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资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2&rec=42&run=13

全市多年平均天然水资源159065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115630万立方米,客水12300万立方米,
地下水65899万立方米,引用湖水量16000万立方米,重复量34 754万立方米。
全市水域占地面积46.79万亩, 占总土地面积的6.9%, 其中水面面积11.26万亩(包括河流、湖泊
3.78万亩,水库5.06万亩,坑塘及人工鱼池2.42万亩),占水域面积的4.06%。可利用养殖水面面积6.64
万亩,已利用养鱼面积达5.84万亩,占可利用水面的87.95%。可利用水面在2万亩以上的有滕县、山亭
区。
一、地表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主要由大气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据全市24个常年雨量站29年(1956至1984年)同步
系列资料计算,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815.8毫米,折合总水量为371189万立方米,50%保证率,降水总
量为362800万立方米,20%保证率,降水总量为435000万立方米,75%保证率,降水总量为312900万立方
米,95%保证率,降水总量为253600万立方米。
地表径流包括境内径流与客水径流两部分。全市境内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115630万立方米,相
应径流深255毫米,平均径流系数为0.31,径流模数25.5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地表水414.8立方
米,耕地亩均375.2立方米。入境客水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2300万立方米,两项合计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
127930万立方米。
全市地表水资源时空变化的主要特点:一是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量、径流量年际变化很大,
全市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11.56亿立方米,丰水的1975年为26.5亿立方米,是平均值的2.29倍,特枯水
的1981年为2.05亿立方米,尚不足平均值的五分之一;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2.9倍。二是年内季节分配很
不均匀。全市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少雨,夏秋多雨,70%左右的雨水集中于6至9月。汛期径
流量的70至80%多集中在七、八月份,而这两个月的地表径流量又多系几场大雨造成的,对地表水的
拦蓄不利。三是地区分布不够平衡。东部山丘是降雨高值区,多年平均降雨可达930毫米左右,滕县
西北部平原多年平均降雨不足740毫米,距离相隔仅70公里,雨量相差却有190毫米。又由于平原和山
丘的差别,加上降雨分布不均,多年平均径流在地区分布上也有较大差异,东部山区高达400毫米,
滨湖、沿运地区仅160毫米,相差2.5倍。
二、地下水资源
枣庄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和河道、水库塘坝渗透补给。全市多年平均浅层地下
水补给量72024万立方米,净补给量65889万立方米。总补给模数为15.8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净补给模
数14.48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保证率20%(丰水年)总补给量为83865万立方米,净补给量76503万立方
米。总补给模数为18.43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净补给模数16.81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保证率50%(平水
年)总补给量为70798万立方米,净补给量64663万立方米,总补给模数为15.56万立米/平方公里;净补
给模数14.21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保证率75%(枯水年),总补给量为60923万立方米,净补给量56105
万立方米;总补给模数为13.39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净补给模数12.31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保证率95%
(特枯年)总补给量48984万立方米,净补给量44689万立方米;总补给模数为10.77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净补给模数9.82万立方米/平方公里。
全市多年平均地下水开采量为43430万立方米(扣除超采量后可利用量为39488万立方米),占地
下水总补给量的54.8%;占净补给量的59.9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28250万立方米,工业用水10390万立
方米,城镇生活用水1490万立方米,农村人畜用水3300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