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简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11&rec=113&run=13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兖矿集团是以煤炭、煤化工、煤电铝及机电成套装备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国有特大型企业。矿区开发建设始于1966年,1976年成立兖州矿务局,1996年整体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1999年成立兖矿集团,是华东地区煤炭生产、出口、深加工重要基地和山东省三大化工产业基地之一。企业资产总额1800亿元,位列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第129位,位列2012中国100大跨国公司第24位。2013年,集团公司度危机保生存,强管理抓扭亏,推改革促发展,在巨大压力下提前1个月完成省委省政府要求的“三个确保”目标,整体工作呈现平稳发展良好局面。煤炭产量、营业收入创出历史新高,全年产煤8419万吨,同比增长10.53%;营业收入1056亿元,同比增长5.38%;实现扭亏为盈。其中,下半年产煤4506万吨,比上半年增长15.15%;营业收入508亿元,比上半年增长21.85%;经营利润12.64亿元,比上半年减亏增盈24.28亿元。
完善管理流程 加大形势任务教育力度,坚定度危求进决心信心。深入开展“解放思想转观念、提升境界转作风、担当责任促发展”主题活动,引导干部职工认清严峻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坚定发展信心。省委省政府对集团领导班子调整以后,先后召开一系列会议50多次,到本部矿处、省外能化公司和国外澳洲公司等40多家单位调研,明确了“四基地两新区”战略定位和产业布局,完成 “十二五”规划中期优化评估。
减亏增盈成效显著 深化实施“十大清理、十大提升”活动,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清退非在册用工和离岗人员6500人,清理中间供应商4600多家,清回外部欠款1.84亿元,修旧利废5.5亿元。按照“关、破、合、改、强、建”的思路,一企一策落实亏损企业治理责任、扭亏措施和考核激励政策,实施领导班子对口联系制度,7家亏损单位实现扭亏为盈。对17家单位和厂点实行竞聘经营,减亏增效2.80亿元。运用市场化机制激发内生动力,推动管理升级,在14家单位开展内部市场化试点工作。在煤价全年平均比上年降低90元/吨、下半年平均比年初降低110元/吨的情况下,一举扭亏为盈,确保了资金链安全和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盈利。
推进机制创新 按照决策中心、利润中心、成本中心三级管理的总体构架,明确集团公司、专业公司、矿处三级职责定位,优化管控体系。编制实施集团公司管理体制改革指导意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施竞聘经营暂行办法和东华、煤化、电铝公司加快改革发展意见等机制性文件。明确省外矿井运营管理模式、机构设置和定编定员。完成15家单位机构整合,减少处级机构12个,75名处级领导干部转任调研员。
加快产品升级 围绕盘活存量、做优增量,着力提升主导产业市场竞争力。严格经营过程管控。建立月度经济运行分析制度,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实行月度排名、末位剖析。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对10个方面重大风险落实监控治理措施。组织开展“两个评价”,建立安全、经营两个评价体系。推动审计工作关口前移,开展审计项目30项。推动煤炭产业由“增头增面增系统”向“减头减面减系统、提速提质提效”三减三提转变,下半年本部矿井挖潜增收30亿元。创新省外矿井开发建设模式,加快新区重点矿井建设。强化财务资金管理。制定存贷款最佳余额、承兑汇票收支、税务、优惠政策利用“四个筹划”工作方案,节支增收3.23亿元。开展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优化节约投资22.02亿元。推行专业化管理。实施精煤战略,组建选煤管理中心,全面推进选煤管理、技术、装备优化升级,实现提质增效3.60亿元。筹备组建采掘工作面设备安撤、立井设备大修、煤化工保运三个专业化队伍。完成物流贸易、房地产、教育培训、医疗卫生等资源初步整合。加大安全预控管理。强化安全分级分类管理,加大安全预控管理和重大灾害治理力度,实现连续安全生产7周年。加快技术研发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6项。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应用,取得专利授权105项。
