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经济发展预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5&rec=509&run=13

         臧旭恒

  二十一世纪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如何?经济总量和人均收入将达到什么水平?经
济结构将产生那些变化?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将是怎样?本文依据得到的资料和数据,
就这些重要问题谈点看法。
  一、经济总量增长预测
  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预测未来经济总量的增长情况。这里我们主要运用两种方法:
经验法和二次指数平滑法。
  1、经验法是根据过去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增长的实际业绩,估计未来的变化。
依此方法,1981年至1995年十五年间,山东省GDP平均年递增12%,其中1981年至19
90年为9%左右,1990年至1995年平均年递增速度增加到18%左右。据此,可以考虑
今后十五年即1995至2010年山东省GDP平均年递增速度的上限为18%,下限为8%(略
低于1980年至1990年的平均年递增速度),中间值为13%。今后两个时期的增长速度
有一定差异,1995-2000年可能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12-18%,2000-2010年可能降低
为8-12%。按高、中、低三种目标分别预测山东省1995-2000年和2000-2010年经济的
总量增长:
  高目标:1995至2000年平均年递增18%,到2000年GDP达到3735亿元(按可比价格
计算,下同);2000至2010年平均年递增12%,到2010年GDP达到11600亿元。
  中目标:前五年平均年递增15%,2000年GDP达到3118亿元,后十年平均年递增
10%,2010年GDP达到8088亿元。
  低目标:前五年平均年递增12%,2000年GDP达到2591亿元,后十年平均年递增
8%,2010年GDP达到5595亿元。
  按当年价格匡算,2000年和2010年GDP的高目标为8300亿元和25800亿元,中目标
为6500亿元和16900亿元,低目标为5800亿元和12500亿元。
  2、二次指数平滑法。
  根据计量经济分析中的二次指数平滑法,山东省2000年和2010年GDP按可比价格
分别达到2667亿元和4803亿元,按当年价格分别达到6774亿元和14939亿元。
  二、产业结构变化预测
  我国和山东省大体上还处于经济起飞时期,或者说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向中期过渡
阶段。就生产的结构看,我国1992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各占GDP的比重为27%、34
%和38%,工业比重略高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31%,低于一些中等收入国家的水
平,如韩国为45%,俄罗斯联邦为49%;农业比重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29%,
高于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服务业比重低于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更低于大
多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山东GDP的结构大体上相当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因此,可
以说我国和山东的产业结构大体上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前期阶段。
  “八五”时期末山东省三次产业的构成为17.4∶56.8∶25.8,第一产业附加值为
680亿元,第二产业附加值为2218亿元,第三产业附加值为1008亿元。用两种方法对
今后三次产业比重变化进行预测:
  1.惯性轨迹法。从过去十几年三次产业各自发展的实绩看,第一产业1981至199
3年期间在GDP中所占的份额平均年减少1.02个百分点,按此计算,2000年所占份额下
降到13%左右,2000年以后下降趋势减缓,2010年下降到10%;第二产业1981至199
3年期间在GDP中所占的份额平均年增加0.33个百分点,按此计算,2000年所占份额增
加到58%左右,2000年以后可能呈下降趋势,2010年下降到54%;第三产业1981至1
993年期间在GDP中所占的份额平均年增加0.69个百分点,按此计算,2000年所占份额
上升到29%左右,2010年上升到36%。
  2、非惯性轨迹法。首先,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份额有加速上升的趋势。199
1至1993年间,年均增加2.2个百分点,按此计算,2000年将达到36%左右,2000年以
后如果增幅回落到略高于1981至1993年的水平,2010年将达到44%。其次,第一产业
所占份额经过前一时期的较大下降后,预计在1995至2000年之间的下降趋势减缓,2
000年大体上维持在15%上下,2010年为10%。与第一、第三产业变化相应,第二产
业在GDP中所占份额2000年和2010年分别为49%和46%。

        山东产业结构变化预测(1995-2010)

