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省一九九三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与一九九四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5&rec=493&run=13

——1994年2月28日在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山东省计划委员会主任 林书香

各位代表:
我受省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一九九三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与一九九四
年计划草案的安排意见,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1993年,是我省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省委、省政府
带领全省人民,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贯彻党的十四
大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加强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省八届人大
一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是好的,主要指标均完成或超额
完成。
(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国内生产
总值2700.9亿元,增长24.2[注: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980
亿元,这里所说增长可能是针对年计划而言,如是与1992年比较,则应为36
%(增长)],其中第一产业597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1442亿元,
增长29.9%,第三产业662亿元,增长32.5%,提前七年实现了国内生
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农业总产值994亿元,增长14.
3%。粮食总产4100万吨,增长14.2%,油料总产268万吨,增长61.
4%,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棉花总产41万吨,减产39.4%。造林面积、肉类
总产量和水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7.9%、23.8%和28.7%。乡镇企业产
值增长1倍以上。工业生产增幅较大,经济效益得到改善。工业总产值5980亿
元,增长57.2%。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3429亿元,增长35.7%;销售
产值增长39.3%;产品销售率95.9%,提高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281
亿元,增长43.2%。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4.5
%,提高1.9个百分点。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金融保险、商业、饮食服务业和
旅游业都有较大发展。
(二)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改革迈出新的步伐。企业转换经
营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途径。全省县属以上股份制企业达1101
家,股本总额117亿元,有5家企业发行了上市股票。对一批国有小企业实行了
拍卖、租赁和转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新的发展,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达到5.
9万家。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日趋活跃。价格改革力度较大,市场定价
的商品占96%。计划、财税、金融、投资、外贸、外汇体制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向纵深发展。政府机构改革步伐加快,县乡机构改革基本完成。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较快,私营企业从业人员28.5万人,增长78.7%。
(三)对外开放继续向深层次、多领域、全方位扩展。外贸进出口增幅较大,
总额达到74.2亿美元,增长33.6%,其中出口总额59.8亿美元,增长
27.1%。三资企业出口21亿美元,增长1.5倍。全省实际利用外资22.
6亿美元,增长64.2%,其中新签外商投资项目8012个,1000万美元
以上的大项目257个。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新的发展,海外企业达226家,总
投资1亿美元。
(四)投资结构有所改善,重点建设和技术改造得到加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完成871.6亿元,增长44.9%,其中地方723.5亿元,增长46.
6%。技改投资完成220亿元,增长79%,一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装备水
平明显提高。重点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济青高速公路、东明黄河大桥、青岛前湾港
一期、桃威铁路、莱钢750高炉、华鲁、潍坊、威海电厂等一批骨干项目陆续建
成。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公路通车里程2899公里,铁路通车
里程339公里,港口通过能力1000万吨,邮电长途线路1.5万条,市话装
机容量37.3万门。
(五)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
条件。省委、省政府从山东实际出发,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加强和改善宏观调
控的措施,既防止经济过热,又注意保护发展的积极性,着力解决苗头性、趋势性
问题,避免经济出现大的波动。财政、金融状况明显好转。全社会各项存款增加3
59.8亿元,比上年多增76.1亿元;各项贷款增加356.1亿元,比上年
多增60.2亿元。全省财政收入194.1亿元,增长38.6%,实现了当年
收支平衡。(六)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
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858项,其中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372项,国内先进水平
的1745项。省属大中专院校招生11万人,比上年增加2.5万人。城乡市场
繁荣,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993.8亿元,增长24.8
%。零售物价总指数上涨10.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
入23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53元,扣除物价因素分别增长11.1%和6.