深化和谐建设 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作风提升、人才强企、温馨家园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展机关作风整顿,治理慵懒散行为。开展效能监察100 项,发现问题2080 个,增加、避免、挽回经济损失5.44 亿元。实施100 项效能监察项目,挽回经济损失800 多万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第五届优秀技术技能人才评选和第六届职工岗位技能比武活动。在经营十分困难、效益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在岗职工人均收入67563元,完成1920套棚户区改造住房建设。加大帮扶救助力度,走访慰问困难职工家庭6436户,发放救济金、慰问金564.9万元,“金秋助学”资助315名困难职工子女上学,发放助学款138.89万元。集团公司保持1个国家级文明单位,16个省级文明单位,3个省级文明社区,11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管企业文明单位。落实信访稳定责任制,强化矿区治安综合治理,确保了矿区治安和谐稳定。
(杨建平)
【济宁能源发展集团】 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成立于2008年5月,是济宁市委、市政府依托市属煤炭企业济宁矿业集团和山东鲁泰煤业公司组建的国有企业。是全国煤炭百强企业、济宁市突出贡献工业企业。集团拥有全资、控股及参股子(分)公司22家,其中7对生产矿井,2对在建矿井,所属煤矿年设计生产能力1280万吨。集团资产总额163亿元。职工总数16000余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近4000人,占职工总数的24%;中高级以上职称人员3300余人,占职工总数的20%;专业技术人员3800余人,占职工总数的23%。
2013年,济宁能源发展集团共生产原煤830.86万吨,比上年增长8.3%;实现销售收入60.49亿元,比上年减少0.61%;利税13.4亿元,比上年增长7.1%;利润4.93亿元,比上年增长23.76%。
“十一五”期间,济宁能源发展集团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逐步打造了“煤—电—建材”、“煤—焦—化工”、“煤—电—化工”三大产业链条,构建了阳城煤电、金威煤电、金乡煤焦化三大工业园区,培育形成了“煤炭、电力、化工、冶金、机械制造、物流、新能源”七大板块竞相发展、相互支撑、协调并进的产业格局。
“十二五”期间,济宁能源发展集团确立了“12163”的总体发展思路:“实施一大战略,优化两个布局,做强一大主业,培育六大产业,实现三大目标”,逐步形成主业突出,产业结构合理,后续产业支持的持续健康的发展格局。实施一大战略,即积极实施“迅速壮大煤炭主业,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实施大集团战略”方针,使济宁能源向集约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优化两个布局,即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立足济宁,发展陕蒙,开拓新疆,梯次发展,逐步形成“三大发展战略区域”,使本部经济与外部经济协调健康发展。优化产业发展战略布局,依据集团发展现状及国家未来产业规划,将济宁能源未来产业划分为主导产业、培育产业、战略产业三大类。做强一大主业,即在济宁本部,整合地方煤炭企业;在省外,陕蒙区域以陕西榆林朱家峁煤矿为基础,实现规模化发展,迅速壮大煤炭主业。培育六大产业,即通过重点发展化工、物流、机械制造、电力、新能源等非煤产业,着力解决各产业的瓶颈问题,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多元化发展之路。实现三大目标,即未来20年,完成三大阶段性战略目标:第一阶段,到“十二五”末,力争进入中国企业500强行列。第二阶段,到2020年,力争跨入中国煤炭百强企业前30名行列。第三阶段,到2030年,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形成三个主导产业,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全面形成,初步建设成为跨地区、跨行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高中华)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推股份公司)创建于1980年,是集研发、生产、销售铲土运输机械、路面及压实机械、建筑机械、工程起重机械等工程机械系列主机产品及关键零部件于一体的国家大型一类骨干企业。全球建设机械制造商5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1997年1月“山推股份”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00680)。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中坚力量,一直保持着行业排头兵地位。国内已形成山推国际事业园、山推崇文产业园、山推武汉产业园、山推抚顺产业园、山推泰安产业园、山推济南产业园、山推新疆产业园7大产业基地,拥有5家全资子公司、8家控股子公司和3家参股子公司,总占地面积达3900亩。是中国机械工业效益百强企业、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全国企业化示范基地。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荣誉称号、山东省省长质量奖。山推品牌为“机电商会推荐出口品牌”。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主要产品通过CE认证、EPA认证、TUV认证。连续七年被评为“中国工业行业排头兵企业”。2013年山推股份公司被授予济宁市首批“创新型示范企业”称号。
