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58&rec=1&run=13

青岛体育源远流长。早在职1891年建置之前,青岛周围的各县、乡镇、农村,就
有武术、奕棋、逾高(跳远)、绝远(跳远)、奔跑、开弓、龙舟、舞龙、旱船、举石担、
放风筝、荡秋千等民族民间体育形式,为群众喜闻乐道。
20世纪初,带着西洋色彩的“运动”与“竞赛”,随着宗教势力的渗透而流入青
岛。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在为数不多的“新学”中推广。1901年6月开办的礼贤书院,
提倡“中西结合”、“有教无类”,体育被列为必修课程。1908年,刘鹤年等人在北
京街(路)组织青年会,谋“体育、德育、智育三方面之发展”,体育开始由学校逐步
向社会扩展。20年代,国术(武术)活动已有相当基础,田径、球类活动也传入开展,
是青岛近代体育的初创时期。
30年代, 近代体育发展较快,形成青岛体育的第一次高峰。1933年7月,青岛建
成当时国内第一流的青岛体育场,碑记中关于“有完美之体育,乃有健全之体格,身
心强健,成就始能伟大”的记载,既说明对发展体育事业的重视。田径、游泳、球类
等运动不仅逐步发展,而切相当普及,竞赛活动也开展活跃。这期间,青岛实行全市
“体育毕业会考”,并实施中小学体育暂行标准。以“特别市”资格,参加了旧七届
全运会的四届和十八届旧华北运动会中的后四界,已具备与其他省、市“分庭抗衡,
平分秋色”的水平。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青岛体育揭开了崭新的一页,进入了全面发展的
时期。青岛体育以田径、足球为龙头,由少项发展为多项,由陆上发展到水上和空中。
通过推陈出新行“劳卫制”、“体育锻炼标准”、“人人爱体育”,层层搞竞赛“,
出现了五六十年代再次高潮。
从1953年到1958年, 刚刚起步的航海运动,分别参加了在波兰、保加利亚和苏联
举行的第一、二、三届国际航海多项竞赛,以新中国运动建儿的新风貌驶向国际水域,
赢得了国际友人的赞誉,使水上运动成为青岛体育的“拳头”项目之一。“篮球热”,
热量不减;足球迷,多若繁星。足篮坛之名手,不乏其人,并双双摘取了华东区的桂
冠。全国少年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相继在青岛举行,破纪录的捷报频传。1959
年, 为了迎接第一届全运会, 青岛举办万人乒乓球大会,全市有40万人挥拍上阵。
1960年尽管处在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但结合备战备荒,国防体育却被放在突出的位置,
培养射手数以万计;古老的射箭运动也脱颖而出。
“文化大革命” 时期,青岛市体委被军事接管,体育队伍被解散,体育事业遭到
极大破坏。但人民热爱体育,向往健康的愿望并没有改变,为纪念毛泽东主席畅游长
江而举行的横渡汇泉湾、海上游泳活动,持续了11年之久,在青岛游泳史上写下了光
辉的篇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给青岛体育带来了勃勃生机,使青岛体育事业进入一个全新
的时代。1979年,青岛被列为全国重点城市之一,由15名青岛籍队员组成的山东足球
队,参加第四届全运会足球决赛,荣获冠军。教育、工会和体委三大部门密切合作,
成为发展青岛体育的“三大支柱”。遵循国家体委制定的奥运竞技战略与全民健身战
略协调发展及山东省人民政府“十年全面振兴”的指导思想,青岛体育不断走向新的
深度和广度。
80年代, 全市兴起体育热,青岛体育事业空前兴盛。1983年,青岛首次被评为全
国“田径之乡”,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0%,1987年达到54%;职工体育人
数占职工总人数的35.6%, 1988年达到57.7%;市区在校学生的“锻炼标准”达标 为
74%,1987年为93%,市属各县(市、区) 学校均达60%以上。全市各行各业有半数以上
的人参加体育活动。
1987年全市有90%(1400个) 企事业单位举办多种类型的基层运动会。职工运动队
(组)达5621个,133079人参加;1988年达到5746个,职工体育人口达449779。青岛曾
先后被全国总工会和国家体委授予“全国职工体育”、“职工足球”、“百万职工长
跑”先进城市。青岛驻军的体育和农民、幼儿、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的体育,都得
到了空前规模的发展。青岛之夏,海水浴厂浴者如潮。严冬季节,冬泳者与年俱增。
由于群众性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青岛被新华社评为1990年中国十大体育新闻之一。
在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区)的过程中,平度、莱西、即墨和崂山已经榜上有名,
其他县(市、区)也在积极努力,争取达标,开创农村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宏伟目标中, 青岛设竞技项目33个。1983—1986年,青岛
市参加全国性比赛64次, 共获奖牌523枚,其中金版178枚;参加全省比赛112次,获
奖牌1199枚, 其中金牌304枚。运动成绩不断提高,运动人才不断涌现。关平、李素
杰获第四届世界杯竞走女子10公里团体冠军。王秀婷作为中国第一个农民女子田径运
动健将登上体坛,保持了3000米、5000米、1万米3项全国与亚洲记录。孙志业的航海
模型FI—V15级的全国赛成绩, 超过世界记录。 黄绪申获第六届海模锦标赛FI—E》
1kg级的第一名。 马湘君在第三十四届世界射箭锦标赛中夺得个人第一名,成为中国
第一个女子全能射箭冠军。
青岛的体育设施也大为改观。1985年以来,通过社会集资等途径,大兴土木,改
善设施, 一大批一流的体育场馆拔地而起。1990年,市区已有含400米跑道的体育场
14个、体育馆4个、游泳馆(池)6个、足球场16个。第一体育场已改建成为塑胶跑道和
灯光足球场;第二体育场有了体操、乒乓球训练馆;海泊河体育场盖起了室内田径训
练馆。市政府投资4500万元建成了有6000余座位的现代化大型体育馆,结束了青岛无
大型体育馆的历史。各县(市、区)以及市内各体育设施更发生了巨变,大多形成了占
地100亩规模的体育中心, 包括标准田径场及其配套设施。莱西县体育馆、胶州市游
泳池、崂山区体育馆和游泳馆、黄岛区体育综合楼和海上滑水场、沧口区游泳馆、四
方区新兴农工商公司兴建的新兴体育馆、上清路小学体育馆等都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这些场馆建成和投入使用,为训练、比赛和开展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青岛大力发展社会办体育,同时发展第三产业,增强体育
事业的后劲,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体育社会化已经成为青岛体育腾飞的一翼。
1986年以来, 众多的企业厂家赞助或单独承办的各项体育竞赛达100次以上,投资近
100万元。 市体育总会及其下属27个单项运动协会已建起了群众体育群众办的网络,
使青岛体育呈现出百花争艳、一派生机的可喜局面。80年代的第三个高峰,充分展示
了青岛体育跨入全国先进行列,正向世界体育进军的好势头。
40年来, 青岛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共有17
人超、 破、平37项世界记录,5人获得世界冠军。在标志城市体育竞技水平的第一、
第二届城运会上,青岛分别以10枚和11枚金牌名列全国第四名。1990年,青岛已有运
动健将245人, 其中15人为国际级健将;有高级教练员31人;国家级以上裁判员60余
人;先后向省以上运动队输送运动员3000多人,青岛的体育人才遍布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