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科技培训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2&rec=37&run=13

东营市的科技培训工作,是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推行生产责
任制而逐步开展起来的。推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
对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知识要求非常迫切。东营市各级科协的建立,
适应了这种解放生产力的要求。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生产一
线,深入农村,采用各种形式,在工农业生产中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生
产技术,提高广大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了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和建设。
建市初的1984年,县、乡两级科协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针对农村
缺乏科技力量和农民迫切需要科技的要求,分别举办了不同形式的培训班和
技术夜校。这些培训班和夜校的学员,主要是科协的会员、农民技术员和科
技户及农机手、电工等,根据农业生产发展多种经营的需要,用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垦利县董集乡科协在棉花播种前,先后在31个村举办植棉专
题学习班31期,参加学习农民1500人。据不完全统计,1984年,全市有技术夜
校25所,学员8214名;举办各种培训班590期,学员94556名。群众对这样的培
训班非常满意。
1985年,根据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化的要求,各县区
开展了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培训工作。据三县的不完全统计,县、乡两级科
协举办各类培训班380多期,培训近3万人次。如垦利县科协,根据县委、县
政府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部署,于1984年底1985年初与县农业局一起举
办养鸡、种藕、草场利用与改造等培训班6期,参加学习的有325人,请高等
院校的教授、专家和本县有经验的农艺师、畜牧师任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效果很好。1984年底,当农民得知县里举办养鸡学习班时,争先恐后报名。
原计划只招40人,实际招收超过50人,有的学员冒雨步行50多里按时听课。
这次学习班后全县养鸡专业户一跃发展到70多户,养鸡数量达20万只。
1986年, 为认真贯彻省科协、 省教育厅、省农业厅、团省委和省妇联
《关于做好“七五”期间全省农村科普教育工作的决定》,市委、市政府召
开专门会议,对农村科普教育工作进行认真研究。县、乡(镇)党委、政府
都成立“农民培训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各村也成立了3~5人的农民科普
教育领导小组。市县乡各级科普教育领导小组,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生产实
际,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市科协牵头,联合市水产局,围绕市委、
市政府大力进行沿海滩涂开发这一中心工作,在全市各县(区)进行较大规
模的养虾养鱼技术培训。聘请青岛海洋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到各县(区)
巡回讲学, 办培训班6期,培训500多人,使水产养殖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
1988年,全市对虾养殖面积达到6666公顷,总产达到6710吨,平均亩产达67公
斤。
1987年,全市建起乡镇科普学校45所,建科普夜校361所,占行政村的20
%。全市配备乡镇、科普学校专职教师79人,兼职教师228人。市科协与市乡
镇企业局、市教育局等单位合作,先后举办乡镇企业会计培训班、厂长经理
培训班、微机培训班,培训177人。年底又与市水产局举办水产养殖培训班4
期,培训326人。各县(区)和乡镇共举办培训班580期,培训47000多人。
1987年,利津县各乡镇都办起科普学校,有校舍1360平方米,专职教师20
人,兼职教师57人。全年共举办各种培训班219期,培训学员10953人。
河口区制订了《冬春实用技术培训计划》,举办农、林、牧、渔专业培
训班7期,培训620人。在新户等乡镇举办水产养殖培训班4期,培训学员159
人,还与区农委、团区委联合举办一期水稻技术学习班,250人参加学习。
1988年,市科协所属学会发挥学会优势搞培训,市林学会举办林果培训
班31期,培训600人次。市农经学会举办农经管理培训班1期,培训30人。市
护理学会举办护理培训班1期,培训25人。市计划生育协会举办培训班4期,
还举办80余次科普讲座,受教育人数达到1600人次。全市科协系统在农村科
普培训中,实施年初提出的技术培训计划,共举办养虾技术培训班12期,培
训910人;家电维修培训班2期,培训162人;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640期。
1986年~1990年,东营市贯彻全省“七五”期间加强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
训工作的通知精神,共建立农民科普学校54处,县(区)乡办学率达到94.7%,
村办农民科普学校702所,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39%。五年间共举办各类培训
班3894期,培训258567人次。农村科普教育的振兴,大大加快了全市农村经济
发展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步伐。1990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比1986年增
长53%,农民人均总收入由1986年的419元增加到1990年的580元。
1992年,遵照中共中央组织部转发中国科协《关于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党
员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的意见》的通知精神,中共东营市委组织部、东营市科
学技术协会发出《关于进一步搞好我市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实用技术培训的
意见》,提出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把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培训一遍,使基层
干部和党员掌握一至几项适合本地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技术,其中部
分人员达到农民技术员或农民技师的水平,逐步使干部和党员成为懂技术、
会管理、善经营、能带领群众发展商品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组织领导者和
带头人。为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工作,市财政局还根据市政府的意见,
