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市政工程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1&rec=71&run=13

建国前,境内各城区市政设施比较落后。城区道路绝大部分为土路,有为数不多条石
铺成的街道。桥梁,大都是木桥或砖、石拱桥,多数破旧不堪、岌岌可危。城市排水
主要靠地表径流和明渠排入坑塘、河道。济宁、邹县、兖州路灯不过百余盏,光源单
一,亮度很低,其它县城没有路灯。
建国后,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城市市政建设,市政设施建设发展较快。1956年,济
宁市市政工程队成立,由36人组成,是济宁市有史以来的第一支市政工程专业队伍。
70年代,兖州、曲阜、邹县先后成立了市政工程专业队伍。80年代,微山、嘉祥、鱼
台、金乡、泗水、汶上、梁山成立了市政工程专业队伍。1988年山东省建委进行资质
审查,根据其固定资产、技术力量和施工能力进行资质定级,济宁市市政工程处被批
准为二级施工企业单位,已具备承担中型工程和高级道路的设计和施工能力。兖州、
曲阜、邹县市政工程处(公司)被批准为三级施工企业单位,微山、嘉祥、鱼台、金乡、
泗水、汶上、梁山市政工程处(公司)被批准为四级施工企业单位。1992年全市市政工
程专业队伍生产总值达4264万元,拥有固定资产2314万元,职工1606人,高、中、初
级专业技术人员150人; 全市城市道路长度为446公里,面积590.1万平方米,其中高
级、 次高级道路长度为351公里,面积456.7万平方米;桥梁147座;排水管道长度为
379公里;路灯7615盏。

城市道路
建国前, 济宁城区石铺路25条,总长度不超过7公里,且磨损、移位、断裂十分
严重, 其余200多条街巷全是土路。各县城区街道几乎全是土路,坑洼不平,晴日尘
土飞扬,雨后泥泞难行。
建国后,政府发动群众,以工代赈,修建城市道路。济宁市采用这种办法,拆除
城墙,填平护城河,修建了太白楼路、共青团路。1951年曲阜县政府发动群众扩建了
鼓楼街北段。
1953年济宁市政府拟定了“南北5条、东西4条”的城市道路骨架的初步建设方案,
修筑了市区南门口至阜桥口30米宽砖渣马路,这是济宁有史以来最宽的一条马路。为
改变道路狭窄、 交通拥挤的状况,先后打通7条主要道路,逐步实现了整个市区路面
硬化。1958年邹县在平阳路与岗山路叉口处向西至火车站、向南至西南坝子,修筑了
两条沙土路。1959年兖州将由火车站至西环城路的建设路旧路基拓宽为12米,修成三
合土路面。
60年代,济宁市区及各县城主要道路开始铺筑沥青路面。1965~1966年,济宁市
市政工程队在济南、青岛、淄博三市的帮助下,由广大干部职工义务劳动,铺设了由
火车站向北的建设路沥青路面,是济宁市有史以来的第一条沥青路。邹县由于煤炭资
源的开发,促进了市政建设的发展。1972年修建了平阳路东段,随后将全线改造成沥
青路面,成为邹县横贯东西的最早的一条宽阔马路。1975年兖州投资71万元,重新改
建建设路,铺装成简易沥青路面,宽46米,是当时济宁地区较为宽阔的道路之一。此
后,其它各县城主要道路陆续铺装了沥青。
“文化大革命”期间,城市建设虽然受到了一些干扰,历经了许多困难,但人民
群众为改变城市道路落后局面,仍做出了不少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到1976年,济
宁地区城市道路长度为205.78公里,面积139.57万平方米,其中高级、次高级道路长
度为94.743公里, 面积75.49万平方米。同时以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形式,使一半
以上的小街巷铺设了简易沥青路面。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政工程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城市道路逐步按
照城市规划进行建设改造或拓宽。市政工程队伍技术力量逐渐壮大,机械装备率逐渐
提高,施工工艺逐渐改进,城市道路建设发展很快。80年代以后,济宁市区及各县城
城市道路骨架基本形成,打通了一些“卡脖、断头”道路。济宁市区形成了棋盘式方
格状网络体系。曲阜城市道路基本上以鼓楼大街、五马祠街、后作街等形成骨架。兖
州1976~1992年新建扩建主要道路13条、街巷道路118条,总长度121公里,形成了以
中御桥路和建设路为纵横中轴线的矩形方格状结构。邹城主干道南北7条、东西6条,
形成棋盘式方格网状骨架。微山由于南四湖的开发,促进了市政建设的发展,基本形
成东西三条、南北六条的道路网络体系。
1992年, 全市城市道路由1949年的12.14公里、 5.36万平方米增长到446公里、
590.1万平方米,长度和面积分别增长了38.14倍和110.09倍。济宁市区宽30米以上的
道路11条,各县市宽20米以上的道路发展到43条。全市高级、次高级道路长351公里,
面积456.7万平方米。其中济宁市区高级、次高级道路长126公里,面积123万平方米。

