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震减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5&rec=111&run=13

震害防御 认真履行城市规划成员单位的管理职能,积极做好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为确保一
般工程和重点工程严格按照各自的设防要求进行设防,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抗震
设防管理工作的通知》(枣政办字[2008]39号)。枣庄市地震局在严把大厅审批源头关口的同时,
进一步加大了行政执法力度。2008年度全市共审批一般工程项目11项,重点工程项目24项。为进一步
加快本市地震小区划工作, 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 《关于加快推进全市城区地震小区划工作的通知》
(枣政办字[2008]14号),为各区(市)局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提供了直接依据,促进了全市地
震小区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地震监测 根据枣庄市“十一五”规划关于台站建设以及省政府提出的县(市)要建好“十个一”
的要求,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各区(市)地震台站建设的通知》(枣震字[2008]21号),对全市
的地震台点进行了科学规划,并根据全省地震趋势会商会议精神,制定了《2008年度震情跟踪工作方
案》(枣震发[2008]10号)。在区(市)地震局共同努力下,2008年新建和改建了台站。一是新建
成了薛城区地震监测中心、滕州市莲青山地震台、台儿庄九星山地震台。二是完成了熊耳山地震台的
摆房建设。三是完成陶庄宽频带地震仪的设备安装工作,为消除全市地震监测盲区,夯实地震监测能
力工作提供了基础。此外,还对陶庄地震台、鲁15井和十里泉电厂水化站等骨干台站仪器进行了标定
和维护,保证了各类观测仪器和数字化地震台网的正常运行。汶川地震后,加强了地震监测预报和地
震形势会商,每周增加会商一次,并结合全市地震工作形势,向省地震局提交2009年度本市地震趋势
会商报告。

地震应急 根据省局和《枣庄市地震应急预案》的要求,认真落实《预案》内容,确保组织、责
任、人员、措施的四项落实到位。一是重新修订完善了地震灾情速报网络,深入到乡镇,明确了人员
和通讯方式。二是及时发出题为《参与应急救援,共建和谐家园》的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倡议书,动
员和组建了地震应急救援青年志愿者队伍。三是各区(市)地震局修订完善了《地震应急预案》,调
整了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并积极开展各乡镇和各大企业《地震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试点。四是做
好震情值班工作,实施24小时通讯联系畅通,落实地震应急工作的各项要求。五是认真落实地震异常。
从汶川地震发生的当天下午,市地震局就先后接到9起异常报告,其中峄城区、市中区、山亭区等群
众反映水井变浑7起,滕州市市民反映动物异常1起,薛城区居民反映地面发热1起,根据“预案”要
求,均在第一时间前往现场进行落实,通过现场测量,排除了地震异常,向有关群众进行了解释,消
除了群众的恐慌心理。

宣传教育 汶川大地震后,果断采取措施,适时确定2008年为地震宣传年,制定“集中开展防震
减灾宣传活动”的方案(枣震发[2008]13号),在全社会大力有效地开展宣教活动,提高了全社会
的防震减灾意识,维护社会稳定。主要活动有:一是在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实
施10周年纪念日之际,枣庄日报刊发了题为“加强防震减灾法制宣传,提高社会防震减灾参与能力”
的署名文章;在光明广场举办了“欢迎各界参与《普及防震减灾法规知识竞答活动》”为专题的宣传
活动。二是汶川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在全市各媒体和各通讯公司,发布权威消息,在枣庄电台“市
民热线”栏目组织地震专业人员现场解答市民疑问,及时做好辟谣工作,避免了社会恐慌。三是建设
开通了枣庄市防震减灾网,向社会公开市地震局值班电话,24小时接听市民咨询。四是在《枣庄日报》
上发表了关于地震知识的科普文章,印刷大量地震科普宣传材料广泛散发。五是制作了集多种常识和
防震常识一体的活动宣传展板,编制刻录了五套防震科普知识影像光盘,先后到市二棉厂、枣庄学院
等人员密集的单位作科教宣传。六是会同市科协、市教育局等单位,开展了为期两个多月的防震减灾
科普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活动,共巡回讲课36场次,受教育人员达2万人。七是在滕州市举办了
地震知识培训班,对滕州市直各部门分管负责人及乡镇(街道)分管镇长(主任)以及机关干部3600
多人进行了培训。八是在薛城区举行以“知识呵护生命、防震保护家园”为主题的科普知识竞赛活动,
八支中学代表队参加决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九是三次参加省局组织的防震减灾知识竞答和演讲比
赛活动,分别获得组织竞赛奖和比赛二等奖、最佳演讲奖等嘉奖。
(李 明)

责任校对 王立新 张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