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水资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1&rec=35&run=13

济宁市大部分属淮河流域,地处南四湖流域下游,承接山东、河南、江苏、安徽4省
32县31700平方公里的天然地表径流,是山东省的富水区域。境内平均平水年(1916~
1979年)天然水资源总量48.7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4亿立方米,占69.71%;地下水
14.77亿立方米,占30.29%。可利用水资源量30.10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61.72%。

地表水
地表水资源量包括地表径流量和入境客水量。 境内1956~1979年平均年降水
751.9毫米, 降水量73.1亿立方米,50%保证率年降水744.4毫米,降水量72.3亿立方
米。 由降水而形成的地表径流量,多年均值为13.95亿立方米,50%保证率为12.41亿
立方米, 其中滨湖及湖区3.79亿立方米, 东部山区6.80亿立方米,中部山前平原区
1.82亿立方米。 入境客水来自南四湖东、西两岸各入湖河流的上游,流域面积21979
平方公里,平均客水总量21.59亿立方米(含引黄退水4.4亿立方米)。南四湖地区的地
表水自古水质良好,但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发展,工厂排放污水增多,农田化学农药用
量增加,到80年代,部分水域已被不同程度污染。

地下水
全市地下水储存量为101亿立方米。其中中部山前平原区储存量50.99亿立方米,
储存模数每平方公里290.4万立方米;中、南部滨湖平原区储存量46.07亿立方米,储
存模数149.1万立方米;西部黄泛平原区储存量3.94亿立方米,储存模数57.4万立米。
地下水资源总量(易于采用并天然补给的量) 多年平均为15.08亿立方米,天然补
给模数每平方公里17.8万立方米。按50%保证率计,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4.77亿立方米,
补给模数17.5万立方米。其中,中部山前冲积平原区,天然补给量4.78亿立方米,补
给模数27.2万立方米,为地下水资源丰富区;东部山地丘陵区,天然补给量3.66亿立
方米,补给模数12.5万立方米,为地下水资源匮乏区;中、南部滨湖平原区和西部黄
泛平原区,天然补给量分别为5.07亿立方米和1.26亿立方米,补给模数分别为16.4万
立方米和18.4万立方米,属地下水资源量适中区。
地下水位区域间差异较大,湖西平原区潜水埋深为0.5~3.5米,湖东平原区多为
5~8米, 东部山区大多超过10米。地下水位随雨、旱季交替而变化,年内6月下旬雨
季前降至最低,9月份雨季后达到峰值,变幅一般2~4米。80年代持续干旱6年,地下
水位大幅度下降,加之机井过密,开采过量,补源不足,兖州、曲阜、汶上、郊区等
县区曾出现地下水“漏斗区”。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在区域间也有一定的差异,地下水矿化度由东到西升高,东、
中部的泗水、曲阜、兖州、汶上、微山6县(市、区) ,地下水矿化度多在0.5克/升左
右, 水质良好;湖西诸县地下水矿化度低者1.0克/升,高者达到10克/升,平均1.55
克/升, 嘉祥县西部、北部,金乡县西、西南部,鱼台县西部的盐碱土区,矿化度多
在5克/升, 不宜灌溉。境内9县、区83处乡镇1591个村属高氟水区,受害者16万人,
氟斑牙患者41万人,氟骨症患者2.57万人,其中地下水含氟量在2克/升以上的中重病
区共467个村,嘉祥县最重,病区占230个村,其次为郊区、金乡县、鱼台县。
另外,80年代以后地下水污染逐年加重,原来污染深度30米的污染点已突破60米,
老运河两岸已达160米;市中区污染面积3平方公里,浅层地下水中酚、汞、砷、氰化
物、 六价铬等有毒物的平均检出率已高达80%,超标18~39倍。污染源主要是煤矿、
焦化、洗煤、造纸、化肥、化工、染料、印染等工矿企业。

水资源供需量
全市水资源可供应量为37.2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13.39亿立米,地下
水可利用量16.71亿立方米, 工农业回归水量7.12亿立方米。 全市各项事业需水量
31.37亿立方米,其中农业需水25.42亿立方米,工业需水4.09亿立方米,城镇居民需
水0.56亿立方米,其他各业需水1.30亿立方米。供、需水量差值5.84亿立方米,说明
境内平水年一般不缺水,可保证工农业用水,但由于盈余量不多且区域内时空水量分
配不均,因而山区、局部地区或某个季节缺水的状况较为常见,偏枯年和枯水年也曾
出现全境缺水。连续干旱年份,由于降水量小,可利用资源量少,大面积连年旱灾也
曾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