城市桥梁
济宁市区是鲁西南著名的河港城市,以江北小苏州著称。各县市均有河流经过城
区,桥梁较多,桥梁建设历史悠久。解放前桥梁结构多是砖石木桥、石砌拱桥、木桩
结构桥。 这些桥不仅跨径小,最长不超过20米,而且桥面很窄,一般4米左右,仅满
足车、马、行人交通用。因连年战争破坏,常年失修,大多千疮百孔、岌岌可危。
建国后,根据城市建设的要求,先是对老桥进行了修缮。1953年以后,济宁市修
复了被国民党军队破坏了的老运河上的草桥、 南门桥、大闸桥和小闸桥等4座桥梁,
恢复了老运河两岸的交通联系。接着,陆续实施了对桥梁的改建和新建工程。曲阜自
1953年始,改建了护城河上的桥梁12座。兖州改建、新建各种桥梁17座。1958年后,
济宁市相继出现了总跨径在200米以上的一座铁路桥和一座公路桥(即跃进桥) ,后者
是济宁建桥史上的第一座大跨径钢筋混凝土拱桥,也是山东省较早的大跨径钢筋混凝
土拱桥之一。
6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济宁境内有京沪铁路、
新石铁路等主要铁路干线和104、 105、327国道经过。铁路桥、公路桥、立交桥发展
迅速。 1965年,位于327国道兖州境内的泗河大桥建成,长314米、宽8米,为12孔石
拱桥。1978年10月,济宁市区建成三里营立交桥及引道工程,为自行设计、施工的公
路、铁路立体交叉桥,采用了桥涵顶进施工法和水泥路面真空吸水新工艺,经验收达
到市级优良。 1983年, 邹县投资100多万元,在火车站北首建成6-9-6铁路立交桥。
1985~1988年兖州分别建造了牛王立交桥、旧关立交桥、泗河大桥 (位于原泗河大桥
北侧,混凝土拱桥)。1987年曲阜建造了雪泉桥,104国道大沂河桥、书院泗河桥和大
同桥。
至1992年底, 全市已建造各种桥梁147座,其中济宁市区59座,曲阜24座、兖州
13座,邹城22座,金乡24座。这些桥梁大多是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桥,同时出现了钢
架桥,桥面宽度一般都在10米以上,最宽的达40米。城市桥梁的建设,按照城市总体
规划要求,基本上满足了城市防洪和河道通航的要求,适应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城市排水
清代, 境内城市排水主要以明沟排入坑塘, 通过护城河流入自然河。咸丰二年
(1852年)济宁建成云路街下水道。民国时,邹县在旧县署院沿南门里大街砖砌筑暗沟
一条。
建国前,境内的城镇大多是手工业商业城镇,经济比较落后,排水设施发展极慢。
建国后,由于工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城市污水的构成和数量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
排水逐渐发展起来。排水管网的铺设是随着城市道路的修筑和街巷路面的修改逐步发
展的。
从1949年到1975年全市共铺设下水道26.7公里,其中济宁市区铺设21.7公里,兖
州铺设5公里, 其它县城没有铺设下水道。1957年,济宁市区将城东护城河改造为砖
砌拱桥渠暗沟,长度为1.5公里。1958年在济宁城北6公里处开挖了一条东西走向的截
水河道,横跨京杭运河与府河。1959年在济宁市区西部开挖了京杭运河济梁段,成
为济宁西北部6个县区的骨干排水河道。 同时,济宁市区铺设了共青团路、太白楼路
等排水管道4公里。1975~1976年在济宁东郊府河岸,建起了第一座雨水泵站-东郊
泵站,功率为10800立方米/小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排水设施发展迅速。到1992年底,全市铺设下水道由
1949年的1.34公里发展到396公里,其中济宁市区各种管、涵排水管道108公里,1500
毫米以上的主干管道21公里。 1981-1983年,济宁市对府河、越河、老运河进行了
疏浚,义务劳动用工52万个,投资827.1万元,清淤土方56.17万立米。1987、1988、
1990年分别建造了三里营泵站、火车站泵站、西郊扬水站。1992年济宁市区为改变生
活废水、工业污水排水河道造成严重污染的现状,拟在城南建设污水处理厂一座,并
已铺设了排污管道5.4公里。

城市照明
清末至民国初年,城市照明使用植物油、煤油、蜡烛等。路灯多在路口一角。
1918年济宁“电灯公司”建立,部分路段有路灯。1922年邹县组建了“邹县电灯
股份有限公司” ,发电量很小。1940年兖州火车站至栅栏门街口仅有路灯5盏。其它
县城没有路灯。1948年济宁解放时,“电灯公司”装机容量为136千瓦,总负荷约100
千瓦, 供电最长距离约2公里,路灯不过百盏,采用木制灯杆、明线架设、低功率白
炽灯泡,主要分布在商业集中的街道。建国后,城市路灯逐年增加,各县城照明陆续
发展起来。1960年始,路灯管理由供电部门归口城建部门。1967年以后,木制灯杆陆
续更换为水泥电杆,主要干道上的白炽灯泡也被高压汞灯所代替,道路照明亮度明显
提高。1984年以后全市主干道又更换了高压钠灯。随着城市道路建设的发展,路灯数
量逐渐增加。济宁、兖州、邹城、曲阜等城区重要道路交叉口安装了国内先进的组合
照明灯具。城市照明的发展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方便,为城市的夜晚增添
了美丽的景观。至1992年全市共有路灯7615盏,亮灯率在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