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生产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1&A=10&rec=220&run=13

1940年,济南开始以苛化法手工操作生产烧碱。至1943年,济南约有近20家这种
工艺落后的小碱厂。济南解放前夕,仅剩4家小碱厂勉强维持生产,合计年产量77吨
。1949年,裕兴化工厂投产硫化钠,当年产量360吨;济南化工厂投产苛化烧碱,年产
液碱76吨(折100%)。1952年,3家小私营碱厂并入济南化工厂,使该厂烧碱生产能力
扩大到600吨。同年,该厂投资8.2万元增设一套年产1200吨烧碱生产装置,于1954年
建成投产,同时始产75%的固体烧碱,并将直接火蒸浓改为火烧心蒸浓,试产95%的
固体烧碱。1954年济南化工厂投资37.9万元,新增设备36台,新建一套年产3000吨烧
碱生产装置,正式生产95%的固体烧碱。1955年5月,两套新建设备全部改产95%的
固体烧碱,原设备所产液碱则自产自用不作外销。在此期间,济南两家私营小化工厂
投产硫化钠,以济通化工厂生产能力为大,设计能力达3000吨,具有反射平炉2座。
1952年6月,济通化工厂并入济南化工厂;翌年,另一家生产硫化钠的小化工厂--爱
国化工厂也并入济南化工厂,使济南化工厂硫化钠年生产能力达到5000吨以上。
1954年,裕兴化工厂开始批量生产硝酸钾,当年生产126吨。1956年,为满足外
商需求,济南化工厂开始研制片状硫化钠并获得成功,为国内首创。同年公私合营时
,信记、裕生、公利等私营化工企业的4套硫化钠生产设备并入济南化工厂,使该厂
硫化钠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同年,生产能力为2000吨氟化钠的熔浸法生产装置在济
南化工厂建成投产;裕兴化工厂投产普钙时副产氟硅酸钠,这是济南市最早的无机盐产
品,当年生产9吨。1957年氟化钠用途扩大,生产能力增至4000吨。1957年裕兴化工
厂改革氟硅酸钠吸收装置,吸收率达78%。1958年裕兴化工厂为解决本厂生产用酸问题
,自行设计建成山东省第一套塔法生产硫酸设备,设计能力400吨,当年生产39吨(折
100%)。1959年,裕兴化工厂试产红矾钠成功,设计能力500吨,当年生产11.23吨。
该产品的主要原料为铬矿,当时主要使用内蒙古产的铬矿,后改为阿尔巴尼亚和土耳
其进口矿。投产初期规模很小,生产条件极差,厂房多为油毡搭的棚子,手工操作,
产量很低。红矾钠试产成功以后,即以这些红矾钠为原料,生产出铬酸酐6.61吨。该
产品的主要原料为红矾钠和硫酸,均由该厂自行配套解决。同年,济南化工厂研制无
水氟化氢初见成效,于当年10月正式开始工业化生产。当时系采用氟石-硫酸法工艺路
线,利用反应锅土法生产,产量小、质量差。50年代末,济南无机化工原料及产品制
造业的苛化烧碱生产能力约4800吨,硫酸生产能力约400吨,硫化钠生产能力约5000
吨,红矾钠生产能力500吨,氟化钠生产能力4000吨,氟硅酸钠生产能力与年产3万吨
普钙配套。
1960年裕兴化工厂投资40万元建成4000吨接触法水洗流程硫酸生产装置,因工艺
不过关而未能投产;普钙的另一副产品氟硅酸钾在该厂投产,其工艺流程与氟硅酸钠
相同。1961年,铬酸酐正式投产,设计能力175吨。由于生产规模很小,冷却和制片
均在一只铝盘内进行。1962年生产能力扩大到240吨。1962年,济南化工厂改进无水
氟化氢生产工艺,由原来的大锅熬制改为小转炉生产,间歇性生产成为连续性生产,
此项改造于1963年完成,达到100吨的设计要求,比土法生产能力提高7倍以上,当年
生产53吨。1963年,硫化钠由平炉生产改为转炉生产,其设计能力由5000吨提高到5
500吨;同年,红矾钾在裕兴化工厂正式投产,设计能力300吨,当年生产78.22
吨,为省内红矾钾产品的唯一生产厂家。同年,硫酸钠作为红矾钠的副产品在裕兴化工
厂产出,当年实际生产367吨。1964年,裕兴化工厂投资30万元对红矾钠生产再次进行
技术改造,使其生产能力由1000吨扩大到1600吨。同年,铬酸酐刮片机在该厂试制成
功。这项改革使铬酸酐产品片厚度由4毫米降到1毫米,达到了出口标准。同年,山东
省重工业厅批准济南化工厂5000吨/年烧碱扩建方案,投资37万元,新增设备40台,
厂房751平方米。1965年,济南烧碱生产能力已达8000吨,当年生产7189吨。同年3月
,省重工业厅批准裕兴化工厂钛白粉设计方案,增加其副产品硫酸亚铁的生产。同年
,氟化钠因产品滞销停产,截至停产时共生产13667吨。1965年铬酸酐生产能力扩大
到800吨。1966年,裕兴化工厂投资18万元对已建成尚未投产的接触法硫酸生产装置
