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历代人口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2&rec=54&run=13

1586年(明万历十四年)枣庄地区总户数16663户,总人口130041人。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34862
户, 167317人。 1641年(崇祯十四年) ,志书记载尚有117161人,实际上“执簿呼名,十不存一”。
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人口438328人。到1911年(宣统三年)发展到137057户,699628人,比明朝
末年增加五倍以上。1919年5月全地区人口884220人,其中男477545人,女406675人。到1934年已达217075
户,总人口1164601人。日军入侵后,人口减少,1940年总户数为174134户,总人口为902568人。1947年8
月全地区共计66个乡、镇,965个保,14472个甲,217075户,1164601人。到1949年,总人口增到1395492人。
38年共计增加696000人,每年平均增加18000人,增长速度为1.8%。
新中国建立后,生产力得到解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人口出生率高,成活
率高,死亡率低。1949年底,枣庄地区302381户,1395492人。其中市驻地城市人口近2万人。50年代初,
人口出生率在30%。以上。1958年至1960年,生活困难时期育龄妇女的疾病增多,出生率下降,老弱
病残者的死亡率上升,外流人口增多,人口减少。1960年全市出生30166人,出生率17.22‰,死亡34140
人,死亡率19.48‰。1962年国民经济经过调整得到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稳定提高,外流人员返回故
里,人口逐年回升。建国后出现三次人口出生高峰:第一次是1955年至1957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5
‰上下;第二次是1962年,全市净增66984人,自然增长率36.1‰;第三次是1970年,全市净增75807人,
自然增长率30.8‰。到1985年末,全市总户数为655648户,总人口已达到2817183人。其中市驻地城市人
口122605人。建国后36年全市人口翻了一番,共增1421691人,平均每年增加39491人,平均每年增长速
度为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