山推股份公司研发能力、制造能力、产品质量均处于国内领先和贴近国际先进水平。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创新平台。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方面实现突破。主要产品包括推土机系列、道路机械系列、混凝土机械系列、装载机系列、消防车系列、高空作业车系列、起重机系列等13大类主机产品,底盘件、传动部件、结构件、铸造件、液压油缸等工程机械配套件。一直引领国内推土机的技术发展方向。山推牌推土机为中国第一品牌,推土机系列产品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荣获全国推土机行业唯一一枚金质奖章。年生产能力已达到1.5万台推土机、7000台道路机械、5000台混凝土机械、18万条履带总成、16万台液力变矩器、5万台变速箱、140万件工程机械“四轮”。
山推股份公司拥有覆盖全球的国际化的健全营销服务体系,产品遍及全国,远销海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3年,全国国内建有28家山推专营店,设有150个营销网点。海外已发展71家海外代理商,在阿联酋、南非、俄罗斯、巴西等地建立10家海外子公司。
2013年,公司生产效率比上年提升近10%;推土机系列产品销量同比上年增长20.6%,市场占有率达到62.8%,保持行业第一,推土机出口市场份额第一;国际营销网络日趋完善,搭建成以总部为主导、子公司为平台的俄罗斯、中东、非洲、东南亚、南美5个海外服务支持中心的山推海外后市场服务网络三级体系;先后建立整机验证、实验测试、数字仿真、技术标准化4个平台,全年共完成主机和部件新产品开发81项,科研计划31项,共申报专利225项,获得授权170项;山推全系列化产品实现升级换代,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共完成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23项。其中,山推推土机SD90-5,荣获“中国工程机械年度产品TOP50(2013)技术创新金奖”。山推《SR23MR垃圾压实机产业化》获得2013年度国家火炬计划立项。
开展“走进山推感受品质”主题活动 2013年山推股份公司开展以“走进山推感受品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包括山推金牌品质产品大中型体验会168场、客户体验活动、夏日送清凉活动、客户关爱月等活动。此次活动,让用户亲身体验山推的生产流程,以感受山推文化的工业旅游为载体的人文营销,开启了山推营销模式创新的新思路。标志着山推股份公司对“品质”的要求进入了更高的阶段,荣获行业2013年度十大营销事件。
参与中国装备业纪录片《大国重器》拍摄 2013年由国家工信部和中央电视台联袂推出《大国重器》,全面展现近30年来中国装备工业取得的伟大成就,重点关注重大装备企业自主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的成功经验。山推股份公司凭借雄厚实力,入围中国装备制造业工程机械行业“国家队”。代表中国装备制造业工程机械行业“国家队方阵”,参与《大国重器》纪录片拍摄。展示了山推股份公司的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皮永皆)
【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重要的抗生素生物医药生产经营企业,2013年完成销售收入22.42亿元,利润1063万元,出口7874万美元。
资产重组 2013年,鲁抗医药积极推进资本运营和合资合作。努力推进生物农药公司与古巴CIGB合资合作工作,双方已达成成立合资公司的意向;为验证合资合作产品的有效性,组织了中国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厅等专家对拟合资合作产品进行了鉴定,并对合作的产品进行了试验。完成了山东鲁抗中和环保公司60%股权转让工作,获得4000万元以上的投资收益。公司按照华鲁控股集团的要求,积极推进赛特公司吸收合并东岳工作。赛特公司对东岳公司的亏损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运行调整方案,生产经营逐渐显现整合效应。完成生物农药公司股权变更工商登记工作。股权变更后,鲁抗股份公司占56.36%,集团公司占43.64%。完成和成公司的验资和工商登记工作。另外,公司还围绕原料药板块、兽药制剂等开展了相关合资合作。
公司业务结构 2013年鲁抗医药制剂销售克服政策扰动和市场不利因素影响,积极开展产品促销和市场开发,并连续4个月实现销售过亿,销售、回款均实现同比增长。原料药产品不断巩固公司相对优势产品的产销增长,促进特色原料药的增长,推进产品结构调整,在原有产品基础上延长产品链,增加附加值。在销售方面调整了产品销售结构。减少亏损产品的销售,增加毛利产品的销售,增加毛利产品在产品销售中的占比。通过调整,公司毛利产品实现销售收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54.72%。动植物药品方面做好泰乐菌素产品线的减亏工作,积极延长产品链,增加下游系列产品的产销量,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产能布局,将部分泰乐产能调到邹城新园区,发挥了园区的动力优势,生产成本已经低于本部成本。
