另外, 还引进了黄瓜、蕃茄、辣椒、葱、韭菜、台湾新红宝西瓜种等180多个品
种,对老品种进行了更新;每年还从中国土豆种基地引进土豆种15万公斤。这些新品
种都得到了广大农民的认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