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科技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2&rec=34&run=13

科技馆是政府和社会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公益性宣传机构,是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性设施,也是现代文
明城市的功能性、标志性工程。
科技馆在内容上,不是描述历史,不以传统的历史性收藏为主,而以介
绍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原理、应用和发展为主,所有展示只为一个目的—
—“讲述科学技术的真相”;在形式上,改变传统的“只能看不能摸”的静
态陈列参观方式,根据科技教育的特点,设计成“观众动手操作”型的博物
馆,“动的博物馆”,鼓励观众自已探索,“知识从动手中获得”;在观众
对象上,不以专业工作者带动一般观众为主,属高雅文化活动,而是面向整
体人类,尤其是青少年为主,属大众文化教育活动;在功能上,不以收藏、
保管、研究为主,而是把展览、演示同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
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集展览教育、实验教育、
培训教育、科学讲座、学术交流及科技交流等为一体,以展览教育为最基本
形式和核心的、适应时代和未来教育要求的新型教育基地和科技展览交流中
心。其展览教育特点是:反映科学原理和应用,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
性、艺术性相结合,鼓励观众亲自参与,不仅传播科学知识,更注重科学精
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深入和人民群众科技意识的不断提高,建设科
技馆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普遍要求。
东营市科协建立以来,积极努力争取建设科技馆。1992年,市科协向市
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东营市科学技术宣传馆”的请示,项目规划占地面积
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总投资200万元。市计划委员会同意立项
建设,后因资金等多种原因而未开工建设。
1996年,市委、市政府把科技馆建设纳入全市“九五”期间精神文明建
设规划。1997年在市委一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上,市委书记国家森代表市委
强调提出:“要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图书馆、文化广场、科技馆等一批体现
城市文明的标志性工程” 。 1999年, 市政府将科技馆建设列入了“东营市
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同时,责成有关部门开始筹建工作。市
建委、市科协、市科委和市规划局联合组成考察组到外地进行了考察。市建
委通过招标选定了设计方案,市规划局选定了建设地址,市建筑设计院绘制
了大部分施工图纸,开工建设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后因市委、市政府决定先
建科技孵化器缓建科技馆而未动工。
2000年10月,市科协又向市委呈送《关于建设东营科技馆的请示》市委
办公室给予批复:“科技馆是科学普及的重要阵地,也是体现城市科学文明
的标志性工程。市科技馆建设已被列入全市“十五”规划,目前。市里正在
请有关专家论证,规划科技园及其他建设项目选址,科技馆可以同科技园等
项目建设统筹考虑,搞好选址。”2000年12月,市科协向市计划委员会呈送
《关于东营科技馆建设立项的报告》,市计委没有明确答复。
1998年3月,在市、县科协的努力下,利津县科技馆开工建设。利津县科
技馆占地327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26平方米,主楼三层,局部四层,总投
资150万元,于1999年10月建成竣工并投入使用。科技馆内设展厅、学术交流
厅、教室、青少年科技活动室、电脑室、科技人才库、科技档案室等10个室
厅,是一座集科普培训、学术交流、科技展览、科技人员活动、科协及科委
机关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该馆利用两个245平方米的展厅安排了《崇尚
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回顾与展望》《生命·基因》科普展览挂图,
从东营师范聘请讲解员4名进行讲解,组织群众参观达3800人次。举办农村实
用新技术学习班5次,参加听课人员500人。设置电视专题节目制作工作室,
为办好利津县科技电视台节目提供了有力保障。
河口区科协抓住《山东省科学技术条例》颁布实施的机遇,积极向区委、
区政府汇报工作,争取科技馆立项。区政府把科技馆建设列入1998年城市规
划和财政预算。2000年7月,区科技馆建成交付使用。该馆总投资380余万元,
总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科技展厅达300平方米,科技培训中心可一次容纳150
人。科技馆配备了比较先进的电教设备和基础设施,具备了办公、展教、培
训等综合功能,在推进科普工作,发展科协事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