与市科协联合下发《关于设立专项科普经费的意见》,明确规定按当地农业
人口每人每年0.1~0.15元的标准,设立县区科普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科普网络
建设、科技推广和科技培训等。
1993年,市科协组织人员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写出《当前农村科普工作
的新问题新路子》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速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2
篇文章。在全市深入开展“讲精神文明,比科技致富,建文明村镇”活动。
举办各类培训班105期,共培训5万人次。
正当全市科协系统科普教育、科普培训等层层安排部署,逐步深入发展
的时候,1993年机构改革中县乡科协机构被撤并,基层科协工作出现了线断、
网破、人散的局面,科技培训工作受到极大影响。
1995年,市科协与市委组织部、市妇联、团市委联合,组织农村干部、
妇女干部和共青团干部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培训人数5081人次。
1996年,市科协认真贯彻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省、市“九五”
规划和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
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山东省科协“九五”科普工作规划》的要求,
制定了《全市“九五”期间科普工作规划》。同时,还发出《关于落实〈全
省“九五”期间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培训规划〉的
实施意见》。提出“九五”期间,要对全市1787个行政村,625个乡镇企业和
1094个村办企业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农村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织各种
形式的系统培训,使他们掌握1~2门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1996年在科技
下乡活动期间,共有1300名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各地,举办实用技术培训315期,
田间地头现场咨询676次。1997年,在科技下乡活动中组织举办培训班300多期,
培训2万人次。
1998年,县区科协组织得以恢复,与县区科委合署办公。这一年,市科
协聘请山农大等有关院校知名专家、教授和离退休科技工作者,组建了“东
营市农村科普专家咨询服务团”,送科技下乡。全市组织科技下乡50余次,
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50多期,培训县、乡干部和农村大户6万人次。利津县
举办各类培训班20次,技术讲座46场,聘请专家讲课8次,共培训人员8000多
人。河口区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举办培训班25期,培训人数达3550人次。3月11
日,聘请省农科院徐才俊研究员举办全区养羊技术培训班,60余名专业人员
及科技人员参加培训。5月6日,邀请青岛大学王克行教授举办地下半咸水对
虾精养高产技术培训班,培训技术员130名。
1999年,全市农村科技培训更加扎实有效。各级科协组织采取科技讲座、
科普夜校、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普及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初步形成县区、
乡镇、村层层办培训的良好局面。全市科协系统共组织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
1000多期,培训人员达12万人次。广饶县科协在基层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
中,开办20多个专业,累计培训党员干部2000余人。东营区科协聘请省农科
院、山农大、莱阳农大及日本的专家教授举办了“大蒜种植”、“苹果修剪
管理”和“环渤海低平原现代化高效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用技术”培训班。利
津县广大群众接受芦笋、冬枣、大棚蔬菜、阳畦韭菜、拱棚西瓜、大棚葡萄、
渔农开发、食用菌及水产畜牧等培训306期,受培训人员达22032人次,其中,
高新技术培训1200人次。河口区举办水产、畜牧、果树修剪、冬枣嫁接等培
训班26期,受训人员达3000余人次。
2000年,以农民为主要对象的农村科普教育体系得到加强。充分发挥农
函大、科普学校、科普夜校的培训阵地作用,共组织各类培训班250多期,培
训人员4万人次,其中基层党员干部、科技带头人1万人次。市科协投资2万多
元,组织专家及技术人员编写《新世纪农民实用丛书》,其中,《农村实用
新技术》 一书由石油大学出版社出版,介绍了40多项新技术、新成果,印刷
5000册,为全市农村培训提供了教材。
利津县科协结合科普示范基地建设、蓖麻优良品种的繁育推广,举办培
训班6次,培训1100人次,培养农民技术员50人。
河口区科协举办水产、畜牧、果树修剪等培训班18期,受训人数2200余
人次, 其中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进行科技知识培训600余人次。 在农村妇女
“两证” 评聘工作中,有1600名妇女接受了技术培训。通过考试和评审,有
1000名妇女获得绿色证书,600名妇女获得技术职称。
2001年,全市共组织各类培训班300多期,培训5000多人次,其中基层党
员干部、科技带头人4000人次。市科协编印10000册《水产养殖》培训教材,
举办水产养殖培训班10多期,培训300人次。利津县林果、农机、农学等学会,
先后举办枣树高节换头、小麦半精量播种、蔬菜高温大棚工厂化育苗技术等
培训班80期,培训人员1万人次,培训科技示范户300户、致富能手200多人。
河口区科协适应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形势,围绕服务冬枣、水产特色产业,
聘请了冬枣种植、保鲜专家孙殿魁、张有林,青岛海洋大学教授王克行举办
培训班18期,培训2600余人次。请沾化县冬枣种植专家孙殿魁举办技术培训
班,200余人参加了培训。聘请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张有林传授冬枣保鲜技术,
培训技术员30人。
2002年,市科协结合全市培训需要,编辑出版14万字的《农村实用新技
术(二)》发放4000册,用于全市农村培训。面向基层党员、干部和技术带
头人,举办稀特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2期,引导稀特蔬菜发展。利津县林学
会、水产学会、芦笋研究会等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在汀罗、陈庄、明集、虎
滩、北宋等乡镇,举办冬枣、速生杨、芦笋、水产、畜牧、蔬菜等培训班40
期,培训3800人次。利津县林学会组织示范户引进84K杨、2001、2003荷兰杨
等4个品种进行示范种植。芦笋研究会理事长、科协主席焦仲平被农广校聘
用到北宋镇办班讲课24课时。河口区聘请山东农业大学、莱阳农学院的专家
分别在河口区、义和镇、新户乡等地组织了“冬枣栽培技术”、“南美白对
虾养殖技术”、“水稻栽培技术”、“特种蔬菜栽培技术”、“食用菌栽培
技术”等技术培训20期,培训青年农民30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