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重要地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1&rec=7&run=13

市中区
山东省济宁市辖区。 位于济宁市中心。区人民政府驻建设路。面积38.97平方公
里。人口286853人。辖4办事处,4乡。历为西汉樊县地、东汉任城国、北魏任城郡,
北齐、北周高平郡治所。唐、宋任城县城,金、元、明、清之济州、济宁府、济宁路、
济宁州、济宁直隶州亦均治此。1912年后济宁县治此,并在此先后设济宁道、山东省
第一、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6年1月9日济宁解放,以原县城关及近郊为济宁
市。1983年济宁市改为省辖市后,将原济宁县并入,为市郊区,原济宁市的范围即为
市中区。市中区处南四湖上游,梁济运河与氵光府河之间,地势平坦。老运河在市区
内自西向东然后折而转南,氵光河、府河、越河纵横盘桓而均汇流入老运河。街道分
布大体成网格形,以红星路、太白楼路、建设路、古槐路接任城路为井字形交通主干
道。商业区主要分布在太白楼中路、任城路、古槐路、运河路、建设路南段。大中型
工厂企业多分布在东西两侧。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单位大都在红星中路南北。名
胜古迹有太白楼、东大寺、声远楼、铁塔、汉碑馆、浣笔泉等。
古槐街道办事处位于市中区政府驻地西北部,街道办事处驻红星中路。古槐办事
处地处整个旧城厢原址,因辖区内有一株“山阳古槐”而得名。“山阳古槐”所处的
古槐路,是济宁城的至高点,历史上有“水漫全城,此处独安”之说,济宁人乃巧作
奇思,取“渔翁失舟至此叹,山阳樵夫窃作欢”之意命名此地为“渔山”。古槐位于
渔山之南,山南为阳,故名“山阳古槐”,相传唐代名将尉迟敬德曾游历于此,故有
“敬德勒马看古槐”之说。
济阳街道办事处位于市中区政府驻地西南部,街道办事处驻税务街。济阳办事处
以济阳大街而得名,济阳大街曾名济安大街,以济安门而得名,济安门以济安台得名。
济安台系明代在旧城西南部土圩上建造的炮台,此炮台具有护卫济宁安全作用,故取
名济安台。因济安大街地处济宁州城之南,取背阴面阳之意又称济阳大街。该办事处
境内为古任城遗址,有清代琉球副使院大鼎墓。
阜桥街道办事处位于市中区中部,街道办事处驻共青团路。阜桥原名安阜桥,取
民安物阜之意而得名。安阜桥系清道光年间所建,架设在该办事处境内府河支流上,
简称阜桥。阜桥办事处解放前俗称东南关,境内街巷为小商贩和个体手工业者聚居之
地,名胜古迹有浣笔泉,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越河街道办事处位于济宁市中区西南部,为回族聚居区。该办事处以辖区内的越
河而得名。

市郊区
山东省济宁市辖区。位于市中区周围。面积869.5平方公里。人口584317人。辖6
镇6乡。 区人民政府驻市中区太白楼中路。 清为济宁直隶州, 1912年后为济宁县。
1946年以原县城关及近郊置济宁市,市北为济北县,市南仍称济宁县。1949年济宁县
并入嘉祥县。1951年济北县改称济宁县。1956年原并入嘉祥县的部分划回济宁县,并
将县人民政府由二十里铺迁驻济宁市。
1958年济宁、嘉祥两县并入济宁市,1962年嘉祥县析出复置,1956年济宁县析出。
1983年济宁市升为省辖市后,济宁县改为市郊区。名胜古迹有寺固堆遗址、萧汪庄汉
墓群、城子崖遗址(即乘丘故城)、亢父城遗址等。
安居镇位于济宁城西10公里,镇驻地安居村。该村濒临运河,宋代以前田、褚二
姓在此居住,至元代村庄人口增多,街巷扩展,又是水旱码头,交通要冲,商业繁荣,
是当地的重要集镇,号称安居镇。明代有赵、史、时、汪等姓居于此,仍称安居镇,
解放后简称安居。“安居”之名是谓天下太平、安居乐业,是人们追求社会太平、安
宁心态的反映。

