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城市供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2&rec=88&run=13

一、水源开发建设

市驻地十里泉水源十里泉因距峄城西北十里而得名,旧有“许池绿波”之称。十里泉周围奥陶纪
灰岩出露地面,裂隙多,溶洞发育。建国前及建国初地下水在十里泉村东上涌成泉,湾内约有一公顷
水面,水深3.5米,自然流量每秒0.22至0.89立方米。1953年枣庄煤矿在白楼村西泉头下游建供水泵房1
座,引“许池泉”水送矿区使用。
1958年, 上海市来枣庄建钢铁基地, 委托山东省地质局801水文地质队对十里泉水源进行勘察,
1959年提出勘察报告。勘察80平方公里范围,打钻孔22个,定深60米左右,经抽水试验,地下水日可
采量34600吨。
1966年,枣庄自来水厂建设供水系统。1967年,山东省建设厅勘察队,在“喷珠泉”西打80米深
井2眼,华东市政工程设计院用2台每小时出水量860吨的离心泵,再次进行抽水试验,每井各抽水1万
吨,井内静水下降0.7米,地面水没有变化。1974年,枣庄自来水厂再次进行扩建,在十里泉路路北打
深井2眼, 井深82.86米, 安装2台230深井泵。至此,十里泉水源日取水量达2.9万吨(市自来水厂
1.9万吨,枣庄煤矿0.7万吨,肉联厂0.3万吨)。
1976年4月,为新建十里泉电厂,市自来水厂又在十里泉水源安装4台离心泵作抽水试验,单机小
时抽水792吨,经10个昼夜连续运转,最大日出水量为14600吨。电厂打深井5眼,安装370深井水泵5台,
日取水量3至4万吨。
十里泉水源经过大抽水后,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枣庄煤矿、峄山钢铁厂两家浅水泵房失效。为此,
枣庄煤矿又在泉头之上安装大泵取水,化肥厂在境内打深井5眼,安装230深井泵5台,铁厂在盛水庄西
打深井2眼,安装370深井泵2台,各自解决生产用水问题。到十里泉电厂泵房运行时,每日取水量达8
至9万吨,超过最大抽水量近2万吨。十里泉水源是开发最早的水源地。由于过量开采,造成地表塌陷。
从1982年到1983年共塌陷24处,总面积300多平方米,塌陷坑直径一般在6米以上,坑深在10米以上,最
大塌陷坑直径在14米,深20米,其中六号坑在十里泉村养鱼池位置,池内1万余尾鱼陷入地下。由于地
表塌陷,其工业废水、农村污水倾注于坑内,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据化验其细菌总含量超过国家规
定标准4至8倍,大肠菌超过国家标准23.8倍,其它化学元素如氨、氮亦超过饮水规定。
丁庄——东王庄水源 1976年6月,枣庄市成立勘探水源领导小组,抽调7名专业干部进行水源普查。
1977年,齐村区、薛城区、峄城区水利局钻井队在丁庄钻孔5个,其中六号孔钻深至90米时遇6米深大
溶洞,地下水丰富,经抽水试验达万吨以上。1979年省地质局水文地质三队又在六号孔北和东打井3眼,
出水量均大于万吨,故定为枣庄市第二水源。
东王庄水源 1979年市水利局勘定。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凿井公司采用采、探结合施工,成井8眼,
出水量均大于万吨,为十里泉电厂自备水源。1984年,山东省地质局水文地质三队勘探测定,日取水
量为5.5万吨。
渴口水源 1968年,电石厂打成井1眼。1977年,枣庄煤矿打成井7眼,枣庄矿务局打成井9眼,卓山
铁矿打成井2眼,日取水量在2万吨左右。该地区水源受季节性影响较大,水位不够稳定,旱季水位降
到60米以下。为枣庄市第三水源。
滕县水源滕县城按规划需日供水12万吨。1958年8月开始,国家建筑工程部综合勘察院第五室水源
勘察第二大队对滕县周围进行水文地质勘察。至1959年7月,完成水文地质普查面积500平方公里,勘
察区内有3个地下水源:玉花泉至后荆沟泉水源;小黑河至东沙河水源;小黑河至北沙河之间潜水水
源。玉花泉至后荆沟泉水源近期日供水量7万吨,可满足供水需要。小黑河至北沙河之间潜水水源不
宜开采。
薛城水源 1978年,山东省地质局水文三队为薛城区进行水文地质勘察,勘察面积219.96平方公里,
打钻孔23个,探明境内金河水源、陶庄清水泉水源、甘霖柏山湖水源,共有储量8.5万吨。在金河乡的