1%。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71‰。新闻出版、广播电
视、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都有较大发展。
各位代表,1993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所以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从根本上说,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政府在各级人民代
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监督支持下,团结全省人民努力奋斗的结果。过去的一年,省委、
省政府在经济工作指导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宏观环境趋紧的情况下,
强调知难而进,克服困难,保持了经济较快较好地发展;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紧结构调整,推进技
术进步,不断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强社会主义精神
文明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保持社会稳定,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
行。
同时,我省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在向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思想观念、管理体制、企业经营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适
应的地方;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产品档次不高,拳头产品少,主
导产业优势尚未形成,第三产业仍然比较薄弱;外贸机制不活,结构不合理,后劲
不足,利用外资的资金到位率和开业投产率比较低;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粮棉生
产的比较效益下降,棉花减产,部分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
还没有很好地解决;有些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面达2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尽管得到一定控制,但是摊子多、战线长的状况依然存在。对这
些问题,我们将通过深化改革,采取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1994年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今年是完成“八五”计划、实施九十年代发展战略的重要一年,是推进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总的看,宏观经济环境对改革和发展都比较有利,
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各项改革措施有利于解决经济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同时也要
估计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尤其是地方财政收入增长可能受到一定影响,税后
还贷使企业的还款能力减弱,控制物价上涨的难度加大等等;能源、原材料和交通
运输等基本可以支撑经济较快增长,但有些瓶颈制约还比较突出;资金运行的有序
性增强,国家重点建设和效益好的企业资金供应状况将有所好转,但地方建设项目
资金紧张,效益差的企业流动资金贷款难度加大;投资市场和国内外消费市场对经
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仍然较强,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有所加剧,国内市场新的消
费热点尚未形成,有些商品可能出现积压。在新的一年里,既要正视困难,更要抓
住机遇,坚定信心,力争改革和发展取得更大的成绩。
1994年宏观经济调控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省六次党代会精神,坚持“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总方针,加快实施“三
三二一”发展战略,争取在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取得新的突破;
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素质上有新的进展;在优化结构,增进效益上达到新的
水平,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在宏观经济引导上,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遵循以下几点:一是
坚持好中求快,以好促快,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切实把经济工作的重点转到
调整结构,加强管理,增进效益,推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二是不失
时机地推进改革开放。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
化财税、金融、投资等宏观体制改革和培育市场体系方面迈出大的步伐。加快实施
外向带动战略,外贸、外资、外经一齐上,推动对外开放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
化发展。三是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计划、金融、财政等部门协调配合,综合运用
多种调控手段,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促进经济健康发
展,保持社会稳定。四是抓重点,带全局。全省重点抓26个强县、25个改革开
放试点县,带动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抓骨干企业集团,带动整个工业上规模、上档
次、上水平;抓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带动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
的形成。
1994年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初步确定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第二产业增长13%,第三产业增长18%。农业总产值
增长5%。工业总产值增长25%,其中乡及乡以上增长15%,销售产值增长1
8%,产销率达到98%,利税总额增长20%,劳动生产率提高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00亿元,增长26%。进出口总额87亿美元,其
中出口总额69.4亿美元,增长16%,力争达到20%。实际利用外资34亿
美元,增长50%以上。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8%。各项存款增加额370亿
元,各项贷款增加额370亿元,发行有价证券58亿元。财政收入增长10%。
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达到27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元。零售物价
总指数上涨幅度控制在10%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三、1994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
(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整个农村工作要紧紧围绕增加