┌───┬───┬────┬────┬─────┬──────┬────┬─────┬──────┐
│增长 │结构变│产业  │2000年 │2000年  │年均增长率 │2010年 │2010年  │年均增长率 │
│方案 │动方式│类别  │结构(%)│实际(亿元)│(1995-2000) │结构(%)│实际(亿元)│(2000-2010) │
├───┼───┼────┼────┼─────┼──────┼────┼─────┼──────┤
│高方案│   │GDP总量 │100   │3735   │18     │100   │11600   │12     │
│   ├───┼────┼────┼─────┼──────┼────┼─────┼──────┤
│   │惯性 │第一产业│13   │485    │11.33    │10   │1160   │9.11    │
│   │   ├────┼────┼─────┼──────┼────┼─────┼──────┤
│   │   │第二产业│58   │2166   │18.50    │54   │6264   │11.20    │
│   │   ├────┼────┼─────┼──────┼────┼─────┼──────┤
│   │   │第三产业│29   │1083   │20.8    │36   │4176   │14.45    │
│   ├───┼────┼────┼─────┼──────┼────┼─────┼──────┤
│   │非惯性│第一产业│15   │560    │14.55    │10   │1160   │7.55    │
│   │   ├────┼────┼─────┼──────┼────┼─────┼──────┤
│   │   │第二产业│49   │1830   │14.57    │46   │5336   │11.30    │
│   │   ├────┼────┼─────┼──────┼────┼─────┼──────┤
│   │   │第三产业│36   │1344   │26.13    │44   │5104   │14.27    │
├───┼───┼────┼────┼─────┼──────┼────┼─────┼──────┤
│中方案│   │GDP总量 │100   │3118   │15     │100   │8088   │10     │
│   ├───┼────┼────┼─────┼──────┼────┼─────┼──────┤
│   │惯性 │第一产业│13   │405    │8.47    │10   │809    │7.16    │
│   │   ├────┼────┼─────┼──────┼────┼─────┼──────┤
│   │   │第二产业│58   │1809   │15.49    │54   │4367   │9.21    │
│   │   ├────┼────┼─────┼──────┼────┼─────┼──────┤
│   │   │第三产业│29   │904    │17.72    │36   │2912   │12.24    │
│   ├───┼────┼────┼─────┼──────┼────┼─────┼──────┤
│   │非惯性│第一产业│15   │468    │11.65    │10   │809    │5.63    │
│   │   ├────┼────┼─────┼──────┼────┼─────┼──────┤
│   │   │第二产业│49   │1528   │11.66    │46   │3720   │9.31    │
│   │   ├────┼────┼─────┼──────┼────┼─────┼──────┤
│   │   │第三产业│36   │1122   │22.92    │44   │3559   │12.24    │
├───┼───┼────┼────┼─────┼──────┼────┼─────┼──────┤
│低方案│   │GDP总量 │100   │2591   │12     │100   │5595   │8      │
│   ├───┼────┼────┼─────┼──────┼────┼─────┼──────┤
│   │惯性 │第一产业│13   │337    │5.67    │10   │560    │5.21    │
│   │   ├────┼────┼─────┼──────┼────┼─────┼──────┤
│   │   │第二产业│58   │1503   │12.48    │54   │3021   │7.23    │
│   │   ├────┼────┼─────┼──────┼────┼─────┼──────┤
│   │   │第三产业│29   │751    │14.64    │36   │2014   │10.37    │
│   ├───┼────┼────┼─────┼──────┼────┼─────┼──────┤
│   │非惯性│第一产业│15   │389    │8.75    │10   │560    │3.71    │
│   │   ├────┼────┼─────┼──────┼────┼─────┼──────┤
│   │   │第二产业│49   │1270   │8.73    │46   │2574   │7.33    │
│   │   ├────┼────┼─────┼──────┼────┼─────┼──────┤
│   │   │第三产业│36   │933    │19.73    │44   │2462   │10.19    │
└───┴───┴────┴────┴─────┴──────┴────┴─────┴──────┘

  三、区域地位预测
  1、经济总量
  ①总量。按GDP计算,山东省在经济总量上应能同广东、江苏一起名列前三位。
  ②人均GDP。1992年山东省人均GDP在全国三十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中名列第十
位,除低于京、津、沪外,还低于广东、江苏、浙江、辽宁、黑龙江和新疆。到200
0年以前应能超过黑龙江和新疆,到2010年应能同辽宁、江苏、浙江不相上下,即排
在第五位到第八位之间。
  2、经济结构
  从三次产业结构分析,按第一次产业所占比重较低,第三次产业所占比重较高为
标志衡量,目前山东省的结构水平略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按照山东省的初步规划,到2000年,三次产业结构达到13∶55∶32(即国内生产
总值达到6400亿元,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850亿元、3540亿元和2010亿
元)。到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达到8∶47∶45。
  按照过去十五年山东省三次产业发展轨迹的惯性,山东省到2000年和2010年三次
产业的结构按其附加值计算,大约分别为13∶58∶29和10∶54∶36。这与山东省发展
的目标差距很大。按惯性发展,除一次产业的结构,比重基本上能够实现外,二次产
业和三次产业的结构比重目标差距相当大。这至少说明了以下两点:第一,要实现目
标,任务是相当艰巨的。第二,要实现目标,关键是突破过去发展的惯性,实现三次
产业变化的跳跃性结构升级。
  3、2010年山东区域地位的三种可能前景
  第一种:山东在经济大省的基础上成为经济强省。在保持GDP前三位的情况下,
人均GDP进入前五位,产业结构水平列全国前列。
  第二种:山东仍然维持目前的状况,是经济大省而不是经济强省。GDP总量在前
三位或略有下降,人均GDP在第十位左右,产业结构仍为全国平均水平。
  第三种:由于其他省、区的迅速崛起,山东的整个经济地位下降。
                     (作者系山东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