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价 全省物价指数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5&rec=62&run=13

〖物价〗〖管理〗〖国内〗〖商业〗〖国民经济〗
建国后,党和国家采取了稳定物价和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迅速制止了国民党
统治时期造成的恶性通货膨胀,稳定了物价。同时,逐步调整了农副产品价格和以
农副产品为原料的轻纺产品的价格,逐步改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偏低、工农业产
品比价偏大的状况。在国家统一部署下,从1953年起对粮食和食用植物油实行了统
购统销,从1954年起,对棉花、棉布实行统购统销,从1955年开始,对生猪进行派
购并逐步扩展到烟、棉、麻、畜产品等农产品。1958年以后,先后对部分日用消费
品实行凭票定量供应,对部分食品和日用工业品实行议价供应,并扩大了货币回笼,
从而使1962年到1963年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基本保持在1961年的水平,1964年到
1966年,市场物价总水平略有回落。“文化大革命”期间物价冻结,如以1965年的
物价水平为100,1976年则为95.8。自1979年以来, 国家几次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
价格。同时,较大幅度地调整了基础工业产品价格和交通运输价格,改善了能源、
原材料价格偏低,加工工业品价格偏高的不合理状况。这期间,在价格管理上,经
过改革,初步形成了融统一性和灵活性为一体的价格管理体制。1988年,实行国家
定价的商品比重,由1978年的95%以上降为33.9%,实行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
的商品比重分别上升为27.7%和38.4%。1988年下半年到1989年,由于宏观经济管
理上的某些失误,又一次出现物价大幅度上涨。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如以上年为
100,1988年则为118.3,1989年为117.1。经过调整整顿,加强宏观管理,1990 年
至1992年,市场物价基本稳定。通过深化价格改革,调整了部分农副产品和基础工
业品的价格,放开了1000多种商品和劳务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放开价格
的比重达到95.1%。
总之,40多年来,全省价格体系和价格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物价总水平
基本稳定,工农产品之间、农业产品之间、工业产品之间的比价逐步趋于合理。几
个时期主要物价指数见表1-13。

全省物价指数表(1952年为100)

〖山东省〗〖物价〗〖指数〗〖统计表〗
表1-13
┌───┬───────┬────────┬─────────┐
│ │全社会零售物价│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
│ │总指数 │总指数 │总指数 │
├───┼───────┼────────┼─────────┤
│1957年│109.4 │119.5 │101.7 │
├───┼───────┼────────┼─────────┤
│1965年│112.1 │139.0 │100.3 │
├───┼───────┼────────┼─────────┤
│1978年│107.4 │150.6 │92.2 │
├───┼───────┼────────┼─────────┤
│1985年│127.1 │257.1 │99.3 │
├───┼───────┼────────┼─────────┤
│1992年│233.7 │424.5 │16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