农民收入、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个中心,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力争夺取全面丰
收。计划全省粮食播种面积1.14亿亩,粮食总产3800万吨,工作上力争总
产与去年持平或略有增加;棉花面积1800万亩,总产90万吨;花生总产25
0万吨。
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合理配置农业资源。目前,我省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
的产值比重偏小,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偏低,尽快改变这一状况,已成为提高农业
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紧迫任务。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要求,大力发展
市场农业、创汇农业、效益农业。种植业在稳定粮食产量,努力提高单产的前提下,
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今年全省粮经作物比例,按耕种面积计算调整到6∶4。对粮
棉生产继续采取扶持政策。建立粮食储备制度和粮食价格风险调节基金。积极探索
发展棉花生产的新路子,大力推行区域化种植、产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可以由
棉花加工企业和农技部门与农民联合,进行大面积的技术承包和综合开发;也可以
由农户与棉花加工企业按照股份合作制方式进行生产经营。全省重点建设60个国
家级商品粮、优质棉大县和2个“三高”农业示范区。大力推广应用高新技术,繁
育引进优良品种,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优化农林牧副渔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水
产业,使两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50%左右。在农村三次产业中,二、
三产业产值比重提高到85%左右。
狠抓龙头企业带动和市场带动,发展贸工农一体化农业。全省重点培植100
个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联结千家万户,逐步形成有区域特色的
粮油、棉麻、畜牧、水产、蔬菜、果品等主导产业。搞活流通,引导农民进入市场,
促进农业区域化的发展。省里重点指导建设棉花、粮油、果品、蔬菜等几个大型市
场,带动发展一批较大规模的蔬菜园、水果园、畜禽场、养殖区。借鉴乡镇企业发
展股份合作制的经验,鼓励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建立综合经营实体,创造条件
发展成股份有限公司或集团公司。
以建设“海上山东”和开发黄河三角洲两大跨世纪工程为重点,搞好农业综合
开发。坚持海水养殖、海洋捕捞、海产品加工、海上运输、海洋化工并举,增加海
洋产出。抓紧建设一批起步项目,改善投资环境,尽快把黄河三角洲建成农牧渔业
基地和能源化工基地。加快黄淮海平原、贫困山区、湖区和庭院经济开发。拓宽农
业利用外资的领域,积极争取亚行、世行贷款和国外政府贷款,提高农业综合开发
的外向度。
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既要发展,更要提高的原则,积极促进乡镇企业搞
好四个结合,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与国外资源、市场结合,由内向型向外向型转变。
二是与推广股份合作制结合,理顺产权、分配、政企关系,制止各方面乱伸手、乱
摊派,由粗放经营向科学管理转变。三是与大企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结合,由
小而全向专业化、集团化转变。选择部分符合产业政策、规模大,效益好的乡镇企
业集团,实行省计划单列。四是与小城镇建设结合,由村村布点向集中连片转变。
政府统一规划,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吸引乡镇企业向小城镇和工业小区集中,促进
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流动组合。
(二)加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整体素质。今年企业外部环境变化较
大,各项改革的最终效应都要通过企业体现出来。要把深化企业改革、加快技术改
造、加强经营管理作为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关键。
深化企业改革,要以转换经营机制为重点,以股份制试点为突破口,积极推进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抓紧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和公司制的改组改造,逐步形成
国家独资公司、国家控股或参股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选择一批效益好
的企业,进入省级股份制试点,争取10多户企业成为社会募集公司或上市公司。
国有小企业可以采取租赁、承包、拍卖、转让、破产等多种形式进行改组。抓紧建
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失业、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落实《企业法》和《条
例》,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完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第二轮承包到期的企业,
要搞好承包制与新税制衔接,有的可以实行经营目标责任制,有的可以实行一厂多
制或一长多厂。积极探索解决国有企业历史包袱和社会负担问题,把后勤服务性事
业从企业分离出来,改变后勤服务吃企业大锅饭的状况。
技术改造是提高我省企业整体素质的根本。要继续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
快企业技术改造工作的决定》,重点实施四个战略:一是拳头产品战略。各地区、
各部门特别是机械、电子、纺织、轻工等都要努力培植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叫得响
的名牌产品。二是外向型战略。舍得拿出条件最好的企业,出让部分股权,吸引国
外资金和技术。国有大企业可以与国际跨国公司合资合作,进行全方位改造。三是
高科技战略。大力推广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通信技术、复合材料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一批新技术推广示范点,促进高新技术向重
点行业渗透和扩散。四是规模效益战略。把技术改造与组织结构调整
结合起来,组建一批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实行多元化经营,增
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科学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标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外抓市
场,内抓管理。下气力健全销售网络,改进营销方式,努力拓展市场。积极向国际
管理规范靠拢,抓好三个接轨:实行股份制和公司制,推进经营机制接轨;实行资
产负债管理,与国际财务会计制度接轨;采用国际系列质量标准,与国际质量标准
接轨。盘活用好资金,减少不合理占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推广节能、节材
和综合利用新技术,全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5%。
(三)继续加强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水利、
