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特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8&A=1&rec=30&run=13

济宁市地处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地理位置、季风环流、地形地貌决定着气候的
形成、发展和变化,现代气候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季、降水集中、季风
明显、干湿交替、无霜期长、偶有灾害之特点。区域气候类型有差异,南四湖及滨湖
平原半湿润,北、西、东部平原和山地丘陵半干旱。1959~1984年气象资料表明:年
均太阳辐射总量119.0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2406.8小时,气温13.6℃,零度以上
积温5076.7℃,降水量707.1毫米,蒸发量1879.1毫米,风速3.0米/秒,相对湿度68%。
四季特征,春季为冬夏过渡季节,日照增多,气温回升,气候温和,多风少雨,
空气干燥,常有春旱发生,“十年九春旱,春雨贵似油”;早春气温有波动,寒流侵
袭可出现“倒春寒”甚至形成霜冻,春末升温快,风速大,又常见“干热风”。春季
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季均太阳辐射总量36.554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654.3小时,
气温14.1℃。4月份气温回升最快,月增温7℃左右;地面温度17.1℃,区域差值较大,
以东部邹县最高,北部汶上最低;季均降水量104.5毫米,占年均降水量的14.8%;相
对湿度61%, 区域差异不大,鱼台较高也不过68%,邹县最低只有57%;春季是多风的
季节,风速和大风日数居四季之首,季均风速3.5米/秒,大风日数最多的嘉祥县高达
7.9天。
夏季炎热多雨,高温高湿,降水集中,强烈蒸发,汛期狂风伴有暴雨、偶加冰雹,
水涝灾害频繁,个别年份偶尔夏旱。夏季太阳辐射最强,季均太阳辐射总量38.357千
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679小时,气温26.2℃,最高气温31.0℃,极端最高气温43.1
℃(1966年7月19日,嘉祥) ;地面温度29.5℃,极端最高地面温度69.1℃(1958年6月
27日,兖州)。夏季是降水集中的季节,季均降水量441.7毫米,占年均降水量的62.5
%, 其中以邹县降水最多达474.6毫米,汶上县降水最少为413.4毫米,季均降水日数
31.2天,相当于夏季的三分之一;极端最大日降水量达558.5毫米(1971年8月9日,微
山),为全省之最,其次为321.9毫米(1972年6月7日,邹县)省内罕见。相对湿度73.%,
南四湖区相对湿度最大达82%;夏季蒸发强烈,季均蒸发量694.8毫米,湖西鱼台县最
少,东部邹县最多。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季均风速2.8米/秒。
秋季为夏冬过渡季节,气温急降,雨量骤减,风清气爽,天高云淡,时有灾害,
昼热夜凉。 秋季太阳辐射逐渐减弱,季均太阳辐射总量25.166千卡/平方厘米,日照
时数571.4小时, 气温14.4℃,地面温度15.6℃。晚秋寒潮入境,10月上旬见霜,中
旬霜冻机率可达27%。季均降水量132.3毫米,占年均水量的18.7%。相对湿度72%,仍
以湖西鱼台最高, 北部汶上最低;季均蒸发量357.2毫米,大大低于春夏季节。季均
风速2.5米/秒。秋季气候灾害以旱、涝为主,霜冻为次,秋旱约3年一遇,秋涝约4年
一遇。
冬季温度最低,寒冷、干燥、多风,雨雪稀少。冬季太阳辐射最弱,季均太阳辐
射量18.916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数502.3小时,气温-0.1℃,最低气温-4.6℃,极
端最低气温-22.3℃(1967年1月3日,微山)。地下10厘米土壤始冻期,从12月2日至19
日不等,最大冻土深度48厘米(1977年1月7日到8日,兖州) 。冬季是降水量最少的季
节,季均降水28.7毫米,仅占年均降水量的4%;季均蒸发量177毫米。冬季风大雾多,
有雾日数2.7~5.7天。冬季是多风季节,季均风速2.8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