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科普广播电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2&rec=31&run=13

快速发展的广播电视事业,为科普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宣传工具。在东营
市建市前,域内各县均已普及有线广播。各级科协组织非常重视运用连通千
家万户的有线广播,举办农业技术讲座。1981年,广饶县科协与县广播电台
开辟“科技讲座”节目,每周一次,每次半小时。共组织各专业技术骨干132
人为科技讲座撰写文稿。1983年~1984年,广饶县的广播讲座采取定时间、定
人员、定内容的方法预先发放节目表,使讲、播、听者都有计划。各乡镇也
利用广播网适时地安排播讲,两年时间共播讲1043次。1987年,全年共举办
科普讲座454次。 其中县科协组织讲稿94期。 1999年,“科技讲座”更名为
“星火科技”栏目,每周二次,每次半小时。
1984年春,垦利县部分棉苗死亡严重。县科协及时邀请农艺师薛清生到
县广播站作了《棉花生了病应该怎样抢救》、《盐碱地植棉遇小雨后为什么
会死苗》等专题科普讲座,帮助农民采取措施,保住棉苗。1983年~2002年,
垦利县共举办科普广播讲座2650次。董集乡科协原副主任王科文一年组织广
播讲座40多次,听众20多万人次。
利津县持续运用有线广播网进行科普宣传。据不完全统计,1987年,利
津县举行有线广播科技讲座192次,收听人员达到90万人次。1989年,举行科
技讲座330次,收听人员达17万人次。1990年,县、乡两级广播网举办科技讲
座达到365场次。1991年县科协与广播站组织科技讲座80余次。
1993年县、乡机构改革中,县、乡科协机构相继被撤并,由于缺乏有效
的组织领导,有线广播科技讲座逐渐地减少。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农村电视网络的逐步普及,有线广播这一
形式不再深受农民喜爱,电视录像、电视专题成为农村科普的现代化手段。
1998年9月, 市科协在东营教育电视台开辟《科普之声》 电视节目,购买了
100部电教录像片,在东营教育电视台开辟节目。每周二、四、六晚9点30分
播放科技录像片,每次播出一项先进实用技术或科普专题,向全市城乡群众
传播生产、生活科学知识。1999年《科普之声》栏目播出120期。
1998年,在中国科协成立40周年纪念活动中,市科协在东营电视台开辟
《科技之星》栏目,系列报道东营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全市科技
工作者反映良好。2000年,市科协与东营电视台共同合作制作科普专题节目
《田园风》,第一期内容为大王农贸集团林木示范基地苗木生产销售情况和
稻庄镇草莓技术协会发展草莓的生产技术,4月份在东营电视台连续播出。5
月份又摄制了东营区油郭乡正农集团芦荟生产示范基地和史口镇小刘村蒜苔
生产示范基地种植技术和发展情况,受到广大农民群众欢迎。2001年,《田
园风》播出5期,2002年播出3期。
1997年,利津县科协认真实施“电教工程”,自行制作《芦笋高产栽培
技术》录像带,在县电视台反复播放,填补了东营市自行录制科教片的空白,
为芦笋产业化发展做出贡献。
垦利县科协与县电视台联办了“科教兴垦”电视专题节目,大力宣传科
技工作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科技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使“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进一步提高了全民科技意识。
2000年3月,《科教兴垦》节目改为《星火科技讲座》栏目,每周二、四、六
晚8点20分播出农业应用新技术、科技致富之路等内容。
1999年4月,河口区科协与区电视台联办《河口科技》栏目,共播放8期。
2000年5月,利津县科协与利津县广播电视局,共同创办利津县科技电视
台,每周二、四晚播出30分钟。开设国内产品信息、专家热线、实用技术、
致富之路等5个栏目。至8月上旬,应观众要求,增至每周播出4次,并增加了
新内容。全年共播出科技节目89期。2001年,从4月下旬农忙开始至11月底,
针对农时季节和生产需要,播出科技节目56期,收看人员达84万人次。应观
众要求,有10期科技节目进行重播。2002年5月7日至12月底,共播出68期,收
看人员达到95.2万人次。其中《天麻人工栽培》、《土元养殖技术》、《绿
芦笋的栽培技术》、《人工栽培黄秋葵》等10多项新技术应观众要求进行重
播,对全县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和新技术推广起到很大作用。
2000年4月,河口区科协在电视台设立《科技专栏》和《希望的田野》科
普栏目,每周五、六晚黄金时间播出,播出农村致富信息和优秀科技成果。
2000年~2002年每年播出6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