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科普示范基地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2&rec=41&run=13

科普示范和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是使科研成果普及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
手段。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农村众多的“科技致富能手”、“科技示
范户”和“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成为农村科技致富典型,起着示范和带动
作用。市科协建立后,适时地抓住这些典型,进行示范推广。并在此基础上
逐步地建立“科技示范点”、“科技示范户”,进而建立“科普示范基地”,
实施“科普示范工程”。
1984年12月,市科协建立不久,即召开全市农村科普经验交流表彰大会,
大会表彰了11个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和32名先进个人。
1988年初,市科协再次召开农村科普工作经验交流会,并对25个先进集
体和50名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并将致富典型材料整理成册,在全市印
发。同时,在全市开展建“科普村”和“科技示范户”活动。并在利津县试
点铺开。在每个乡镇评选出一个“科普村”和5个“科技示范户”,并予以
挂匾示范。
1990年,由市科协牵头,联合市科委、市农委向市委、市政府写出评选
东营市农民科技状元的请示,制定《东营市农民科技奖评选暂行办法》,并
成立评选工作领导小组和评选委员会。通过评选,共评出12名东营市农民科
技状元。同时,还推荐了参加省科技状元评选的名单。利津县利津镇农民隆
荫生获山东省养鸡状元称号。
1991年,市科协与有关部门建立利津县双高村和东营区牛庄镇东隋村两
个科技联系点,推广青贮氨化饲料新技术。广饶县科协在李鹊乡设立青贮氨
化饲料试验点,使这一新技术得以推广应用。
1992年9月,在山东省“讲精神文明、比科技致富、建科普文明村镇”经
验交流会上,东营市有12个乡镇、村受到表彰。市、县(区)科协共引进技
术项目86项,建科普示范点83个。市科协引进中国科普研究所研制的“稀土
微肥”项目,在东营地区建起第一座“微肥厂”。
1993年,由于在县、乡机构改革中,县、乡科协机构被撤并,发展“科
普村”、“科技示范户”的工作受阻。
1993年至1994年,市科协围绕实施“金桥工程”进行科普工作。“金桥
工程”是中国科协和山东省科协的一项旨在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科普
工作。 1993年至1994年, 市科协在广饶县大码头乡引进中国农科院生产所
“食用菌制种技术和各种蘑菇的栽培技术”,成立广饶县大码头乡食用菌研
究和开发公司,建立开发生产基地,年销售量达到400公斤。还引进无公害产
品F—3三效素, 在广饶镇进行实验推广。 并继续办好稀土微肥厂,完成了
“金桥计划”实施项目。
1995年, 市科协会同市农业局、团市委、市妇联联合搞了10万亩棉花、
10万亩水稻高产开发项目技术推广活动,在全市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协助利
津县芦笋生产技术研究会着重推广“滨海盐碱地芦笋高产技术开发试验”,
使全县芦笋种植达到4万亩,成为全省最大的芦笋生产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
河口区蔬菜研究会推广了“滨海盐碱地蔬菜保护高产栽培模式”的做法,有
力地推动了全区大棚蔬菜的发展。
1996年,市科协继续实施科普基地实验项目“10万亩棉花优质高产综合
栽培技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市科协分别在广饶县大码头乡、丁庄乡、
西刘桥乡和东营区龙居乡、西范乡进行跟踪服务,推广示范。
1997年,市科协在继续实施“金桥工程”的同时,以东营区辛店镇为基
地实施“电教科技工程”,与东营区牛庄镇东隋村“结对子”,带领两个村
主任和技术人员赴河北省参观考察,投资引进了营养价值高、市场潜力大、
经济效益好的“人参果”果苗及栽培技术。同时,在两村建立科普示范基地,
帮助群众脱贫致富。
1998年,为贯彻市委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加大农村科普力度,市科协启
动“1126”农村科普示范工程。即自1998年10月至1999年底,由市科协在全市
选择1个县区、10个乡镇、20个村、600户作为市级科普示范点,开展示范创