能源、交通、通信、重要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要适应市场经济的新
形势,走社会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讲求经济
效益,不能搞小而全、小而散,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要把解决水的问题摆到全局性、战略性的位置,
立足于现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实行按流域统一治理与区域旱涝综合治理相结合,
重点搞好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骨干河道治理、平原水库建设和城乡供水设施建设。
争取国家批准开工建设南四湖、东平湖开发利用和引黄济烟工程,配套完善引黄设
施。收足用好水利基本建设基金,推广水利股份合作制,实行社会办水利,以水养
水,团结治水,以法管水,节约用水。
能源建设以发展电力为中心,进一步挖掘生产潜力,增加有效供给。电力,确
保投产潍坊二号、德州华鲁四号、威海二号、龙口五号四台机组,新增发电装机容
量100万千瓦;争取开工建设石横电厂二期、日照电厂和莱城电厂。发电量达到
660亿千瓦时,增长9%。煤炭,重点抓好济东、济北、滕南、滕北四大煤田的
开发建设,争取投产五对新矿井,开工建设2对矿井。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00万
吨。原材料工业按照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适销对路的产品。确保莱钢2
5吨转炉投产。全省钢产量达到345万吨。积极做好齐鲁钢铁公司和青岛大炼油
建设的前期工作,加快新华制药厂“两氨”改造、烟台三菱水泥、泗水大宇水泥等
项目建设。
交通运输坚持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管道运输配套发展,提高综合运输能
力。公路,重点抓好济青高速公路配套完善,扩大通过能力。新开工济南至德州高
速公路、济南至聊城等四条一级汽车专用公路。新增各种等级的公路通车里程25
07公里。铁路,争取京九铁路山东段部分路段年内完成铺轨、济邯铁路山东段全
线开工。做好德烟铁路前期工作,争取尽快立项,并完成全线初步设计。港口,继
续抓紧烟台西港池二期、日照港二期和威海新港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青岛前湾港
二期。新增港口通过能力162万吨。航空,充分利用济南、青岛等现有机场设施,
进一步配套完善,积极开辟新航线。抓紧建立地方航空公司。邮电通信,重点加快
城乡电话网、长途传输数字网和干线邮运网的建设。完成潍坊—烟台—威海和济南
—青岛光缆工程,新开工济南—临沂等四条光缆。新增长途电路1.42万条,市
话装机容量50万门。
(四)突出重点,提高档次,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近两年我省第三产业有了较
快发展,国民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格局正在改变。要进一步放宽政策,搞
活机制,以培育统一市场、建立健全城乡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中心,保持第三产业以
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速度增长。今年,力争使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26.5%,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劳动力的比重提高到20%。
加快市场体系建设。省会城市、沿海城市、内地城市都要突出自己的特色,建
设一批第三产业基础设施,大城市尽快成为全国性或区域性的商贸中心、信息中心、
科技文化中心、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形成区域间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
聚集效应。大力发展连锁式商业集团和批零一体化的销售网络,建立一批大型批发
市场,试办期货市场。资金、技术、信息、劳动力、房地产和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也
要迈出大的步伐。要把搞活金融作为重点,争取建立城市合作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
力争国家政策性银行、全国性商业银行和更多的国外银行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创
造条件抓紧筹建齐鲁证券交易中心。积极发展会计师、律师、审计师事务所,资产
评信中心,经纪公司等中介机构。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完善市场法规,创造平等
竞争的环境。
以小城镇为依托,以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重点,以改革户籍制度为突破
口,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带动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县城和建制镇要加强交通、
通信、供水、供电、商业设施建设,联结大中城市,辐射广大农村,促进劳动力向
非农产业转移,争取今年转出100万人。进行县以下城镇户籍制度改革试点,鼓
励农民带技术、带资金进城、建城、兴城。
继续在放开搞活上下功夫,切实转换第三产业发展机制,使一些事业单位和企
业后勤服务走上市场。支持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允许其租赁、承包、兼并国有小
企业。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益。鼓励外商投资经营交通运输、房地产、科技开发、
信息咨询、旅游服务等项目。
(五)抓住机遇,加紧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今年,外贸外汇体制改革和国际经
济环境都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要抓住有利时机,坚持三外并举,扩大对外
开放,带动经济结构优化和素质的提高,促进区域经济国际化。
外贸工作努力实现四个突破:一是外贸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坚持统一政策、
放开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的发展方向,转换外贸企
业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外工贸公司、市地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多个积极性,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出口创汇的格局。二是在企业组织结构上取得突
破。发展一批国际化、实业化、集团化的综合贸易公司。以外贸企业为龙头,实行
工贸、农贸、技贸、商贸结合,建立出口基地,稳定出口货源。三是在全方位、多
元化开拓国际市场上取得突破。充分利用国外多种销售渠道,逐步形成自己的营销
网络。巩固传统市场,开拓南美、中东、非洲、东欧和独联体市场,发展与周边国
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四是在调整进出口产品结构上取得突破。今年石油、棉花等
大宗商品出口下降,弥补这一缺口,关键要推进以质取胜的战略,增加制成品特别
是机电产品出口,培植新兴大宗出口商品。坚持进出口结合,以出带进,以进养出,
保证外汇集中用于技术引进、重要物资和紧缺原材料的进口。
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技术含量和档次,从争取一般客户向争取国际大财团、大
商社和跨国公司转变;从吸引一般加工项目向吸引深加工、高新技术项目转变。加
强招商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落实配套资金,引导外资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大
中型企业技术改造和培植主导产业。提高利用外资的资金到位率、开业投产率和出