生产技术 公司的承担863计划重点课题及科技部微生物产业联盟大观霉素大品种改造课题均顺利通过课题验收;参加了“生物基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会”,为公司生物材料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用药方面,公司对新产品研发思路进行了调整,发酵类新产品的研发重点由传统的抗生素类产品向具有预防各类疾病发生的各类保健食品转移,合成类新产品研发由传统的半合成抗生素品种向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神经退化性疾病等城市病类药品转移,制剂类产品向缓控释类制剂转移。动植物药品方面,完成恩拉霉素预混剂发酵生产工艺研究工作,并在邹城生物制造公司进行了工业化规模生产,产品已推向市场。产品技术创新方面,公司以车间、班组为主体的科技创新立项39个,各自立项的课题积极开展创新攻关活动并取得一定效果。2013年公司递交的11项发明专利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3项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动物专用抗生素——泰拉霉素原料药研制”获得2013年度济宁市科学技术奖;公司获得“山东专利明星企业”称号。
GMP改造和各项认证 2013年是鲁抗医药认证最为密集,GMP改造任务最为艰巨的一年,在“经济合规、保证生产”的原则指导下,公司上下克服困难,协同作战,粉针剂车间(105、204、206车间)4月份取得GMP证书;203、701车间无菌室8月份取得GMP证书;107车间无菌室11月份取得GMP证书;10月28日顺利通过省药监局委托市药监局对LK0701进行的现场检查;109、201、202车间12月中旬通过GMP认证现场检查。2013年底,鲁抗人用口服固体制剂、粉针剂、无菌原料药(除替卡西林钠、舒巴坦钠外),全部通过新版GMP认证检查。兽用药方面AIV 产品通过了美国FDA的现场复审;启动了酒石酸泰乐菌素、磷酸泰乐菌素FDA认证项目;鲁抗生物制造公司色氨酸通过了欧盟的FAMI-QS认证。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2013年,鲁抗以规范权属公司治理结构工作为重点,进一步提升科学决策能力。以优化集团管控模式及组织架构为切入点,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运作效率和效益。公司制定下发了5个涉及子公司的管理办法,明确了对控股子公司在对外投资、战略规划、风险控制、财务审计、人事管理、绩效考核以及质量安全环保等专业管理的办法及要求。在三项制度改革方面,切实推动人力资源机制创新,学习华鲁恒生的先进经验,组织完成公司“六定”工作,人员总量缩编约20%,合计节约管理费用支出约150万元。
创新物资采购、储运模式 鲁抗调整优化采购招标模式,规范公司物资采购管理、防范风险、降低采购成本及费用。优化后的采购流程坚持“三公三比”原则,采购过程公开、公平、公正,比质、比价、比信誉,实现阳光采购。新的采购流程从8月份开始试运行,成效明显。采购成本有所下降,1-12月份,采购成本与市场价相比降低700余万元;从制度源头解决了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实现了“阳光采购”;独家采购、中间商采购、指定采购现象逐步缓解。同时,整合优化物资储运模式,积极推进公司大物流整合工作,将分散各子公司的运输管理职能集中于母公司统一管理,提高了运输效率。
现代化管理 2013年,鲁抗以推进“目标管理”为抓手,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目标管理体系,切实推动了公司各项重点工作的顺利完成。鲁抗“以现场管理创新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创新成果荣获“山东省国资系统优秀研究成果奖”。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完成金蝶财务模块上线运行,结束了鲁抗长达10年的财务、业务分离在两个应用系统的局面,实现了财务业务一体化运作,公司财务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即CRM系统建设方面,已经完成了部分客户数据直连工作。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安全、环保、节能等基础工作,实现了企业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公司全年安全生产形势整体稳定,废水、废气达标排放,节能减排收效明显,为公司生产经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梁明杰)
【华能济宁运河发电有限公司】 华能济宁运河发电有限公司位于任城区长沟镇,公司有机组6台,装机总容量1240MW,职工704人。2013年,公司在济宁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巩固“扭亏增盈”工作成果,持续推进管理提升,狠抓安全生产,深化节能减排,企业科学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安全生产保持平稳 2013年,公司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以重大环保技改工程的安全管理为着力点,狠抓外包工程安全管理,中水综合利用项目、机组脱硫旁路拆除、#6机组脱硝技改工程等重大环保技改项目顺利竣工投产;以规范“两票三制”管理为着力点,狠抓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年底,公司实现自首台机组投产以来连续安全运行4918天。全年完成发电量60.93亿千瓦时,完成年度承包电量计划的102%,上缴税收2.65亿元。
