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土壤质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4&A=2&rec=22&run=13

本市土壤表层质地大部分较适中,以中壤面积最大,占总土壤面积的44.05%,轻壤及重壤面积均
在20%以下。砂壤面积最小。
中壤土分布于水稻土以外的其他土类上。阳离子代换量平均为19.3毫克当量/100克土,是一种最好
的表层质地,水气协调,耕性好,适耕期长,肥水供保能力好。轻壤土分布在棕壤、褐土、潮土土类
上。阳离子代换量平均为13.4毫克当量/100克土。其通气性、供肥能力好于中壤,适耕期长于中壤,但
保肥蓄水能力不如中壤。重壤土分布在砂礓黑土,水稻土及湿潮土上。阳离子代换量平均为24.3毫克
当量/100克土。质地偏粘重,保肥力强,通气性差,供肥力弱,但潜在肥力和速效钾含量较高。粘质
土的物理性况与重壤相同,阳离子代换量平均为31.3毫克当量/100克土。适耕期短、耕性差、干旱时易
发生龟裂,水多时又易涝,水气不协调,肥力低。砂质砾石土和壤质砾石土,分布在棕壤性土及褐土
性土上,是最差的土壤地质。水肥含量低,保肥保水性能差,水土流失严重。第四节 土体构型
全市土体构型有薄层、中层、夹粘、夹砂、夹砂礓、双夹层以及粘均质等多种类型。以厚层和深
厚层土壤居多,其面积为3819832亩,占土壤总面积的73.26%。在深厚层土壤中主要障碍层次以夹粘层
面积最大,占土壤总面积的41.06%,其次是粘均质占15.5%,其他构型面积较小。
薄层 全市各区县均有分布,以山亭区最多。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的中上部的褐土性土和棕壤性
土上。土层厚度仅有15至30厘米。
中层 主要分布在山丘下部的普通褐土和淋溶褐土亚类上,土体厚度在30至60厘米。生产条件好
于薄层。
均质型 除少数乡镇外均有分布,它包括砂均质、壤均质和粘均质三种构型。砂均质主要分布在
少数乡镇的河潮土及普通棕壤亚类上。这种构型耕性好,但漏肥漏水,易脱肥早衰;壤均质底要分布
在稍有发育的潮土土类及潮褐土亚类上,有助于水气协调,适宜作物根系生长;粘均质主要分布在濒
湖沿运(河)平洼地带的砂礓黑土、潮湿土和潮褐土亚类上。质地粘重,保肥、蓄水能力强,耕性、
透气性、供肥性均差,不利于土壤水分的运行和作物根系生长。
夹粘型 全市各区县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褐土及棕壤土类上,砂礓黑土和潮土也有少量分布。
它包括浅位粘层和深位粘层两种构型。浅位粘层粘化层厚度大于30厘米,深位粘层一般出现在地表以
下60分公左右。
夹砂型 主要分布在潮土土类上,以河潮土亚类为最多。因砂层的厚度及出现的部位不同,又分
为浅位砂层和深位砂层两种构型。夹砂越厚,距地表越近,其不利影响越甚。
夹砂礓型 主要分布在砂礓黑土及部分淋溶褐土亚类上。砂礓所处的部位不同,对作物影响程度
不同,分为浅位砂礓层和深位砂礓层两种构型。浅位砂礓层,因砂礓层出现的部位距表土近,对作物
影响很大,是该类构型中最差的构型。深位砂礓层,砂礓层所处的部位较低,生产性能好于浅位砂礓
层,对农作物的不良影响轻于浅位砂礓层。
双夹层 即夹粘夹砂礓型,主要分布在砂礓黑土上,一般上部为夹粘层,下部为夹砂礓层。这种
构型一般养分缺乏,通透性极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