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5&rec=89&run=13

〖城市〗〖建设〗〖基础设施〗
建国以来,全省城市建设有了很大发展。1949年全省有15个市和140 个县城,
1992年发展为40个市和70个县城。城镇人口由299万人增加到5801万人, 城镇人口
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由6.6%上升到67.6%。 城市建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已占
有重要地位,并且日趋重要。建国初期,各级政府对城市住宅、道路、交通、自来
水、园林绿化和文化设施建设,作了大量的工作,使城市建设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从1957年到1978年的20多年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受“左”的影响,
城市建设投资很少,城市面貌变化不大,欠帐很多,跟不上城镇人口迅速增长的需
要,跟不上整个经济的迅速发展。1979年以来,各级政府重视和加强了城市建设工
作,特别是加强了小城镇的建设,加快了建设步伐,全省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
化。到1992年,全省40个城市人口达到407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7.5%,城市创
造的国民收入达到1180亿元,占全省国民收入的70%。城市基础设施大为改善,城
市功能明显增强。城市供水,先后建设了引黄济青、济南引黄保泉等大型供水工程,
并建设了一批中小城市供水工程,还对原有水厂进行了挖潜改造,扩大了供水能力,
初步缓解了城市供水的紧张状况。1992 年, 全省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日产
696.8万吨,其中,地下水495.3万吨;供应总量18.87亿吨,其中,生产用水12.36
亿吨,生活用水5.32亿吨;用水人口1036万人。自来水,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36. 3
升,自来水普及率为87.8%。城市交通,通过多渠道筹资,新建和改(扩)建了城市
道路,建设了一批立交桥、高架桥、永久性桥梁,新增了一批营运车辆,初步改善
了城市交通状况。1992年,全省城市道路长度达到9721公里,其中高级、次高级道
路8579公里;道路面积11348万平方公里,人均拥有道路面积12.1平方米; 营运车
辆达到3985辆,出租汽车4814辆,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4.9标台。 城市燃气与
集中供热,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比较快。泰安、青岛、潍坊、济南、烟台、威
海、济宁、枣庄、滕州等市的管道煤气工程已相继建成供气,液化石油气也增加了
储气能力。1992年全省城市平均气化率为52.3%,其中,烟台、东营等市已达90%
以上。城市住宅建设,通过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进行综合开发,加快了步伐。新
建住宅面积大量增加,一大批造型新颖、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住宅小区相继建成
投入使用,城市人民的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有了初步改善。1992年,全省城市住宅
人均使用面积达到12.2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达到7.9平方米。城市园林绿化, 进
展较快,水平逐步提高。近几年,中小城市都建设了公园,大城市兴建了一批大型
园林绿化工程,一些街头和居住小区有绿地,主要街道基本形成了乔、灌、草、花
平面与垂直绿化相结合的多层次绿化网。1992年,全省城市绿化覆盖面积33967 公
顷,其中建成区25213公顷;园林绿地面积28303公顷,公共绿地面积4228公顷;全
省已有城市公园175个,公园面积2494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