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开放初期的计划管理体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5&rec=438&run=13

〖1978-1984〗〖计划〗〖管理〗〖体制〗〖形式〗〖改革〗
1978年12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指出:“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
过于集中,应该有领导地大胆下放,让地方和工农业企业在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下有
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应该着手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把它们的大部分职权
转交给企业性的专业公司或联合公司;应该坚决实行按经济规律办事,重视价值规律
的作用,注意把政治工作和经济手段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干部和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山东省各级党委、政府遵循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
论和改革开放方针为指导, 突破过去长期存在的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
传统观念,开始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首先扩大农村基层生产单位的自主权。通过扩大农村社队的自主权, 发展到家
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巨大成就。继而在城市扩大国营企业自主权,实行利润留
成,提高固定资产折旧率等,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前题下, 进
一步发展了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同时,对商品流通体制开
始进行改革。大幅度地提高了农产品购销价格,扩大集市贸易和城市农副产品市场。
部分工业生产资料也开始作为商品进入市场, 生产企业自销和物资企业经销有了发
展。工业消费品实行计划收购、订购、选购、代购代销、联销、自销等多种购销形
式,逐步放开小商品价格,由市场自由调节。1983年进一步发展零售商业和服务业 ,
增加零售和服务网点。调整了部分重工业品的出厂价格和部分轻纺产品的出厂、销
售价格,下放了一批物价管理权限,对部分商品实行了浮动价格、工商协议价格, 初
步理顺了一些不合理的价格。随着地方工业的发展,中央允许地方经营外贸,组织进
出口,地方自有外汇由地方自行支配。利用外资方面,开始创办中外合资企业, 开展
补偿贸易、来料加工和装配业务。财政体制。从1980年开始实行“划分收支、分级
包干”,1981年改为“总额分成、分级包干、五年不变”,改变了多年来统收统支“
吃大锅饭”的状况。国家资产投资体制。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资金, 试行由国家财
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实行有偿使用。计划管理体制。 逐步实行以中长期计划为重
点的计划体系,把科技计划、经济计划和社会计划结合起来。从1982年起,由编制国
民经济计划改为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实行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
和国家指导下的市场调节三种管理形式。运用价格、税收、信贷、工资、奖励、财
政补贴等经济杠杆和经济政策措施指导经济活动。逐步建立和完善计划综合指标体
系。在工业交通方面,增加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计划,规定产品产量,品种,质量, 原材
料、燃料、动力消耗,劳动生产率,产品成本,利润,流动资金占用八项指标,实行省、
主管局和地、市三级管理。上述改革构取得了明显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