建活动。至1998年底,全市共建立科普示范基地60个。市科协在东营区建立
人参果、蔬菜2处直属基地。选址利津县集贤乡150余亩土地,创办了市科协
科普示范园,为全市提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样板示范。利津县科协建立北宋
镇芦笋、南宋乡西瓜等8大科普示范基地。河口区科协开始创建麦秸发酵饲
料、冬枣生产和抗腐烂苹果千亩林果试验示范基地。
1999年初,市科协组织实施全市“1126”农村科普示范工程,落实“1个
区县、10个乡镇、20个村、600户”为典型培养对象,制定了方案或计划。市
科协创建的科普示范园,引种优选农作物、蔬菜新品种27个。东营区狠抓科
技人员结对帮扶,促进了六户镇邱家村油桃、凯特杏和辛店镇成寨村大棚蔬
菜基地的发展。河口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和操作规程,逐户加
以落实,促进了对虾、畜牧抗逆性良种等六大科普示范基地的建设。广饶县
通过科普示范工程的大力推动,创建市级科普文明乡镇7个,科普文明村50个,
科普文明户200个,建成10多个不同类型的科普示范基地。利津县培养了11个
乡镇,28个村、100户,确定6个乡、8个村、50户为示范典型。芦笋高科技示
范园区、拱棚西瓜示范园区、拱棚葡萄示范园区的建设取得显著经济效益。
垦利县科普示范乡镇郝家镇,农村各类科技人员达到300多人,农业先进实用
技术,新成果覆盖率达89%。西宋乡牛圈村“河蟹养殖协会”示范带动全县
发展养蟹面积2333公顷,被山东省科协命名为“山东省科普先进村”、“山
东省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2000年,市科协以科普示范基地为阵地,开展农村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体
系建设。全市科普示范基地发展到60多个,其中省级科普示范基地9个,市级
科普示范基地11个。市科协组织实施的“万亩果粮间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
究项目”,在利津县傅窝乡引进种植优质果树品种12个,大豆、红小豆、小
麦等品种5个,实施面积3000亩,建立科普示范园35亩。同时,成功引种了球
茎茴香、结球菊苣、番杏等8个名优特蔬菜品种,创建了稀特蔬菜科普示范
园,在探索发展名优特蔬菜产业的路子上迈出新步伐。东营区立足“畜牧、
水产、果桑、蔬菜”四大主导产业,建设发展正农高科技农业园、黄河口万
亩毛蟹样板园、龙居万亩桑蚕样板园、高科技林果专业示范园等一批科技含
量高、有特色的科普示范基地。河口区新建立“对虾高产、高效养殖示范基
地” 、 “高效、优质无公害林果示范基地”、“抗逆性良种示范基地”、
“冬枣示范基地”。垦利县建立郝家科技示范园区、胜坨高新技术园、宁海
上牧下渔示范基地。利津县建立“利津县蓖麻研究所”,引进4个蓖麻品种,
创办了50亩示范田,示范带动2500亩,并培植发展了毛坨村渔农结合科普示
范基地,建立意大利1号杏,美国黑莓,红、黑提葡萄,枣庄大石榴以及鲁
花14号花生等新品种、新技术园区。
2001年,市科协命名中国东营盐生植物园、东营区正农高科技有限责任
公司等12个市级科普示范基地。并在每个区县选择1个基地进行重点扶持,促
进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市科协重点引导稀特蔬菜产业发展,
创建球茎茴香大棚种植科普示范基地,亩产可达2000公斤,效益可达万元以
上。垦利县胜坨镇高科技示范园使用无立柱自动卷帘及以色列滴灌技术,实
行水果、 蔬菜套种, 与荷兰签订了绿色食品供销协议。河口区新建66公顷
“浅海贝类养殖示范基地”和10公顷高标准冬枣密植园,经济效益明显。全
市科协重点推广50多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重点抓波尔山羊良种产业化高
产高效配套技术,芦竹高产技术等7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广饶县重点推广
苔韭、 三倍体毛白杨等蔬菜、 林木优良品种4000公顷。利津县科协实施的
“节水抑碱地池藕高产栽培技术”走在全省前列,并被省科协立项,作为全
省重点科普推广项目。
2002年,市科协在全市确定5个乡镇、15个村和5个科普示范基地为培养
对象,给予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东营区的毛蟹、河口区的
冬枣、广饶县的花卉和林木、利津县的大田菜及垦利县的中草药,发展成为
当地的支柱产业。全市命名表彰了市级科普乡镇7个,市级科普先进村23个,
市级科普示范基地3个,市级科普示范项目5个。有一个乡镇、2个村、1个基
地和1个项目受到了山东省科协命名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