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2&rec=5&run=13

科学技术协会是科技工作者自己的组织,是党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
纽带,是科技工作者之家。努力从政治上、思想上关心科技人员,代表和维
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是各级科协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市各级科协建立
以来,始终把征求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要求,了解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
难与疾苦,反映他们对开发黄河三角洲的意见和建议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来抓。1987年前,主要是采取不定期召开科技工作者座谈会的形式。1987年,
市科协为改善座谈效果,完善座谈制度,在市委的支持下,建立“季谈会”
制度。每季度都召集相关业务部门的科技人员,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与市领
导对话。与会人员以协会为“家”,畅所欲言,提出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此外,市科协还采取现场走访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全市科技人员进行全面
调查,对反映出的问题认真汇总归纳,并向市委呈交《关于我市科技工作者
思想、工作、生活等问题的调查报告》,使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诸如入党
难、专业不对口、用非所学及家属子女户口等问题及时得到解决。1988年,
市科协被市委、 市政府授予“知识分子工作先进单位” 荣誉称号。同时,
“季谈会”还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开辟了一条反映问题、献计献策的重要渠道。
1990年,市科协围绕“科技兴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座谈和调查,把科技人
员的意见和建议整理出《当前我市科技兴农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的调查
报告,引起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并被省科协主办的《山东科协通讯》
登载。中国科协领导看到后,认为东营市科协反映的情况很重要,很普遍。
经过进一步整理,登载在中国科协的《科协情况》上,并送中央领导和有关
部门参阅。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市科协认真做好科技人员的政治思想工
作,不断在科技人员中开展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倡导“献身、
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
协作”的职业道德,举荐和宣传表彰了一大批先进科技工作者和先进科协干
部。同时,市科协还不定期组织举行“建家”座谈会,研究加强“建家”工
作的新思路和新措施。
加强民主办会,使科协会员参政议政,是克服行政化倾向,建好科技工
作者之家的重要基础。1990年,市科协建立健全全委会、常委会制度,明确
职责范围,从制度上保障全委会、常委会的领导作用。并及时把科技人员的
建议和要求反馈给党委、政府,沟通党和政府同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履行参
政议政职责。在历届市人大、政协会期间,市科协围绕全市科技、经济和社
会发展等重大问题,组织科协界代表和委员,提交建议和提案,1999年以来,
每年都在20项左右。
东营市科学技术协会自1984年建立至2002年底,已经历了18年的成长历程。
它作为东营市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 在市委、 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
“科教兴市、科技兴业”的主战场上,发挥着其他部门和组织不可替代的作
用。它是全市科学普及的主力军,是学术交流的主渠道,是国际民间科技交
流的主要代表者,是科技工作者之家。它团结和动员全市科技工作者,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在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和
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宏伟大业中,发挥着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
和纽带作用,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勿庸讳言,正如任何事物在它的发展
过程中总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陷一样,东营市的科协工作也存在着一些问
题和不足。主要是科协机构经过波折后仍不健全,科普网络还不完善。1998
年县区科协机构恢复后只在科委加挂“科协”的牌子,而没有恢复独立建制,
人员缺职少编,工作独立性差,许多县级学会还没有恢复起来。此外,科普
场馆建设滞后,经费不足也与事业发展不相适应。学会组织及其活动还存在
着许多明显的不足。如学会的学术权威性较差,学会在科技经济活动中的作
为和影响力较弱,学会的职能“虚化”,凝聚力尚显不足,学会存有组织松
散等劣势。但是,只要全市各级科协组织在今后的工作中,高举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扬“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精神,
团结进取,顽强拼博,在科技经济迅猛发展的21世纪,一定会为全市科技事
业的发展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出新业绩,谱写出新篇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