不断深化节能减排 通过积极协调,变更了机组最小运行方式,机组运行方式更为灵活、经济,除春节机组调停外,能耗指标较好的2台330MW机组全年没有停机备用。两台330MW机组完成利用小时数5757小时,高于145MW机组1803小时。企业能耗指标达到历史最优。积极开展节能攻关活动,围绕影响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生产难题,成立攻关小组,建立每周分析、汇报制度。以标准化检修和修前、修后评估为抓手,推进机组检修水平提升。综合供电煤耗完成334.54克/千瓦时,同比降低9.21克/千瓦时,较年度承包指标低8.35克/千瓦时。综合厂用电率完成6.97%,同比降低0.09个百分点,成为华能山东公司第三家通过优秀节约环保型燃煤发电厂验收的企业。快速推进环保技改项目。建成投产了中水综合利用项目、#6机组脱硝项目等一批大型环保技改工程,年可减少新鲜水使用量700万吨,减排氮氧化物7000余吨。多台机组的除尘设施升级改造和脱硝系统技改列入2014年度更改项目计划,企业环保减排工作驶入快车道。与运河热力公司签订了开展对济宁北城区集中供热工作的合作协议,项目实施后,将替代市区部分供热小锅炉,在为济宁市城区拓展提供强有力热源支撑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济宁城区及周边空气质量。
持续推进管理提升 启动实施煤泥掺烧工作,推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再上新水平。通过不断推进组织和技术措施创新,建立了“全天候”的煤泥掺烧实施方案和应急处置方案,全年掺烧煤泥41.6万吨。
狠抓工作作风转变,推进闭环管理。形成了以会议通报、公文管理、督察督办、效能监察和重点工作计划管理五位一体的监督机制。
企业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突破 新能源发电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泗水20MW光伏发电项目通过核准前最关键的土地预审环节,申请报告原则通过了由山东省电力工程咨询院组织的专家评审,预计2014年内完成项目备案并开工建设。泗水100MW风电项目列入国家能源局“十二五”第四批风电核准计划。
(李 凯)
【济宁中银电化有限公司】 济宁中银电化有限公司一家大型氯碱化工企业,曾是全国和全省化工行业现场管理样板单位。2011年开始,中银电化按照济宁市政府退城进园的部署,加快新区的建设和老区的拆除工作,于2013年底全部完成生产设备的搬迁任务,新公司在联想控股(汶上)高端化工园区建成投产。全年生产烧碱15.88万吨、糊树脂1.72万吨、液氯9.58万吨、高纯酸2.86万吨、盐酸9.93万吨、氯化石蜡1.46万吨、环己酮1.65万吨、环己烷3159吨、烷氧基化物2039吨。
新区建成投产,运行稳定
2012年11月8日氯碱板块开车,摸索出了氯化石蜡连续法生产操作法,实现了一次开车成功,并打破了低流量情况下不能连续法生产的瓶颈,实现了全年安全稳定生产。新产品糊树脂装置通过多次与技术转让方、外邀专家学习沟通,进行了一系列的提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稳定糊树脂P440生产的同时,进行了P450的试生产。2013年5月份,新产品环己酮开车标志着一期所有项目运行;6月份,烷氧化开车;9月份,完成4.5万吨烧碱搬迁任务;年底6万吨氯化苯开车。2013年,完成了一期工程和搬迁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了高端、配套、合理的产品格局。
老区退城进园,完成搬迁
4月26日老区全部停车。在搬迁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利用了老区的旧设备,新区需要的设备就到老区拆卸,节省了开支。按照安全环保的标准要求完成了搬迁任务。为加快退城进园的步伐,中银电化合并吸收了佳丽和齐天精细两个子公司。11月30日,对全部退役设备进行了成功拍卖。正在加紧其他资产的协调处理工作,尽快达到净地收储的标准。
兼顾两区购销,拓展市场
较好平衡了双区业务,保持了重点用户的供应份额。坚持准确研判大宗原材料市场变化,及时增减采购量,产生价差效益120余万元。按照提前预测,快速反应,不断调整氯碱产品价格及用户结构,在保持产销平衡的基础上实现了产品售价高于周边同行业的既定目标。环己酮、糊树脂等产品已进入了市场高端用户。全年综合产销率99.47%,货款回收率105%,现汇比率达到40%。
开展降耗活动,挖潜增效
2013年先后开展了提高掺卤比例和电石消耗攻关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年掺卤比例达到33%,降低成本137万元。糊树脂电石单耗下降50公斤,降低成本249万元,环己酮质量提升83%,创造价值164万元。过热汽煤耗116.5公斤/吨,节约价值200万元。通过辅料采购、副产品销售招议标降价,降低采购成本147万元。全年实际完成1037万元,2013年6月份开始,月均增效达170万元。公司按照产品结构优、盈利能力强、配套程度高的原则,拉长氯氢产品链,达到氯氢产品与煤化工产品相结合的发展目标,实现由初级氯碱产品为主向精细化工产品为主的战略转型。