进行改造,其生产能力达到6000吨,当年生产670吨;同年,济南化工厂处理白泥的
回转窑投入运行,实现了烧碱生产的近于闭路循环的工艺路线,是全国第一家运用该
工艺生产苛化烧碱的厂家;同年,济南东方红化工厂投产磷酸,设计能力600吨,当年
生产300吨。1967年,济南化工厂投资59万元建成100吨/年氟化钾生产装置并投入生产

1968年,山东塑料试验厂根据省手工业管理局的安排建成1万吨/年电解烧碱生产
装置,设电解槽20只。这是济南市首次以电解法生产烧碱。生产烧碱的同时副产液氯
和盐酸,当年共生产烧碱315吨,液氯23吨,盐酸839吨。60年代末,济南无机化学产
品的烧碱生产能力达1.8万吨(电解法和苛化法的生产总量),硫酸生产能力达6000吨
;无水氟化氢生产能力达100吨;红矾钠生产能力达1000吨,红矾钾生产能力达300吨
,铬酸酐生产能力达800吨;磷酸生产能力达600吨;硫化钠生产能力5500吨。
1970年,裕兴化工厂将硝酸钾生产设备转让于化学试剂厂,生产能力1100吨。同
年,裕兴化工厂结合搬迁使红矾钾能力扩大到400吨;同年,投资40万元新建第二套
硫酸生产系统,翌年建成投产,设计能力1.5万吨。同年,无水氟化氢改用2台大转炉
生产,生产能力达到1200吨。同年,东方红化工厂投产硫酸,设计能力1万吨,当年
生产9000吨。1972年,裕兴化工厂投资70万元对原6000吨/年硫酸生产系统进行扩产
改造,设计能力达1.5万吨;同年,济南红卫化工三厂投产亚硫酸钠,设计能力800吨
,当年生产700吨。1973年,济南东风化工厂以新工艺试产碳酸钾成功,并自筹资金
5万元建成300吨/年生产装置;同年,济南槐荫化工总厂自行设计制造的300吨/年硅
酸钠生产装置建成投产。1974年,因苛化法生产烧碱的原料纯碱供不应求,济南化工
厂苛化烧碱生产装置停产。1975年,山东省化工进出口公司要求济南化工厂为出口生
产氟化钠,此时该厂已有无水氟化氢,故采用中和法生产工艺,投资6.74万元,建成
100吨/年氟化钠生产装置。同年,联碱生产装置一期工程在济南化肥厂建成投产,设
计能力5000吨,当年生产96吨。
1976年,裕兴化工厂硫酸副产品亚硫酸铵投产,当年生产991吨;同时,对红矾钠
原料系统的混料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变滚筒混料为低压吸引式混料,使生产能力达到
2000吨。同年,济南槐荫化工总厂硅酸钠生产能力扩大到800吨;同时以碳化法工艺
试产高锰酸钾成功,填补了山东省空白。同年,济南化工厂苛化烧碱装置恢复生产,
因原料纯碱供应紧张而生产不足。1977年,裕兴化工厂投资200万元,对原1万吨硫酸
生产系统进行扩产改造,设计能力2.5万吨。该套生产装置建成投产后,原1.5万吨/
年生产装置即闲置未再使用。同年,济南化工厂氟化钠和氟化钾均停止生产;济南红卫
化工三厂亚硫酸钠生产能力由800吨扩大到1500吨。1978年,济南东风化工厂自筹资
金38万元,对碳酸钾进行扩产,使其生产能力由300吨扩大到500吨。同年,裕兴化工
厂将氟硅酸钠吸收室改为三级双滚筒拨水轮吸收室,吸收率提高到95%以上。1979年
,济南槐荫化工总厂对硅酸钠生产设备进行革新,将溶解工序由原来的人工搅动溶解
改为回旋式溶解罐;成品工序也由原来的大锅熬制改为蒸发器浓缩,并改进和扩大了
反射炉,使生产能力提高到2000吨;还增加了电焊条用钾钠硅酸钠,填补了济南市空
白。同年,济南电石厂投产工业硅,设计能力800吨,填补了山东省空白。70年代末
,济南无机化工各产品的生产能力是:烧碱1万吨,硫酸2.5万吨,纯碱5000吨,无水
氟化氢1200吨,红矾钠2000吨,红矾钾400吨,铬酸酐800吨,硅酸钠2000吨,工业硅
800吨,碳酸钾500吨,亚硫酸钠1500吨。
1980年,氟化钠转到济南化工厂分厂恢复生产,年生产能力20吨。同年,高锰酸
钾生产能力由30吨扩大到200吨;硫化钠转东郊公社化工厂继续生产,设计能力5000吨
;氟化铵在济南试剂站建议下开始小批量生产,到1984年形成100吨生产规模。1981
年,裕兴化工厂铬盐系列产品扩产工程竣工,其中红矾钠生产能力扩大到4000吨,红
矾钾扩大到500吨,铬酸酐扩大到1800吨。同年,济南东风化工厂投产硝酸钠,设计
能力300吨,当年生产250吨,为我国引进的彩色显像管生产线的顺利投产提供了保证
。当时该厂所用工业氯化钠大都按商业价格进货,因而成本较高。1982年,该厂对原
生产工艺进行改造,改用提纯法生产彩电级硝酸钠获成功,设计能力提高到500吨,
实际产量400吨。改革后的工艺路线为当时国内唯一的新工艺,填补了我国彩电级硝
酸钠产品空白。同年,济南化工厂为适应氟致冷生产的发展,投资40万元为无水氟化
氢生产设备增加一只大转炉,使其生产能力由1200吨提高到1800吨,成为国内当时无
