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期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5&rec=510&run=13

  “八五”期间(1991-1995年),全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得
到较快发展。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002亿元,按可口比价格计算,“八五”期间年均增
长16.7%,提前七年实现了第二个翻番。全省经济增长已经开始步入稳定、持续、
快速增长的轨道。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010亿元、2384亿元、1608亿元,
年均分别增长7.2%、20.9%、18.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760元,年均增长
15.7%。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了
“八五”计划。
  199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245.0万吨,比1990年年均增长3.5%;油料315.0万吨,
年均增长8.2%;水产品380.9万吨,年均增长17.8%,农业机械总动力4016.5万千
瓦,年均增长4.5%;农村用电量147.3亿千瓦小时,年均增长14.2%。
  全省加快了企业改革的步伐,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发展。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步
提高,1995年原煤产量达到8516.3万吨,比1990年年均增长7.3%;发电量730.2亿
千瓦小时,年均增长10.3%;钢385.2万吨,年均增长11.2%;水泥5119.4万吨,
年均增长21.4%;汽车1.4万辆,年均增长7.1%。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换升级步伐加快,三次产业的比例由
1990年的28.1:42.1:29.8调整为20.2:47.7:32.1,二、三产业迅速增长。工业
结构继续向适应市场需求的方向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开始向多元化的现代农业
结构转变,林、牧、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38.6%提高到50.7%。
  基础产业发展较快,电力、邮电通信的“瓶颈”制约有所缓和,重点建设取得
显著成效,支持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八五”期间,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投资
完成1000亿元,建成和基本建成大中型项目46个,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
800万吨、发电装机424万千瓦、钢材54万吨、水泥3200万吨,主要原材料生产能力
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铁路通车里程增加245公里,公路
通车里程增加13471万公里,港口吞吐能力增加4700万吨,济南、青岛、烟台等机
场开通航线92条,长途电话电路增加57600路,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增加319.4万门,
邮电业务总量增加49.4亿元。
  “八五”期间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2.36万个,实际利用外资107.8亿美元,
其中外商直接投资81.4亿美元。
  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被摆在更重要的位置。科
技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八五”期间累计取得重要科学成果1.44万项,其中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的1756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9189项。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科
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专利工作稳步发展,5年累计专利申请2.22
万件,授权1.32万件。
  1995年普通高等教育在调整中稳步发展,在校生16.0万人,比1990年增长5.4
万人。小学在校生940.4万人,增长122.2万人。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较快,人民健康水平有所提高。1995年全省各类医院发展到
3104个,比1990年增加2353个,卫生技术人员27.1万人,增加3万人。
  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参加各种社会保险的人数大大增加。社会福利
事业发展迅速,城乡社会服务有较大发展。
  计划生育工作卓有成效,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七五”期间的13.2‰降到“八五”
期间的4.67‰。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199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
存款余额达到2197.2亿元。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食物结构进一步改善,
肉、蛋、禽、水产品消费占食品比重不断增加;人均热量和蛋白质摄取量、人均寿
命等生活质量指标,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继续增加,更
新换代步伐不断加快。
  通货膨胀得到抑制。从1993年开始,物价持续大幅度上涨,全省社会商品零售
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0.7%,1994年上升20.6%,物价水平在高价位上运行,出
现了严重的通胀。1995年,全省切实加强了市场管理和物价监控,基本没有出台调
价项目,较好地控制了物价上涨,全省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总水平比上年上升14.2%,
低于省委、省政府年初制定的控制目标0.8个百分点。
  三、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八五”期间,围绕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取得了重大进展。财税、金融、外汇外贸、投资、价格和流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取
得了预期效果。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非国有经济发展迅速,新
的投资格局初步形成。
  以分税制为核心的新财政管理体制已经建立,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体系正
常运行,全省地方财政收入有明显增加。
  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独立执行货币
政策的宏观调控体系。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步伐加快,政策性银行和一批
商业银行在我省陆续设立分、支行。各类金融市场有所发展。
  外贸外汇体制改革效果良好,实现了汇率并轨和银行结售汇制。
  价格改革和流通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一些重要商品价格得到调整。调高了粮食、
棉花、石油、煤炭等基础产品价格。这些调价措施,进一步理顺了比价关系,增强
了基础产业的自我发展能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在商品市场上初步形成了市场
决定价格的新机制。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的改革进展较快。社会保障制度、
住宅商品化和教育、科技体制的改革也有新的进展。
  “八五”期间,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经济增长的质
量和效益不高,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业基础不够稳固,仍是国
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基础产业的“瓶颈”制约仍相当突出,影响了经济的快
速发展;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不协调,从整体来说,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
后,与山东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很不相称。

(曹洪军孔峻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