(尤树民)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 山东如意科技集团其前身为始建于1972年的山东济宁毛纺织厂,是全球知名的创新型技术纺织企业,建业40余年,始终坚持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坚持“高端化、科技化、品牌化、国际化”的战略,赢得了在国际国内的技术领先优势,通过整合国际国内有效资源,提升了企业国际影响力,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棉纺、毛纺直至服装品牌的两条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旗下企业已遍及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 以及山东、重庆、新疆、上海、江苏、宁夏等地区。集团拥有国内A股和日本东京主板2个上市公司,20个全资和控股子公司,职工3万人,2013年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进出口总额突破10亿美元。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304位,中国100大跨国公司跨国第63位,综合竞争力居中国纺织服装500强前四位。
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获得了数百项专利技术和创新成果。继2002年“赛络菲尔纺纱技术及系列产品”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历时7年研究的“如意纺”纺纱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首家代表中国纺织获得世界第一视觉博览会——法国PV展会参展资格,实现了中国纺织人向全球发布最新面料信息和流行趋势的梦想。企业通过国际领先的产品开发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坚持高端产品定位,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成为代表中国纺织走向世界的领军企业。
按照打造科技如意、高端如意、品牌如意、国际如意,构建百年如意,建设千亿级企业的战略规划,公司将以科技品牌双轮驱动促发展.转变集团经济增长方式,创新企业经营模式;坚持高端定位,加大全球营销体系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力度,构建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和产业链;实现由纺织服装制造商向以科技纺织为基础的千亿级国际化时尚产业集团的新跨越。
收购重组战略 2013年,如意斥资20亿元成功收购澳大利亚棉业巨头—卡比棉田,是澳大利亚由史以来由中国企业收购的最大农业资产项目。连同前期收购的澳洲罗伦杜牧场和集羊毛科研、生产、贸易于一体的伦普利公司,使如意在澳大利亚不仅获得稳定的高品质羊毛、棉花资源,延伸了棉纺、毛纺两大产业链,还赢得了全球羊毛、棉花资源出口定价的主动权,让如意一举变身成为全球最大羊毛产业集团、棉纺产业集团,并成为集羊毛、棉花为主打的全球纺织原料贸易供应平台。相继收购印度GWA毛纺公司,英国哈里斯花呢公司、英国泰勒毛纺公司、韩国延承品牌运营公司,连同前期收购的日本瑞纳品牌运营公司,合资合作的英国顶级面料、服装品牌世家宝、上海薇莫女装品牌,使如意在产业链上、中、下三个节点上完成了全球布点、布局全球的战略构想。2013年底,如意与巴基斯坦知名的上市企业马苏德纺织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控股该公司,并将斥资百亿在巴基斯坦投资兴建该国最大的棉纺服装产业基地。
2013年,整体收购淄博钜创纺织品有限公司;收购国内知名企业庄吉服装服饰集团;兴建宁夏如意科技时尚产业工业城项目,投资百亿建设百亿销售规模的棉纺产业项目;如意国际时尚产业设计创意园项目落户泰安大汶口工业园;获得嘉祥电厂、曲阜电厂、济宁集热电厂50%的股份,与华能集团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李潘潘)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济宁电厂】 华能国际电力股有限公司济宁电厂位于济宁市西城区,有机组4台,总装机容量970MW,在职职工1384人,离退休人员697人。承担着城区1000余万平方米的集中供热任务,供热范围覆盖济宁市西城区、北湖新区、济北新区等区域。2013年,济宁电厂在市委、市政府和华能集团、山东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强管理、重实干、促提效,做好了济宁市集中供热工作,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继续保持了省级文明单位称号,被山东公司党委表彰为“2013年度华能山东发电有限公司先进企业”。
安全生产 2013年实现累计长周期安全生产记录3936天,创历史新高,完成发电50.5亿千瓦时,供热量272.35万吉焦,比上年增加17.58万吉焦。共完成3次机组检修,实现修后1次启动成功。全年共发现设备缺陷4045项,比上年减少2466项,累计消缺率达到99.09%,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水平显著提高,1号机组实现连续运行161天,2号机组实现修后连续运行345天,创投产以来最高记录。