口创汇率。积极争取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外政府贷款和商业贷款,运用发行海外
股票、债券、融资租赁等方式,扩大利用外资渠道。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加强各
类开发区建设,发挥其窗口、辐射和带动功能。建立偿债基金,形成部门、地方和
企业借用国外贷款的自我约束机制,提高利用外资效益,保证借得到、用得好、还
得起,维护我省的对外形象和信誉。
坚持经贸结合,以经促贸的方针,支持有实力的外资公司、国有大中型企业和
高科技产业集团从事跨国经营。鼓励市地和企业建立海外信息、促销、筹资网络。
有些大中型企业的二手设备可以向经济欠发达国家转移,带动成套设备、技术和劳
务出口,促进经济技术合作。
(六)调整投资结构,改进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计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1100亿元,比上年实际增长26%。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960亿元,
增长32.7%,其中,国有单位500亿元,集体单位360亿元,个体100
亿元。在投资安排上,坚持“少新建,多改造”的方针,大幅度提高了技改投资的
比重,国有和集体单位基建、技改投资比例达到5∶5。
要把加强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控制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作为关系
改革、发展和稳定全局的大事来抓。一是优化投资结构,向技术改造倾斜,把工作
重点转到内涵提高上来。凡是能搞技改的就不搞新建,凡是能搞内涵提高的,就不
搞外延扩大,重点抓好现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和老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
省安排重点技改项目100个,投资25亿元。技改贷款占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总规
模的60%以上。二是集中资金保重点建设。对在建项目进行排队,优先保重点收
尾、投产和续建项目。对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也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集中
力量打歼灭战,避免盲目、重复建设。省里安排重点建设项目40个,总投资10
0亿元。采取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更多地吸引外资和社会投资。管好用好省基建
基金,增加我省重点建设资金。三是控制建设资金的源头,项目根据资金定,资金
跟着项目走。国家下达的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计划,是指令性计划,各级银行必须严
格执行,不得突破。预算内投资、贷款投资、债券投资、股票和利用国外投资都要
纳入宏观调控的范围。企业发行股票、债券要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坚决制止乱集资。
继续清理审核在建项目,从严审批新开工项目。新开工项目必须坚持三条原则:不
能搞无本投资,必须落实一定比例的资本金;不能挪用流动资金贷款搞投资;打足
铺底流动资金,流动资金不落实的不能开工。四是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政府垄
断土地一级市场,实行土地使用权有偿有限期出让制度。加强二级市场的管理,坚
决杜绝炒买炒卖地皮的现象。五是建立以实施产业政策为核心的政策体系。制定与
国家产业政策配套的地区发展政策,对违背产业政策的项目,省保留否决权。
(七)控制物价过快上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今年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比较
多。要高度重视物价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把物价上涨幅度控制在调控
目标之内,为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要精心组织,确保价格改革项
目顺利出台。今年国家重点提高粮食、棉花收购价格,提高原油、成品油和电力价
格,放开统配煤炭和化肥价格。省及市地权限内的调价措施,与中央出台的调价项
目错开时间,坚决纠正搭车涨价,层层加码的现象。努力保持市场供给和需求的总
量平衡,继续抓好“菜蓝子”工程,增加农副产品的有效供给。发挥国有商业主渠
道作用,调剂供求,平抑市价。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工作,普遍推行商品明码标价制
度。实施少数重要商品的提价备案、申报和定期审价制度。坚决落实国务院和省政
府决定取消的涉及农民的收费项目,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在发展经济、提高效益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城乡人民生活。争取城镇居民人
均生活费收入增加4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50元以上。完善劳动就
业服务体系,广开门路,更多地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引导经济欠发达地区剩余劳
动力到沿海地区从事劳务活动。逐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加快建设适合于中低档收
入居民的商品房。积极推进售、租、建全面配套的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商品化
步伐。
(八)振兴科技教育,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强化全社会的科技意识,
把重视科技、发展科技、依靠科技摆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大科技投入强度,按照
“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企业主动追求科技进步
的新机制、科技成果商品化的新机制和科研单位、科研人员面向市场的新机制,推
进科技、经济一体化。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组建科技型企业集
团。大力支持发展民营科技企业。加快培育技术市场,发展科技中介机构,强化科
研与生产结合的中间环节,重点扶持建设一批中试基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加
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重点抓好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和一批样板企业,培植生长
点,加快产业化步伐。组织实施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和“
八六三计划”。
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百年大计。要认真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增加各级财政用于教育事业的拨款,探索依靠社会力量办学的路子。深化教育改革,
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认真贯彻《教师法》,加强教师队伍建
设。继续抓好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学龄儿童入学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
育和特殊教育,搞好职工培训。高等学校要注重发展经济建设急需的边缘学科、综
合性新学科、新专业,加快培养外向型、复合型、专业型人才。计划安排省属高校
招生4.35万人,增长8.8%;省属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8万人,增长14.