兖州县
在济宁市中部。 县人民政府驻兖州镇。 辖7镇6乡。 面积690平方公里。 人口
570640人。春秋为鲁负瑕邑。秦置瑕丘县,属薛郡。两汉、三国魏属山阳郡,晋省入
高平国南平阳县(今邹县) 。隋开皇十三年(593年)复置瑕丘县。宋大观四年(1110年)
为避孔丘讳改为瑕县。金以瑕含“瑕疵”之义改为嵫阳县(境内有嵫山)。明成化年间
为祛禳火灾,以水克火又改为滋阳县。1958年与曲阜县合并,改名曲阜县,1962年自
曲阜县分出,始称兖州县。自南朝宋元嘉三十年(453年)起,曾为历代所置兖州(隋唐
有时亦称鲁郡,北宋末升为袭庆府,明清为兖州府)的治所。近代,滋阳县(后改兖州
县) 之归属历为:济宁道(1913年)、省直属(1927年)、山东省第一行政区(1936年)、
尼山专区(1949年)、滕县专区(1950年)、济宁专区(1953年)、济宁地区(1970年)、济
宁市(1983年)。名胜古迹有西吴寺王因、西桑园、屯头小马寺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负瑕故城、瑕丘故城和兴隆塔、金口坝等。
堡子乡因堡子村而得名。古时候建有报警的烽火台,南北古驿道从村内穿过,又
兼该村附近有颜子书院和颜子庙等,故得村名颜村铺。因“铺”、“堡”同音,后演
化为堡子。境内兴隆庄系清代建村,因靠近泗河,曾名后河涯。后因村边有一土岗隆
起,形似龙头,以吉祥嘉语意,改称兴龙庄,后演变为兴隆庄,有大型现代化矿井兴
隆庄煤矿。

曲阜市
在济宁市东部,津浦铁路东侧。面积896.4平方公里。人口594486人。辖6镇7乡。
市人民政府驻曲阜镇。古炎帝、少昊均曾都于此。商为奄国,并曾系商王都。周为鲁
国都。战国为楚鲁县,秦因之,为薛郡治。汉鲁县为鲁国治。三国魏、晋、南朝宋、
北魏均为鲁郡治。北齐天保七年(556年) 移任城郡治鲁县,北周同。隋开皇三年(583
年) 废任城郡, 四年改鲁县为汶阳, 十六年始改名为曲阜县,属鲁郡。唐贞观元年
(627年) 省入泗水县,八年复,五代同。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改名仙源县,属袭
庆府。金天会七年(1129年)复名曲阜县,属山东西路兖州。元属山东济宁路兖州。明
属兖州府,清同。民国初属岱南道,后改济宁道。1928年废道直属省。1946年属鲁南
行政公署一专署。1948年属鲁中南行政公署四专署。1949年属尼山专区。1950年属滕
县专区。1953年属济宁专区。1958年与滋阳县合并,仍称曲阜县,1962年恢复。1970
年属济宁地区。1983年属济宁市。1986年撤县设市。名胜古迹有孔庙、孔府、孔林、
颜庙、周公庙、尼山建筑群、少昊陵、鲁故城、董大城等。
书院乡位于曲阜城北部。乡政府驻书院村。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此地有大片茂密
的槐树林,田、杨、王、张姓人家在此居住,称槐树行村。该村西首有“洙泗书院”,
为孔子讲学处,旧名“先圣学堂”,孔子曾于此删诗书、定礼乐、系周易,后学废仅
存遗址。元至元四年(1338年),孔子五十代孙依旧址重建“洙泗书院”,村因此改名
书院。

