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自行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0&rec=309&run=13

一、行业沿革
济南市的自行车工业源于解放前的自行车零配件生产与修理。1948年济南解放时,
车具制造业已有15家之多,其中益生铁工厂和新记、和记、大陆工业社开办于1941年
前后。1946年后,同聚和号、郑兴和、全新工业社,永新、和茂机器铁工厂等也相继
出现。1949年后,又有生、大通、章记、福记等十余户开业。到1954年,济南市的
车具业已发展到38户,其中14户专门生产自行车零件,主要产品有自行车中轴、后轴、
坐皮、电镀自行车轴、车圈等。1956年,以益生和福记为骨干,实行了车具业的公私
合营和改组并厂,成立济南市自行车零件厂,这时主要生产自行车的各种轮轴、车条
等,也生产部分平推车零件。1956年完成产值874674元。
1960年,市人民委员会决定把自行车的零件生产转向整车生产,并建立轧钢车间
,以加工带钢、变形钢材等。其时已能生产近60种自行车零件,并于当年试产银燕牌
自行车182辆,以后逐步转向机动脚踏车的生产,而济南市正式生产自行车则始于19
74年。
1974年,济南轻工机修厂改为自行车厂。1976年形成了前后泥板、车把、车圈4
个部件的生产能力,因为当时前叉、车架无法生产,便从上海购回半成品,经过挑选
加工组装成车。1976年5月,该厂生产出第一批白鹤牌自行车。1978年,年产量达到
18000辆,轧钢、焊接、冲压、组装成型等工序业已配套成龙。在此基础上,为实现
年产20万辆自行车的生产能力,该厂又于1980年投产了烤漆、电镀两条流水线。
二、生产
济南自行车厂1974年建厂初期,有职工440人,占地41337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
253.82万元,净值179.90万元。1985年底,固定资产原值1595.23万元,净值1198.2
8万元,有各类设备517台(套),主要设备的年生产能力可达50~60万辆,整车年生产
能力可达30万辆。大型油漆烘干自动线,采用远红外干燥静电喷漆工艺,漆膜结合牢
固,光亮均匀;大型电镀生产线,采用国内首创三层镍铁合金铬新工艺,在防锈性能
、铬裂纹、光洁度、铬耐磨等方面均达到优良水平,获济南市1982年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4年全厂计有职工1785名。至1985年底,累计生产各类自行车884895辆。产品质
量从1977年的73.8分上升到1984年的90.21分。产品单位成本从1976年的676元/辆,
下降到1985年115.95元/辆。主要生产品种既有适合城镇居民骑用的28英寸普通轻便
车、24英寸男女轻便车,也有适于山区丘陵地区载货使用的28英寸载重车。部分产品
外销港澳和新加坡等地。
三、产品
济南自行车厂生产的白鹤牌自行车,至1985年已有3个系列即PA系列、ZA系列、
QH系列(即普通、加重、轻便)。
1.PA系列产品是济南自行车厂的主要产品,主要有PA-01型、PA-02型、PA-03型
、PA-12型。
PA-01型自行车1976年投产,主要结构特征为全链罩、普通闸、单支撑、转铃。
PA-02型是前后涨闸。PA-03型1982年投产,为前置式单支架,新型尾灯。PA-12型19
82年投产,主要结构特征为半链罩、普通闸、烤漆衣架。PA系列主要为市内交通工具
,该系列产品负荷能力为120公斤。全车总重22.8公斤。
2.ZA系列产品是济南自行车厂的后起产品。主要型号有ZA-82型、ZA-83型、ZA-
84型。
ZA-82型1982年投产,主要结构为加重长车架、加重前叉、保险叉、前后普通闸
、扳铃。ZA-83型1983年投产,主要结构为方货架、前触闸、后脚闸。ZA-84型1984年
投产,主要特征是后轮加粗辐条,前后特加重轮脚,负荷能力170公斤。
3.QH系列产品也是这个厂的主要产品,主要有QH-30型、QH-34型、QH-35型、QH
-36型、QH-37型,分别于1981年、1984年投产。QH系列采用三角架结构,填补了省内
24英寸男式自行车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