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高等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67&rec=46&run=13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袁世凯奏陈办理《山东学堂事宜及试办章程》,在
齐鲁之邦率先兴办省立大学堂,此为山东近代高等教育之始。之后,山东客籍大学堂、
山东法政学堂、山东高等农业学堂、山东专门医学堂等高等学校先后创办。英美基督
差会创办了山东基督教共合大学,胶澳德国当局创办了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民国
时期,有山东大学、齐鲁大学两所综合性大学,学者云集,著述不断。六大专门学校、
省立医学院等也陆续创建。 中国共产党也在山东解放区创办了6所高等院校。尽管战
争频仍,时局动荡,但山东高等教育基本保持了向前发展的趋势,涌现出闻一多、老
舍、丁西林、童第周等学界泰斗,培养了一大批高级专门人才。
建国后,山东高等教育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纪元。1952年全省高等院校进行院系
调整,至1957年全省有7所高等学校,在校生达到12532人,远远超过建国前在校学生
人数。自1958年起,在“大跃进”的影响下,盲目发展了一批高等院校,到1960年高
校总数达到63所,1962年经过调整,锐减到13所。到1965年,全省全日制高等院校达
到15所,在校生21919人。(以上数据均含高等师范院校)
“文化大革命”期间,山东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1966年—1970年停止招生达
五年之久,实行所谓“开门办学”,也使学校在不断搬迁中蒙受巨大损失。自1971年
起,各高校通过“推荐”招收了6届工农兵学员。
1978年后,山东高等教育事业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正确路线的指引下,经过拨
乱反正,得到迅速发展,先后创办了青岛大学、烟台大学等新型大学。到1990年,全
日制普通高等学校达32所,在校生71292人,在校研究生1683人,教职工35266人,其
中专任教师13458人, 有教授470人,副教授2741人,讲师4369人。(以上数据不含
高等师范院校、高等职业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