泉头村北成井3眼,单机抽水试验,每日可取水6.13万吨。1984年,探明泉头村、徐窝村水源地2处,总
储水量为7.5万吨。徐窝村水源,单井日出水量为5000吨,为薛城城市用水水源。
峄城水源 1981年,山东省电力设计院勘察室为十里泉电厂再上两个30万千瓦机组勘察水源,在峄
城西南的王庄和棠阴之间进行水文地质详勘,勘测面积45.4平方公里,钻孔62个,并进行大抽水试验。
1982年,日出水量为2.4万吨。1984年装机投产后日供水量为2万吨。
峄城东北还有檀山水源。市造纸厂、峄城皮革厂均打井取用该水源的水,每个井的出水量超过万
吨。
峄城西王庄水源是该区的主要水源。已探明西王庄水源的地质储量为25万吨。1984年十里泉发电
厂在该水源打井装机抽水,日供水量2万吨。
至1985年,全市已探明水源地10处,总储量58.78万吨,其中十里泉、丁庄、东王庄、渴口4处,水
源地总储量15.2万吨,承担市驻地工业生产和城市人民生活用水,日供水量达7.9万吨。
二、水资源管理
为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 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1979年,成立枣庄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
1982年,枣庄市人民政府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水源管理方针,对枣庄市地下水
资源实行合理开发、计划供水、计量收费、超计划罚款的原则,颁发了《枣庄市计划供水,节约用水
管理办法》,规定自备水井单位均按生产产品数量协定用水计划指标。协定指标内的水费,每吨收水
资源管理费5分,超计划指标用水每吨收水资源管理费8分。通过计划管理,全年节约用水200万吨。
至1985年,市、区县均成立了地下水资源管理办公室。三、城市自来水建设
市驻地自来水建国前,枣庄只有中兴煤矿公司供应自来水。1946年该公司因受战争破坏,中断自
来水供应。1953年随着枣庄煤矿的恢复生产,自来水供应设施,又逐步得到恢复。1964年,枣庄市政
府报请山东省政府批准兴建枣庄市自来水厂。 省投资40万元, 从十里泉水源地铺设300毫米供水管道
5.78公里, 临时借用枣庄煤矿在十里泉水源地的备用水泵1台,1966年1月2日正式供水,日供水能力为
3500吨,解决了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市民的用水。1967年,市财政拨款45万元,在十里泉水源地
新建机井和泵房1处,并在水厂院内建500立方米储水池和加压泵房。1970年7月20日开始供水,日供水
量达6500吨,市驻地大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市民开始用自来水。1979年市财政再投资145万
元,新建丁庄第二水源,打机井4眼,铺直径500毫米的铸铁管道8.6公里,装机配套,新增供水能力达
7500吨,总计供水能力每天达到3.4万吨。
除市北部区以外,市驻地基本都用上了自来水。1982年,市自来水公司改造原卓山铁矿渴口水源
的泵房及机井全套设备,日供水能力增加5000吨,解决了市北区用水。与此同时还在十里泉水源地接
管了原枣庄炼铁厂的盛水庄泵房和相应的供水设施,每日又增加供水能力1万吨。1985年,枣庄市驻地
自来水公司拥有十里泉、丁庄、渴口3个水源地,13眼深井,总装机容量3900立方米/时,正常运转机8
台至9台,平均日供水量4.2万吨,最大供水量可达5.7万吨,基本解决了城市用水的供需矛盾。由于供
水管网布局不合理,设备陈旧,水压不足,高层建筑物用水难的问题仍未得到解决。
滕县自来水 1963年,滕县投资10.8万元,在县府院内打机井1眼,装机2台,建100立方米水塔1座,
铺设供水管道3000米。机井日供水能力500吨,滕县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开始用自来水。1976
年,进行设备改造,提高供水能力,日供水量达1000吨。1969年,滕县又投资11万元,在城南津浦铁
路大桥东侧,荆河北岸,建直径5米、深7米的大口井,并在大口井内延深直径300毫米子井1眼,深11
米, 铺250至150毫米铸铁管道4.2公里。 1970年投产, 新增加供水能力2000吨,日供水量达到3000吨。
