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5&A=12&rec=3&run=13

东营市科学技术协会建立以来,遵循科协的宗旨,团结和动员全市科学
技术工作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全市科学技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促
进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为社会主义物质文
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并及时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和呼声,维
护了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普及科学知识,推广先进技术,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提高人民群众的
科学和文化素质,是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基本任务之一。东营市各
级科协组织自建立以来,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东营的经济建设
和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大业,采取多种方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大力开展
科普工作,为促进全市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科学普及是一项面广量大、旷日持久的工作。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
思想和方法,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质,需要做大量的宣传
教育工作。建市前,由于东营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干部群众的科技水平
和科技素质与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大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市、县科协建立以来,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之下,紧密配合党的中心工作,
大力开展科普宣传教育工作。
举办科技报告会,聘请有名望的专家、学者和科技界的领导人来东营讲
学和辅导,是提高干部群众及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明确
世界和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大势大略和前进方向的有效手段。建市以来,市委、
市政府和市科协非常重视这一手段,不断邀请一些知名学者和科学家来东营
举行各种类型的科技报告会和讲座。先后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上海工业
大学校长、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中国科协研究中心主任袁正光教授,中国
人民大学经济系主任、著名经济学家魏杰博士以及省内著名学者来东营举行
科技报告会。这些报告会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高屋建瓴、深入浅出,给
干部群众以极大启发。同时,各县区科协还根据本县区经济和科技工作的需
要,分别与国内和省内一些大专院校建立经常性联系,不断聘请专家、学者、
教授来东营举行科技报告会和讲学活动。这些活动,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的科
技水平,提高广大群众的科技意识,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理论水平,都起
到很大促进作用。
科教电影,是普及科学技术运用较早,深受群众欢迎的一种形式。中共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广大农民对科学种田、
科技致富的渴求越来越强烈。科教电影直观、生动、形象、科学,成为农民
学习科学技术的好帮手。1986年,市科协组织成立东营市科教电影协会。在
协会的组织倡导下,广大电影工作者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不分昼夜,放映
群众需要的科教电影。其中如《棉花地膜覆盖》、《大棚蔬菜》、《对虾养
殖》、《鸡病防治》、《立体农业》等影片,对于农村调整产业结构,促进
商品生产,增加农民收入都起到很大作用。1987年,举办东营市首届“农林
科教电影汇映月”活动,调集30部科教片放映5300多场次,观众达50万人次。
此后,随着“科技下乡”和“科普宣传月(周)”活动的不断开展,科教电
影成为科协组织为广大群众准备的“科技大餐”。1996年全省农村实施“电
教科技工程”,市科协在全市先后组织多次集中放映活动。仅1996年1月就组
织提供科教片230余部,并对贫困村免收放映费。2000年后,又连续举办2届
全省农业科教电影“千片进村”活动。在农村科普电影进村的同时,市科协
还组织举办“2000年东营城区科普电影节”,在市区连续播放科学教育影片,
既丰富了城区人民的消夏文化生活,又普及了科技知识。
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为科普宣传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形式。建市前,各
级政府就非常重视运用连通千家万户的有线广播,举办农业技术讲座。各级
科协组织建立后,更是充分利用广播这一有力工具,举办科普讲座,传播科
技知识。各县广播站每年都有上百次的科普专题节目。20世纪90年代后,随
着农村电视网络的逐步普及,电视录像、电视专题成为农村宣传现代科学知
识的有效手段。1998年9月,市科协在东营教育电视台开辟《科普之声》电视
节目。2000年,制作科普专题节目《田园风》,在全市连续播映。同时,各
县区科协也在当地电视台逐步开辟以普及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专题节目,
如《星火科技》、《科教兴垦》、《河口科技》、《希望的田野》等专题栏
目。利津县科协还创建科技电视台,录制一大批科教录像片,为全县农业产
业化做出贡献。
举办科普展览和建设科普画廊,是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形象、直观、
实用、实效的科普形式。市、县(区)科协不断根据形势发展和宣传工作需
要,每年都举办各种类型的科普展览若干次,内容以倡导科学文明生产、生
活和宣传科技新成就、新进展为主。2000年9月,为深入揭批“法轮功”邪教
