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劳武结合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2&A=12&rec=86&run=13

参加重点工程建设 1958~1984年,青岛市抽调民兵66.2万余人,参加修铁路、
公路、 水库等重点工程建设。共修铁路142公里,公路2057公里;开隧道2708米;建
公路桥(涵)440座;修水库378座;挖河道678公里,完成土石方361.8万余立方米;
打井2.12万眼;植树2339万余棵,造林63.1万余亩。
1959年,胶南县人武部组织民兵突击修水库77个,可贮水917万立方米;塘坝166
个,可贮水8.4万余立方米;打井69眼;闸山沟457道,植树81.2万余棵,造林9163亩。
1986年, 即墨县成立876个民兵生产突击队,参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至1990年完成
土方310万立方米,提前完成了大沽河河堤修筑任务。民兵完成承包重点工程247项,
造林2599亩,植树126万棵。
突击生产 1962年春节期间,青岛地区市场糖果供应紧张。为缓解供求矛盾,青
岛糖果冷食厂民兵连开展“夺高地战役” (把产量、质量、品种、安全、消耗5项指
标,作为5个高地)竞赛活动。全厂民兵吃住在厂,带头突击,使当月糖果产量增长2
倍,除满足青岛市供应外,还支援外地。
1979年,青岛港装卸任务繁重。第一装卸作业区民兵营发动民兵苦干加巧干,创
造了日卸车、昼夜卸车、班卸车、月吞吐量等4项生产指标的历史最高纪录。
1980年6月, 胶县铺集镇暴雨成灾,水库上游有2800亩成熟小麦将要被水淹没。
县人武部连夜调集3000名基干民兵冒雨抢收小麦,经9个小时的奋战,抢收小麦100余
万斤。
1983年,青岛拖拉机厂计划年生产拖拉机7000台,任务艰巨。该厂基干民兵连立
即组成保7(千台) 争8(千台)突击队。哪里任务重,就到哪里突击。8月份平均每
个民兵义务劳动170个工时。全年共生产拖拉机7800台,超额完成任务。
技术革新 1959年, 青岛市军分区发动全市民兵提合理化建议5.8万多条,被采
用2.3万多条, 并在生产实践中涌现出许多技术革新能手。青岛第一木器厂民兵冯润
德,试制成功“快速四面刨光机”,提高工效1440倍。青岛粮食机械厂民兵丁宗月,
改进平色发齿机,提高工效70倍。青岛纺织机械厂民兵单吉验,实验成功锻制螺丝,
提高工效40倍。青岛卫生防疫站民兵杜文明,试制成功“空气采样器”和高温防护衣。
青岛橡胶六厂民兵刘景正等, 试制成功脱布机,提高工效5倍。青岛永裕盐业公司民
兵排长韩敦仁,试制成功锅炉自动吹灰机,改善了劳动条件,每年还增产再制盐1200
吨。四方机车车辆厂民兵试制成功“扣环机”和锉床,提高工效1—60倍。
1986年, 即墨县厂企民兵成立了科技攻关小组,全县共650个。至1990年完成技
术改造项目235项,企业增加产值220余万元。
增产节约 1965年,青岛化工厂三车间民兵连,发动民兵利用工余时间,突击抢
修1台报废的长网机,为国家节约4万余元。青岛钢厂和海军第4808工厂人武部,经常
组织民兵义务清理厂内废物,仅1984年5月,钢厂就回收废钢铁350吨,海军第4808工
厂回收废钢铁30余吨。
1987年,青岛地区各级人民武装部,贯彻山东省军区鲁字第43号文件,在民兵中
带头开展以创新上优、 节能降耗、 挖潜改造、修旧利废为主要内容的“双增双节”
(增产、增收,节能、节材)劳动竞赛活动。一年中全市民兵共创造经济效益1.05亿
元。 仅市北区民兵即创造经济效益3000余万元。有15个单位和5名个人收到山东省军
区的表彰。胶县人民武装部被山东省军区授予“双增双节”组织奖奖杯。
以劳养武 青岛市人武部系统开展以劳养武活动,始于80年代中期。1986年以前,
因受旧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及客观条件的限制,青岛市以劳养武活动基本处于徘徊不前
的局面。1986年以后,遵照中共中央[1985] 22号、[1986]5号文件和中央军委领导人
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市人武部系统充分利用民兵训练基地的有利条件,上项目、抓效
益,使以劳养武活动逐步开展起来。1987年,全市以劳养武纯收入达40余万元。
1988年,为加强对全市以劳养武活动的领导,青岛市成立了民兵预备役以劳养武
领导小组,并以青岛市人民政府和青岛警备区的名义,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以劳养
武活动的若干规定》,青岛市税务局也下发了《关于对县以下人武部以劳养武开展生
产经营减税问题的通知》,推动了全市以劳养武活动的发展。上年,全市以劳养武纯
收入达120余万元。 其中,仅胶州市人武部以劳养武纯收入即达10.7万元,被中共山
东省委、省人民政府、省军区授予“以劳养武先进单位”称号。
至1990年,青岛市以劳养武所经营的项目逐年增多,由过去的几个逐步扩大到加
工业、服务业、仓储业、运输业、种植业和海产品养殖业等42个,年创产值2600余万
元, 获纯利润350余万元。初步形成了以县(市)、区为龙头,乡、镇为纽带,自然
村为基础的三级以劳养武体系。民兵训练基地综合利用,已经成为全市开展以劳养武
活动的重要支柱。
各县(市)、区人武部,在开展以劳养武活动中,正确处理劳与武的关系,坚持
把劳作为手段,以养武为目的。仅1990年,全市人武系统即从以劳养武收入中支出60
余万元,直接用于民兵军事训练,改善民兵训练基地教学设施和生活条件,开展民兵
政治教育和文体活动等,弥补了民兵事业经费之不足,减轻了地方企业和农民的经济
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