1974年县政府又决定由县财政拨款4万元,对南井进行改造,增设机泵2台,新增供水量4000吨,日供
水量达到7006吨。 同时拟建荆泉水源地, 设计规模日供水能力1万吨,投资105万元。1979年,建成深
175米,直径400毫米的机井2眼。1976年建成直径4.5米圆形地下式泵房2座,装机2台,铺400至300毫米干
管8.5公里(其中400毫米铸铁管2公里, 300毫米予应力管6.5公里) 。 1978年2月1日投产,日供水能力
7000吨。同时,城南水源停止运转。荆河水源建成,改变了供水质量。
1980年,枣庄市拨款70万元,建二级泵房1处,4000立方米储水池1座,装机2台,增加供水能力3000
吨。1981年7月投产,形成二级供水,日供水量达1000吨。1982年,为解决滕县新建啤酒厂的用水,扩
建荆泉水源工程,打130米深井1眼,建泵房1座装机1台,铺输水干管7.5公里,日供水量达到2000吨。
1985年,滕县自来水公司荆泉水源,勘探储量为3万立方米,建有水井3眼,4000立方米加压水池
和二级加压站泵房各1座,日供水能力1.5万吨,管道总长度74公里,供水站25个,自来水普及率占68%,
工业用水满足三分之一。
薛城自来水 1981年以前,薛城区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除薛城火车站及几家大的工厂有自备水
源使用自来水外,其余均取井水和河水。1980年,区政府开始筹建区自来水厂,投资70万元,建水源
地1处,打机井2眼,装机2台。1982年4月建成供水,日供水量500吨,部分市民和机关、学校、企事业
单位用上了自来水。1983年区自来水厂进行扩建,铺设100至300毫米管道3公里,日供水能力提高到900
吨。1984年又进行扩建,建成徐窝水源地1处,打机井3眼,装机3台,日供水能力2000吨。同时改自来
水厂为自来水公司,供水普及率达到48%。
峄城自来水峄城区于1965年开始建供水设施。之前城市生产、生活均取于井水或河水。1965年市
政府拨款5万元,在城北护城河南岸建大口井1眼,装机1台,建25立方米水塔1座,供区政府大院内用
水。为解决居民用水,1977年扩建自来水供水设施,在城内设5个供水点,日供水量为162吨。1979年,
又进行第二次扩建,在城北关外打深井1眼,装机1台,铺设干管4公里,支水管17公里,日供水量1100
吨。自来水供水普及率达到47%。
台儿庄自来水建国前,台儿庄城镇生产、生活用水多靠运河水,少数使用土井水,没有自来水设
施。1963年8月,区政府拨款在镇北打机井1眼,建水塔1座,日供水能力300吨,解决了区直机关和部
分市民吃水。
为进一步扩大城市自来水供应范围,区政府于1980年在运河北岸打机井1眼,装机1台,建水塔1座,
日供水量1000吨。1984年11月,区政府又在镇北门外打机井1眼,装机1台,日供水量达到7000吨。1985
年,台儿庄区自来水厂拥有水源地3处,水井3眼,装机3台,15米和25米水塔各1座,容水量为26立方
米和24立方米,管道总长度3240米。
山亭自来水山亭区是新建区,正在建设。1984年,打井3眼,每眼井出水量为2000至3000吨,运装
机1台,主要解决新建区施工用水。四、自来水经营管理
枣庄市所辖五区一县,1985年有自来水公司6个,自来水厂4个,日生产能力(地下水)7万吨,自
备水源能力13万吨,供水管道总长155公里,全年供水2564万吨,其中工业用量1536万吨,生活用量710
万吨,漏水量149万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45%,城市生活用水人口18万人,平均每人每日生活用水
量108升。
自来水以低利服务于城市人民生产、生活,在管理制度上主要是方便用户,保证正常供水。收费
标准随着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供水成本不断降低。枣庄市自来水公司的水价,1964年初建时期每吨
水价0.18元,1970年降为0.14元,1972年至1985年每吨0.1元,每吨水的实际利润不足0.02元。
1985年,全市生活用水每吨价0.10元,工业用水每吨价0.12元,全市自来水行业全年利润为4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