实质,反对和抵制愚昧封建迷信活动,市委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和市科协联
合举办了“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大型科普展览,在全市巡回展览
近2 0天,参观人数10万多人。同时,由中国科协制作的大型图片展览《回顾
与展望——20世纪重大科技成就,21世纪科技发展前景》和《生命·基因》
展览相继展出。对全市人民进行了一次普遍的历史唯物主义和科技与未来的
生动教育。为了使科普展览集中教育和日常教育相结合,科协还投资建设了
一批科普画廊。东营区投资20万元,建起了长百米的高标准灯光科普画廊,
成为市区一大亮点。
运用报刊进行科普宣传,是科协组织常用的科普手段。东营市科协建立
之后,一方面发动群众积极订阅上级的科技报刊,一方面积极创办了自己的
科普报刊,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传播发展经济的先进技
术信息,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山东科技报》是山东省内
一张综合性的科技报纸。通过市县区科协发动,连续多年订阅量持续上升,
1992年全市订阅量达到14000多份。《科协园地》是市科协1986年创办的科普
小报,在宣传科学知识,推广先进实用科学技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虽
然中间因故停刊,但经过调整,1998年又更名为《东营科技》以更新的面貌
出现在读者面前。广饶县的《科技信息》、利津县的《利津科普》、垦利县
的《垦利科普》、河口区的《科技园地》、《河口科技》、东营区的《科技
与信息》都是县区科协创办的科普报刊。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科学普及工作越来越重视。
为了进一步大力宣传科普工作,全市自上而下地不断开展集中时间、集中人
力、集中领导的“科普宣传月”或“科普宣传周”活动。1991年东营市举办
“首届科普活动月”。期间,全市各级科协利用科普展览、电影、电视录像、
发放科技报刊、开展知识竞赛、科技咨询与培训等形式,在全市城乡开展声
势浩大的科普宣传活动,收到较好效果。此后,1995年、1997年、1999年及至
2000年以来,年年都举办1~2次科普宣传月或科普宣传周活动。这些活动,大
多集中围绕某一个专题进行。如1997年科普宣传周活动主题为“可持续发展”;
1999年围绕揭批“法轮功”重点宣传“崇尚科学、破除愚昧”;2001年的活
动周则重点以“科技在我身边”为主题;2002年的活动主题则是“科技创造
未来”。这些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实有效,对创造良好的科技氛围,提高全
民的科技素质都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搞好科技教育,进行科技培训,是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环节。东营市的
科技教育培训工作,是随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而
逐步发展起来的。推行生产责任制后,农民渴求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
知识。县、乡科协组织在党委、政府领导下,针对农民的需要,分别举办不
同形式的培训班和技术夜校。市科协建立后,认真贯彻省科协、省教育厅、
省农业厅、团省委、省妇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七五”期间全省农村科
普教育工作的决定》。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门会议对农村科普教育进行研究,
县乡两级党委、政府都成立“农民培训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自1986年,
各级科普教育领导小组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生产实际,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
技术培训。1986年~1990年,全市在“七五”期间科普教育培训中,共建立农
民科普学校54处。县、乡办学率达到94.7%,村办农民科普学校702所,占全
市行政村数的39%。五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894期,培训25.9万人次。农村科
普教育的振兴,大大加快了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步伐。
1992年,遵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转发中国科协〈关于对农村基层干
部和党员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市委组织部、市科协发
出《关于进一步搞好我市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实用技术培训的意见》,提出
力争用3~5年的时间把农村基层干部培训一遍,使基层干部和党员掌握一至几
项适用本地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成为能带领群众发展商品经济,
实现共同富裕的组织领导者和带头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市科协做了大量
艰苦细致的工作,但是,由于1993年县级机构改革中县区科协机构被撤销,
此项工作受到严重影响。
1996年,根据山东省和东营市“九五”规划及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规划
要求,市科协制定《全市“九五”期间科普工作规划》,提出对全市农村行
政村主要干部、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主要领导及农村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
子进行全面培训的任务。这些培训活动,随着“九五”规划的实施在全市逐
步展开。1998年,县区科协机构得以恢复,使得科普培训工作更加有效地开
展。各级科协与组织部门紧密配合,以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和科技骨干为重
点,以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农函大、科普学校(党校)
为阵地,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不断加大培训力度。“九五”期
间全市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3000多期,培训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和农民技