邹县
在济宁市东南部。面积1588.3平方公里。人口1039672人。辖12镇,8乡。县人民
政府驻邹城镇。古邾国,秦置平阳县,属薛郡。西汉改为南平阳县,属山阳郡,东汉、
三国魏同,西晋改属高平国。南朝宋又改为平阳县,属高平郡。北魏徙平阳县治所于
今之平阳寺,北齐省。又今城关镇东南11公里之纪王城一带(峄山南)春秋为邾国都,
战国邾改邹(通驺)。秦置邹县,亦属薛郡,汉属鲁国,三国魏、晋、南朝宋、北魏均
属鲁郡。北齐徙邹县治所于今之城关镇,属鲁郡。其后历代归属为:兖州 (隋、唐、
五代)、京东西路袭庆府(宋)、山东西路滕州(金)、山东益都路滕州(元)、兖州府(明、
清) 。宋熙宁五年(1072年)邹县曾省入仙源县(今曲阜市),元丰七年(1084年)复。民
国初属济宁道,后属山东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属鲁中南行署尼山专署,
1950年属滕县专署,1953年属济宁专区,1970年属济宁地区,1983年属济宁市。名胜
古迹有孟庙、孟府、孟林、鲁荒王陵,铁山、岗山、葛山和峄山摩崖石刻、邾国故城,
野店遗址、平阳故城和爷娘庙(伏牺庙)遗址。
北宿镇位于邹城西南10公里处,镇政府驻地北宿村。该村南部有土岗,下面是沙
土洼地,当地人称老运河,传说河南是孙二娘开店处,过往客人在河南吃饭,河北投
宿,故有北宿之名。该镇是农、林、牧、副、渔、工、商、运、建、服十业并举的新
型乡镇,为省级文明镇。

泗水县
在济宁市东部, 泗河上游,辖4镇,11乡。县人民政府驻泗水镇。面积1,090平
方公里。人口561631人。古卞明国。周为鲁之卞邑、邑、姑蔑邑。秦属薛郡。西汉
置卞县,治所在今泗水镇东21公里之卞桥,属鲁国。东汉、三国魏同。西晋末县废。
南朝宋泰始二年(466年) 复置卞县,属鲁郡。北魏、齐、周因之,隋废。北魏又移汶
阳县治所于今之泗水镇北2公里故县, 属鲁郡。齐、周因之。隋初省汶阳县入鲁县,
又改鲁县为汶阳县,开皇十六年(596年) 析汶阳县置泗水县,治所在今泗水镇。其历
代归属为:兖州或称鲁郡(隋、唐、五代)、京东西路袭庆府(宋)、山东西路兖州(金)、
山东济宁路兖州(元)、兖州府(明、清)。1913年属岱南道,1914年属济宁道,1927年
直属山东省。1936年属山东省第一区行政公署。1948年属尼山地区,1956年属济宁专
区,1983年属泰安地区,1985年归属济宁市。古迹有泉林、卞桥、小黄沟大汶口文化
遗址,尹家城尼山文化遗址,汶阳城遗址、仲庙遗址和舜迹。
泉林镇位于泗水县东部, 该镇驻地2公里处有陪尾山,此山平漫无峄,山西麓众
泉汇聚,泉出如林,故得名泉林。镇西有春秋鲁卞城遗址,附近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卞桥,相传始建于春秋,西汉时改建,唐初重建,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重修,
明嘉靖六年(1527年)又重修,该桥为山东省境内现存最早的古代桥梁。

金乡县
在济宁市西南部, 东南与江苏省丰县接壤。面积885平方公里,人口567557人。
辖4镇10乡, 县人民政府驻金乡镇。境内夏为有缗氏缗国,周为宋国缗邑。秦置东缗
县,治所在今金乡县,属砀郡;汉、三国魏属山阳郡。东汉另置金乡县,治所在今嘉
祥县南部阿城铺。东汉、三国魏时金乡县亦属山阳郡,晋属高平国,南朝宋属高平郡。
晋废东缗县入昌邑县(秦置,治所在今巨野县南前昌邑集),南朝宋废昌邑县,原东缗
县即入于金乡县。北魏,金乡县治所移至今金乡镇,县名、治所迄今未变。其历代归
属为高平郡(北魏、北齐、北周)、济阴郡(隋)、兖州(唐、五代)、济州(五代周、宋、
金)济宁路(元)、兖州府(明)、济宁直隶州(清)。唐初,金乡县曾为金州(621~622年)、
戴州(622~643年)治所。近代,其归属为:济宁道(1913年)、省直属(1927年)、第一
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1936年)、第二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1946年)、平原省湖西专区
(1949年)、山东省湖西专区(1952年)、山东省济宁专区(1953年)、济宁地区(1970年)、
济宁市(1983年)。名胜古迹有文峰塔和春城固堆、鱼山固堆山阳故城、缗城固堆文化
遗址等。
羊山镇位于金乡县城西北12公里,镇政府驻地羊山集,因紧靠羊山南坡而得名。
羊山,古称阳山,因其位于众山之阳(在群山之最南)故名阳山。后因远望山形似卧羊,
故又有羊山之名。 1947年7月,刘邓大军南下挺进大别山,在此与国民党军队进行了
决战,即羊山战役。