3%。
认真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支持思想宣传、新闻出版、广播电
视和文学艺术事业的发展,增加出版数量,提高质量;加强传输手段和广播电视网
的建设,扩大覆盖率;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加快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繁荣活跃文化
市场。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改善训练条件,提高竞技运动水平,振兴山东体
育。发展农村合作医疗,鼓励兴办民营医院和私人诊所,逐步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
中西医结合、大中小医院配套的医疗卫生体系。
认真贯彻控制人口、保护土地、保护环境三大基本国策。坚持“三为主”的方
针,落实人口目标管理责任制,抓好优生优育工作,优化人口结构,提高人口素质。
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强化监督管理,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和工业
污染防治,抓好195个重点企业的污染治理,特别是小清河、南四湖、东平湖的
水污染治理,提高“三废”处理率。严格建设用地的计划管理,保持全省耕地面积
基本稳定。计划全省建设用地总规模38万亩,开发土地40万亩。
四、转变职能,深化计划和投资体制改革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还要积
极发挥计划手段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计划工作的性质、职能、
范围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要主动适应这种变化,更新观念,转变职能,深化计划和
投资体制改革,不断拓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领域,开创计划工作的新局面。
(一)建立新的投融资运行机制。投资体制改革重点要解决投资责任不清,建
设资金吃大锅饭,摊子过大、战线过长的问题。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基础上,
加强和改进对投资的宏观调控。抓紧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登记备案制度。严格执
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计划,不得突破,不得层层加码。全面推进项目责任制,逐步
做到先有业主,后定项目,业主对项目的筹资、设计、建设乃至经营管理、归还贷
款等全过程负责,建立起“谁投资,谁决策,谁负责”的投资风险机制。加快建立
以咨询、设计、审计、工程监理为主体的投资服务体系,形成公平竞争机制。要明
确划分省与市地、县各级政府以及企业的投资事权,哪一级的事情由哪一级来办。
竞争性项目,由企业自筹资金,自主决策,自担风险。公益性项目主要由各级政府
用预算内资金安排投资。基础性项目,按照项目大小,由各级政府筹措资金,组织
建设。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的引导和管理,鼓励外资用于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项目。
(二)建立指导性计划制度。要充分发挥计划的宏观性、战略性和导向性功能,
把工作重点转到搞好经济预测,规划重大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国土整治和重点
建设等方面来,综合协调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努力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优化经济
结构,为生产和经营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逐步建立和完善省级订货、储备和投放
制度,掌握必要的财力、物力,引导调控市场,保证宏观调控目标和任务的实现。
进一步减少年度计划指标和种类。今年省里编制的计划由22种减少为10种,将
各种计划合订为一本,加强了计划的政策性、指导性和预测性。今后要进一步提高
计划制定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广泛征求人大、政协、企业、社会团体和著名专
家、学者的意见,使计划的制定过程成为政府和社会各方面达成共识、协调行动的
过程。重视搞好中长期计划,集中力量,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抓紧制订山东省第
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长远发展规划。加强对经济走势的监测、预警和预报,
分季度、半年和年度向社会提供宏观经济信息。
(三)建立计划、财政、金融之间相互配合和制约的机制。财政、金融主要着
眼于近期发展的总量平衡,着重调节货币供应总量、经济结构和社会分配。计划主
要着眼于中长期的发展,优化布局,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需
要配套实施的经济政策。进一步加强计划、财政、金融之间的联系协调,形成合力,
提高宏观调控的统一性、及时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各位代表,1994年我省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只要我们在省
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全省人民,扎实
工作,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够圆满完成各项计划,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更快更
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