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市场商品供求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5&rec=60&run=13

〖国内〗〖商业〗〖国民经济〗〖市场〗〖商品供求〗
建国初期,社会商品购买力很低,1949年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仅7.18亿元。
经过三年恢复,到1952年达到20.48亿元,比1949年增长1.85倍。 “一五”期间,
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市场繁荣稳定,社会商品供需基本平衡。1957年,全省社会
商品零售总额达到28.94亿元,比1952年增长41.3%,平均每年增长7.2%。“二五”
期间,由于“大跃进”和农业连续三年歉收,市场商品货源短缺,商品供应紧张,
供求矛盾尖锐。许多商品特别是生活消费品实行计划分配,凭票凭证限量供应,各
种票证曾达100余种。1962年,全省社会商品零售额35.34亿元,比前三年下降较多,
仅为1960年的83.72%。1963~1965年,随着经济形势好转, 市场商品供求矛盾缓
和,196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到40.52亿元,比1962年增长14.7%。 “三五”、
“四五”期间,即1966~1975年,由于“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的破坏,市场商品供
应一直处于紧张状态,特别是1968年以后,市场商品供求矛盾尖锐,市场商品库存
减少,市场排队抢购现象严重。1968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比上年有所降低;1974年
又有所降低,而且社会商品库存总额也下降7.2%, 库存商品与货币流通量的比例
由上年的1∶6.1降为1∶4.9。1975年,对经济进行全面整顿,经济形势有了转机,
市场商品供应也有好转。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7.26亿元,比上年增长17.82%。
1978年以后,随着经济稳定发展,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对商业经营体制
进行改革,特别1984年以后,减少商品计划管理品种,扩大市场调节范围,实行多
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少环节的“三多一少”流通体制,市
场日益繁荣兴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以较高的速度不断增长。1992年全省社会商品
零售总额达到796.47亿元,比1978年增长6.46倍,平均每年增长15.4%,扣除物价
因素,比1978年前的26年平均增长速度高出2.9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