嘉祥县
在济宁市西部, 辖4镇14乡。 县人民政府驻嘉祥镇。 面积973平方公里。 人口
704342人。春秋属鲁,战国属齐。秦置爰戚县,属砀郡,西汉属山阳郡。东汉废爰戚
县,置金乡县,治所在今嘉祥镇南17公里阿城铺,属山阳郡,三国魏因之,晋属高平
国。北魏徙金乡县治所于金乡镇,故地分属任城、巨野等县。金皇统七年(1147年),
析任城县及巨野县各一部置嘉祥县,治所在嘉祥镇西12公里酒庄,当时名山口镇。金
正隆中徙治横山之阳(今治稍东),大定十五年(1175年)徙今治。金属济州,元属山东
济宁路单州,明属兖州府济宁州,清属济宁直隶州。民国初属岱南道,后属济宁道。
1927年属山东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3年属冀鲁豫行署七专区。1949年属平
原省湖西专区。1953年属山东省济宁专区。1958年撤销嘉祥县,辖地分属济宁、郓城、
巨野、金乡四县,1962年恢复原建制,1983年属济宁市。古迹有武氏墓群石刻,曾子
庙,青山寺,冉子祠,焦国故城,金乡故城等。
梁宝寺镇位于嘉祥县城西北部,镇政府驻地曹庄。此处有明清时期大地主曹小八
的庄园,号称“六大门”,约占半个曹庄;曾是南旺县驻地。曹庄南邻梁宝寺,该村
有一大寺院,名曰“元明寺”,约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因寺院系两保议事场所,故又
有“两保寺”之称,后又因梁氏为社首,逐渐演变为梁宝寺。

鱼台县
在济宁市南部,南邻江苏省丰县、沛县,东北滨京杭运河和南四湖。辖3镇11乡,
面积639平方公里, 人口393643人。县人民政府驻谷亭镇。古极、茅、费之地。春秋
属鲁国, 战国初为宋方与郡,后入魏。秦置方与县,治所在今谷亭镇北偏西8公里之
古城集,属薛郡;汉、三国魏属山阳郡;晋属高平国;南朝宋、北魏均属高平郡;北
齐废。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复置方与县,属彭城郡(徐州)。唐宝应元年(762年)以境
内有鲁隐公观鱼台更名鱼台县;唐元和四年(809年) 移县治于黄台,即今谷亭镇西10
公里之旧城。自唐至清历代归属为兖州(唐)、京东西路单州(宋)、南京路单州(金)、
山东济宁路(元)、兖州府(明)、济宁直隶州(清)。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移治所于
董家店,即今鱼城镇。1913年属济宁道;1937年属山东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0年属湖西专署;1953年属济宁专区;1956年并入金乡县,1964年复鱼台县,属济
宁专区;1970年属济宁地区;1983年属济宁市。名胜古迹有栖霞固堆新石器文化遗址,
武棠亭遗址鲁隐公观鱼台,鱼台旧城遗址孔庙大殿等。
谷亭镇谷亭镇为鱼台县人民政府驻地。谷亭古称“宁母城”。远在夏殷以前,有
一位孝子名叫宁光武,他遵从母意在这里建了一个亭子,供其母休息之用取名“宁母
亭”。故谷亭古称“宁母亭”和“泥母亭”(古宁、泥通用)。北魏《水经注》称为谷
亭城。后演为谷亭,元济州河经此,称谷亭站,明清为谷亭镇。