术骨干30万人次,使其普遍掌握一至两项实用技术,有效地增强了他们的致
富本领。同时,市县区科协还不断聘请省内外有关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
教授来东营举办各种高层次培训班和科技讲座,对推动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
整,农业经济走上专业化、市场化的道路,农民增加收入奔小康发挥了巨大
作用。
在工农业生产中推广先进实用科学技术,建立实用技术推广体系和示范
基地,实施科普示范工程,是各级科协组织贯彻“科技兴业”,加快科技成
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基本任务之一。农村生产责任制实行后,一些科技致富能
手和科技户,通过交流信息,传播技术,形成一批产业门类不一、技术相对
集中的农村专业技术组织。市、县区、乡镇各级科协对这些组织给予热情扶
持和积极引导,加强同专业技术协会的联系,为他们提供政策咨询、科技信
息,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出一大批“土专家”和“农秀才”,
培育出一批集科研、推广、服务于一体的高层次农村专业研究会,对周围农
村的市场经济发展起到很强的辐射作用,促进了“一乡一品”、“一村一业”
格局的形成,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1998年,市科协实施“1126”科普示
范工程,进一步促进了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的发展。至2000年,全
市有农技协会(研究会)256个,成为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产业化体系的重要
组织依托。
科普示范工程和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是科协适时地抓住和引进一些科技
项目进行实验示范推广,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措施。1988年
初,市科协在全市开展建设“科普村”和“科技示范户”活动。1990年,又
在全市开展评选农民“科技状元”活动。此后,市科协从中国科普研究所引
进“稀土微肥”、“青贮氨化饲料”等科技项目,并建立推广应用联系点。
1992年,引进项目86个,建科普示范点83个。1993年,市科协实施中国科协组
织的“金桥工程”,引进中国农科院生防所食用菌制种和各种蘑菇的栽培技
术等多项技术。1995年实施的利津县“滨海盐碱地芦笋高产技术开发试验”,
使利津成为全省最大的芦笋生产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1997年,实施“电教
科技工程” , 引进人参果及高效生态栽培技术, 同时建立科普示范基地。
1998年,为贯彻市委二届二次全委会议精神,加大农村科普工作力度,市科
协启动“1126”农村科普示范工程,即由市科协在全市选择1个县区、10个乡
镇、20个村、600户作为科普示范点,开展示范创建活动。至1998年底共建
立科普示范基地60个,引种优选农作物、蔬菜新品种27个。各县区也建成一
大批科普示范基地。2000年,全市有省科协正式命名的省级科普示范基地4个。
2001年市科协正式命名市级科普示范基地12个,同时还命名表彰了一批科普
乡镇和科普先进村。在1998年全省开展的建设科普示范县活动中,东营区经
过一系列创建活动,2001年通过检查验收被正式命名为“山东省科普示范区”。
科技下乡活动,是各级党委统一领导,各级科协组织参加的集科普宣传、
科普培训、科学技术推广为一体的全方位、经常性的大型科技活动。在市科
协建立初,这种活动主要是以“科普赶集”的形式进行。随着“科学技术是
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日益深入人心,以及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科普宣传
月活动的深入开展,科技下乡活动逐步走向综合性、规模化。市、县区科协
组织每年都举办声势浩大的科技下乡活动若干次。1996年,在全国科普工作
大会召开后,市科协制定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的规划,成立“东营市科技服务
团”,多次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开展咨询服务活动。仅1996年就有1300多名科
技人员下乡,举办培训班315期,田间地头咨询676次,制作科普展版160余块,
放映科技电影、录像256场,发放科普资料5万余份,受科普教育者达15万人
次。此后,每年除冬春组织的集中活动外,各县区、乡镇还组织了一些不同
层次和规模的科技下乡活动。1997年至2002年,全市共组织科技下乡活动320
余次,发放科普资料65万余份,赠送图书5万余册,赠送科教录像带千余部。
1999年,市科协被评为“山东省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对青少年进行科技教育,是着眼未来,提高全民
族科技素质,造就一代新人的重大战略任务。东营市科协自建立以来,始终
把青少年科普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与市县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妇联
等单位密切配合,组织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一是组织
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活动。自1985年起由市科协、市教育局、团市委等单位联
合,利用暑假举办青少年科技夏令营,先后举办10余期。这些夏令营活动,
组织青少年营员参观科技文化场馆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举办科技活动,游
览祖国大好河山,使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是开展青少年科技知识竞赛活动。先后组织参加全国、全省的“青少年微
机程序设计竞赛”、“中学生百科知识竞赛”、“青少年科普知识电视竞赛”
及“青少年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东营市选手有的
在全省拿到了较好名次。三是开展了青少年科技创造和小发明活动。在“全
国青少年生物百项”活动中,全市有多项成果获得中国科协和国家教委的奖
励。此外,在山东省举办的中小学生创造活动竞赛和全省中小学生科学幻想
画竞赛中都获得较好成绩。在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中,全市共涌现出3处省
级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5所省级科普示范学校、12所市级科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