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环境质量监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335&run=13

污染源的增加,使环境质量逐步发生变化。从1978年开始,先后开展了地下水、
海域水质、工厂污染源、大气等方面的监测工作。
港湾水质 1978年9月起,对威海湾水质设9个监测点,各监测点均有铅、铜、
汞、砷、氰化物、“三氮”、油类等检出,其中尤以油类对水质污染严重,每升海
水最高含油量达3.99毫克,超过国家渔业水质标准的78.8倍。
水源地及地下水 1981年6至10月, 对西涝台、市区、杨家滩、崮山方塘四处
水源地和市内11眼水井进行水质监测。杨家滩和崮山方塘两处水源地水质,氨氮、
亚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氮超标率均为50%;市区水源地水质,酚超标率25%。市区11眼
水井(属浅层井)水质,挥发酚检出率100%—81%,超标率9.1-18.2%;原北门外至
海港一带32眼水井, 因七一一工厂排放废水污染不能饮用,PH值平均为7.9,二硝
基重氮酚平均为77.17毫克/升。
大气状况 1981年,对大气进行设点监测,春、夏、秋三季二氧化硫、氮氧化
物的日平均浓度基本符合标准,冬季气压较低时,市区上空被烟雾笼罩,城市内能
见度只有40-50米。 1982年第二季度,在环翠楼、黎明巷、南大桥、船厂四个点,
对氧化氮、二氧化硫浓度进行监测,黎明巷、南大桥的二氧化硫超过标准,其余均
符合要求。

1982年第二季度氧化氮、二氧化硫监测情况表
┏━━━━┯━━━━━┯━━┯━━━━━━━━┯━━━┯━━━━━━━━┯━━┯━━━━━┓
┃ 监测点 │ 监测成分 │样品│ 浓度范围 │超标率│日平均浓度mg/m3 │超标│五日平均浓┃
┃ │ │数 │ mg/m3 │% │ │率% │度mg/m3 ┃
┠────┼─────┼──┼────────┼───┼────────┼──┼─────┨
┃ 环翠楼 │ 氧化氮 │ 18 │ 0.0020.019 │ 0 │ 0.0070.012 │ 0 │ 0.010 ┃
┃ ├─────┼──┼────────┼───┼────────┼──┼─────┨
┃ │ 二氧化硫 │ 19 │ 0.0710.187 │ 0 │ 0.0830.119 │ 0 │ 0.100 ┃
┠────┼─────┼──┼────────┼───┼────────┼──┼─────┨
┃ 黎明巷 │ 氧化氮 │ 20 │ 0.0070.046 │ 0 │ 0.0080.025 │ 0 │ 0.017 ┃
┃ ├─────┼──┼────────┼───┼────────┼──┼─────┨
┃ │ 二氧化硫 │ 20 │ 0.0980.355 │ 0 │ 0.1100.205 │ 40 │ 0.157 ┃
┠────┼─────┼──┼────────┼───┼────────┼──┼─────┨
┃ 南大桥 │ 氧化氮 │ 20 │ 0.0040.081 │ 0 │ 0.0120.056 │ 0 │ 0.029 ┃
┃ ├─────┼──┼────────┼───┼────────┼──┼─────┨
┃ │ 二氧化硫 │ 20 │ 0.0800.290 │ 0 │ 0.1080.194 │ 60 │ 0.149 ┃
┠────┼─────┼──┼────────┼───┼────────┼──┼─────┨
┃船厂(北)│ 氧化氮 │ 20 │ 0.0020.047 │ 0 │ 0.0110.016 │ 0 │ 0.013 ┃
┃ ├─────┼──┼────────┼───┼────────┼──┼─────┨
┃ │ 二氧化硫 │ 20 │ 0.0360.247 │ 0 │ 0.0940.137 │ 0 │ 0.11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