节能减排 2013年综合供电煤耗完成329.96克/千瓦时,比上年降低1.52克/千瓦时。综合厂用电率完成6.62%,比上年降低0.02个百分点。顺利通过集团公司优秀“节约环保”型企业验收。投资4600余万元的中水深度处理项目于2013年底顺利开工,计划2014年三季度投入运行,项目建成后,年处理中水将达到1000万吨,生产用水将全部使用中水。加大环保设备检修维护力度,优化运行调整,2013年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浓度分别完成163毫克/立方米和27毫克/立方米,均低于国家最新标准限值。
经营营销 积极推进电量内部优化替代,350MW机组替代135MW机组电量计划7亿千瓦时,增加效益2335万元,完成利用小时6014小时,高于135MW机组2901小时;不断优化煤炭采购策略,采购标煤单价降幅、热值在本区域电厂中均排名前列。加大经济煤种掺烧力度,共掺烧型煤30.4万吨,节约燃料费3250万元。保持合理库存,获得省经信委煤炭库存电量奖励4.31亿千瓦时,确保了迎峰度夏、迎峰度冬期间煤炭供应安全。
党建工作 开办廉政建设专题网站,打造“亲情助廉”文化品牌,被山东公司推荐为廉政文化阵地建设示范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集团公司、山东公司关于改进工作作风的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六个文明”总结评比、“四德”教育和改进作风大讨论等活动,积极倡树勤俭节约的新风正气。组织实施“强素质 建新功”青工讲堂、“成长一助一”等活动,促进青工岗位成长成才。注重正面舆论宣传引导,实施人文关怀和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化解矛盾,保持企业稳定、队伍稳定的良好局面。
(曹卫星 金同勇)
【山东英克莱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英克莱集团有限公司属国家大型企业,山东省200户重点企业集团。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明星企业”、“中国轻工业200强”、“全国轻工业优秀企业”、“山东省管理示范企业”、“信息化500强企业”、“山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英克莱”商标被认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集团下辖山东英克莱电动车有限公司、山东英克莱健身器械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英克莱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山东英克莱机车制造有限公司等子公司。 2013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4.99亿元,实现利税2624万元。
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 电动车公司充分发挥销售的龙头作用,优化和完善企业战略布局,转变思路,整合优化资源,聚焦优势,完成了产品定位、宣传推广用语等系统升级,推动了公司生产经营工作的开展。狠抓产品质量的同时巩固挖潜近区市场,2013年共开发一级网点82个,二级乡镇网点236个。通过产业的优化和布局,有效地整合了资源,突现产品的优势互补,提高了企业市场的综合竞争能力,为加快电动车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光电公司充分发挥英克莱品牌效应,通过多种营销方式,不断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周边市场。在聊城、济南、东营等地区的销售取得了重大突破,中标率显著提高。健身器公司通过切实全面推进内控体系,强化管理,着力稳定运行,突出提质增效的举措,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推进产品科技创新的同时,打造了“线上浏览、交易,线下展示、体验”的全新电商模式,以完整的品牌营销体系,开拓了电商新市场。机车公司确立了以场地车为主的经营战略,大力实施“调结构、转方式、创新经营模式、提高公司竞争力”的经营理念。形成巡逻车、观光车、消防车、彩票车品种系列化、型号多元化,适应了市场需求,为公司发展夯实了基础。
进一步落实科技人才战略 高科技人才的加入,使企业研发水平大大提高。2013年共开发新产品135款,其中电动车公司95款,健身器公司26款,光电公司7款,机车公司7款,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名牌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成绩 2013年共申请各项专利10项。加大研发力度的同时,重视对企业品牌的宣传和保护工作。参加了中国轻工业百强企业颁奖仪式,健身器公司获得了成长能力第35名的企业荣誉。电动车公司的GPS防盗报警追踪器、光电公司的无线智能控制的高光效长寿命LED路灯的研发与生产、机车公司的电动消防车分别申报了2013年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在各地工商部门的大力配合下,成功查处了多处侵犯英克莱商标权的案件,有力的维护了英克莱商标权。重视企业形象宣传,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组织对社会捐赠,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任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