水氟化氢最大的生产厂家之一。1983年,山东塑料试验厂电解烧碱装置电解槽由原来
的20只增加到100只,烧碱生产能力扩大到1.5万吨,1985年再扩大到1.8万吨。1984
年,济南东风化工厂贷款40万元对碳酸钾生产线进行二次扩建,使其生产能力提高到
1200吨,当年生产1100吨;同年,专供制造彩色显像管使用的碳酸钠在济南东风化工
厂投产,设计能力60吨,当年生产7吨。1985年,该产品即因需求面过窄而停产。198
5年,济南槐荫化工总厂通过横向经济联合,硅酸钠生产能力扩大到1万吨规模,其产
量在山东省仅次于青岛泡花碱厂而居省内第二位;高锰酸钾生产能力扩大到1000吨规
模,成为该厂主要出口创汇产品。同年,裕兴化工厂硫酸生产能力已通过小改小革逐
步达到3.5万吨;济南化工厂与济南石化三厂合并后,投资续建电解烧碱工程,于19
85年1月正式投产,设计能力7500吨,当年生产4093吨。同年,该厂业已停产之氟化
钾转交分厂生产,设计能力100吨。

1985年济南市主要无机化工产品生产情况
┌──────┬────┬────┬───┬───┬──────┬────┬────┬───┬───┐
│产品名称 │设计能力│实际产量│产值 │利税 │产品名称 │设计能力│实际产量│产值 │利税 │
│ │(吨) │(吨) │(万元)│(万元)│ │(吨) │(吨) │(万元)│(万元)│
├──────┼────┼────┼───┼───┼──────┼────┼────┼───┼───┤
│烧碱 │25500 │19728 │ │ │工业硅 │800 │725.9 │163.4 │23.9 │
├──────┼────┼────┼───┼───┼──────┼────┼────┼───┼───┤
│硫酸 │45000 │42425 │ │ │盐酸 │8000 │15172 │ │ │
├──────┼────┼────┼───┼───┼──────┼────┼────┼───┼───┤
│无水氟化氢 │1800 │1952 │585.6 │161 │液氯 │7000 │9361 │ │ │
├──────┼────┼────┼───┼───┼──────┼────┼────┼───┼───┤
│红矾钠 │4000 │4871 │154 │202.7 │纯碱 │2000 │2710 │ │ │
├──────┼────┼────┼───┼───┼──────┼────┼────┼───┼───┤
│红矾钾 │500 │522 │188 │284.3 │氟化钾 │100 │0.63 │1.3 │0.2 │
├──────┼────┼────┼───┼───┼──────┼────┼────┼───┼───┤
│铬酸酐 │1800 │2318 │1159 │694.7 │氟化钠 │20 │6.98 │10.1 │6.5 │
├──────┼────┼────┼───┼───┼──────┼────┼────┼───┼───┤
│高锰酸钾 │1000 │361 │144 │19.4 │氟化铵 │100 │44.7 │53.6 │21.2 │
├──────┼────┼────┼───┼───┼──────┼────┼────┼───┼───┤
│硅酸钠 │10000 │1001 │120 │24 │氟硅酸钾* │ │54.3 │13.6 │ │
├──────┼────┼────┼───┼───┼──────┼────┼────┼───┼───┤
│碳酸钾 │1200 │1020 │338.8 │67.8 │氟硅酸钠* │ │287 │25.0 │ │
├──────┼────┼────┼───┼───┼──────┼────┼────┼───┼───┤
│硝酸钾 │1100 │678 │142 │24.9 │硫酸钠* │ │3153 │ │ │
├──────┼────┼────┼───┼───┼──────┼────┼────┼───┼───┤
│硝酸钠 │500 │357 │67.9 │11 │亚硫酸铵* │ │5685.3 │ │ │
├──────┼────┼────┼───┼───┼──────┼────┼────┼───┼───┤
│无水亚硫酸钠│1500 │278 │25 │-3.3 │硫酸亚铁* │ │6745 │ │ │
├──────┼────┼────┼───┼───┼──────┼────┼────┼───┼───┤
│硫化钠 │5000 │1300 │ │ │磷酸 │600 │63 │ │ │
└──────┴────┴────┴───┴───┴──────┴────┴────┴───┴───┘

注:*为副产品,生产能力与其主产品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