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良种繁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26&rec=12&run=13

建国前, 广大农民有自选留种和互换良种的习惯。建国后,1950年2月农业部召
开华北农业技术工作会议,制定《五年良种普及计划(草案)》后,全市各县广泛开
展群众性的评选良种活动,发掘农家优良品种,将当地优良品种与农业科研单位选育
的新品种就地繁殖,扩大推广。到1952年全市主要农作物良种面积已达79.8%。
1958年4月农业部召开全国种子会议, 明确提出种子工作实行依靠农业合作社自
繁、自选、自留、自用,辅之以调剂的“四自一辅”方针,全市多数做到以生产队为
单位自留大田生产用种。196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决定》
以后,各县开始建立健全“县级良种场,公社繁种基地和大队种子田”三级良种繁育
体系,开展引种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对引进的新品种,采取边试验、示范,边
高倍繁殖的方法,提高种子繁殖系数,尽早用于生产。
1964年各县种子站先后组织培训、建立杂交玉米制种队伍,逐步形成省供原种、
县繁亲本、社队制种的杂交玉米制种体系,为推广、普及杂交玉米种子奠定了基础。
同时,为了加快玉米自交系的繁殖,从60年代开始各县多次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到海南
岛等地繁育玉米自交系,加快了杂交玉米种子的繁育推广。
1978年5月, 国务院批转了农林部《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报告》,要求把种子公
司和种子基地建立起来,把国营良种场整顿好,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逐步实现品
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和质量标准化,实现以县为单位统一组
织供种,即建设种子“四化一供”县。1979年平度县被国家列为全国64个种子“四化
一供”试点县之一,在县内划片设6个中心站,加上县种子公司,共7个供种点负责县
内45个公社用种。其他5县1区种子站于1982年先后被山东省批准建立种子公司。种子
公司为保证杂交制种质量,变过去社队分散制种为集中建立种子专业育种基地,除良
(原)种场外,各县选择有条件的公社,集中联片建立制种基地,组织培训专业技术
队伍, 按照玉米制种和良种繁育操作规程进行专业化生产, 种子的纯度明显提高。
1984年,玉米种子纯度由过去的70%~80%提高到96%以上,达到2级以上种子纯度标准。
1986年青岛市共有良种繁育基地11.99万亩, 其中玉米制种田2.99万亩,生产杂交种
子511.1万公斤; 小麦良繁田6.96万亩, 繁育小麦种子1732.5万公斤。其他良繁田
2.04万亩。
青岛五四农场,平度县白埠棉花原种场,田庄良种场,即墨县七级良种场,胶县
良种场, 胶南县良种场和莱西县良种场等7个良(原)种场,每年都不同程度地承担
部分品种试验、示范和良种繁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