汶上县
在济宁市北部,面积877平方公里。人口682025人。辖3镇,12乡。县人民政府驻
汶上镇。古厥国。春秋为鲁中都邑。公元前501年孔子宰中都即此。战国为齐平陆邑。
西汉置东平陆县,属东平国。东汉、三国魏、晋因之。南朝宋改名平陆县,又于其西
置平原县,于故中都置乐平县,属阳平郡。北齐徙平原县离境,省平陆县入乐平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改乐平县仍名平陆县,属兖州鲁郡。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平陆
县为中都县,移治所于今汶上镇,贞元十四年(798年) 改属郓州东平郡,五代同。宋
属京东西路东平府。金贞元元年(1153年)改称汶阳县,泰和八年(1208年)始改称汶上
县,因地处汶水之滨而得名,属山东西路东平府。元属山东东路,明属兖州府东平州。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改属济宁直隶州,四十五年还属兖州府。其后归属历为济宁
道(1913年)、省直属(1927年)、山东省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6年)、山东省第
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泰西专区(1948年)、泰安专区(1950年)、济宁专区(1953年)、
济宁地区(1970年)、泰安地区(1983年)、济宁市(1985年)。名胜古迹有贾柏遗址太子
灵踪塔,分水龙王庙,水牛山摩崖石刻、文庙、关帝庙、国故城、阚城和中都城遗
址等。
南旺镇位于汶上县城西南20公里,地濒运河,面踞三湖,地势较高,有水脊之称。
南旺名称来历有三说。 一说鲁桓公公元前703年曾游历于此地的古阚城,面南“望气
卜吉”,并愿死后葬于此,后世人遵其嘱,相继将其与庄、闵、文、宣、成、襄、昭
诸公葬于此,因而有“南望”之名,后演为南旺。又一说此地湖光山色,风景如画,
名胜古迹甚多,令人过目“难忘”,后演为南旺。还说南旺在汶上之南,取兴旺发达
之意而得名南旺。现南旺仍存鲁诸公墓和明代建筑宋公祠、白公祠、分水龙王庙等名
胜古迹。

微山县
在济宁市南部, 西南与江苏省铜山县、沛县接界。县境西北东南方向狭长114公
里,面积1714.3平方公里。人口627599人。微山县辖5镇,13乡。县人民政府驻夏镇。
1953年建县,含微山、昭阳、独山、南阳四湖,以及原分属山东省峄县、薛城、凫山、
嘉祥、 鱼台,江苏省沛县6县的沿湖部分村镇。1957~1960年,又有滕县、济宁县、
枣庄市的若干村庄划入。县内南四湖面积1178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四分之三,其
余陆地多为湖滨平原, 唯两城一带及微山岛为低山丘陵地形。京杭运河纵贯县境111
公里,为水上运输主要通道。县内有韩庄、夏镇、白沙、留庄四个港口,可同时停靠
60~100吨货船21艘。 名胜古迹有微子墓、张良墓、仲子庙、伏羲庙及微山湖北段10
万亩荷花塘,还有古留城、高平故城、上邱故城遗址。
南阳镇位于微山县北部,南阳湖中,因镇政府驻南阳而得名。战国齐南阳地。南
阳村元朝以前名段家行,元至元二十年至二十六年(1283~1289年)济州河与会通河相
继开通,鲁桥至徐州段的泗水(今名泗河)借用为运道。段家行也随着运河的通航而逐
渐繁荣起来,来此定居的人逐渐增多,姓氏也复杂起来,于是段家行易名为南阳。以
位群山之南、泗水之北得名。明隆庆元年(1567年),南阳新河畅通,南阳成了南北漕
运的码头,水路交通的要冲。清政府曾设守备及管河主簿驻此。南阳在历史的鼎盛时
代,曾有湖上“小济宁”之誉。

梁山县
在济宁市西北部。 西北隔黄河与河南省台前县相望。 面积965平方公里。 人口
654515人。 辖4镇20乡,县人民政府驻梁山镇。春秋须句地。战国时境内有范邑,秦
于范邑置范阳县,属东郡。西汉改为范县,东汉、魏、晋因之。北魏范县属兖州东平
郡;又置寿张县,治今寿张集,属济州东平郡。北齐废范县。隋寿张县属东平郡。后
经历代分划、改置,沿至清末,为寿张、汶上、郓城等县地。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
为寿张、昆山、东阿县地。1945年为南旺、昆山、郓北县地,1949年改昆山县为梁山
县,治今梁山镇,以境内梁山得名。同年撤郓北县,部分地域并入梁山县。1953年撤
南旺县,部分地域并入梁山县,属菏泽地区。1989年12月划属济宁市。名胜古迹有寿
张故城等。梁山为北宋宋江起义地,已开发为旅游区。
赵堆乡位于梁山县城西北21公里处,乡政府驻地赵堆。赵堆是梁山县建村
最早的村庄,始建于唐朝末年(907年) ,原名杨道沟(传为杨雄杀妻的地方)。后黄河
决口,水流于村东北冲积成一个大堆,赵氏迁入后,更名为赵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