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计划的编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5&rec=370&run=13

〖1991〗〖国民经济〗〖过程〗〖内容〗〖社会〗〖发展〗〖计划〗
〖编制〗〖工作〗〖要求〗〖目标〗〖重点〗〖措施〗
山东省199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编制工作,于1990年8月初进行部署。
8月31日,省计委下达《关于编制山东省199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议计划的通
知》。至12月中旬,编制工作基本完成。12月17日,省政府在济南召开全省计划会
议,对1991年计划进行讨论研究,形成了《关于山东省199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草案)》。1991年2月13日,省政府发出《关于下达199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计划(草案)的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先按此安排1991年的计划工作。4月27日,
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山东省199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5月2
日,省计委下达了《关于山东省1991年各项计划草案作为正式计划执行的通知》。
《山东省199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内容:
1991年全省经济工作总的要求是,继续贯彻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方针,以提
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努力开拓和启动市场,推进技术
进步,加快结构调整,扩大对外开放,使国民经济逐步走上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的轨道,为实现“八五”和十年规划创造良好的开端。计划安排强调着重办好四件
事:一是动员各方面的力量进一步加强农业;二是扎扎实实地开展“质量、品种、
效益年”活动;三是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四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计划的主要目标是:
1.千方百计提高经济效益,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计划安排国民生产总值比
1990年增长7%,国民收入增长6.5%,农业总产值增长4%,工业总产值增长10%。
2.继续坚持和改进总量控制,保持投资规模和消费需求适度增长。计划安排地
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35亿元,比上年年初计划增长16.1%, 城乡居民的消
费水平继续有所提高。
3.保持财政、信贷收支基本平衡,控制物价上涨。计划安排财政收入增长5%,
银行信贷规模控制在国家计划之内,零售物价总指数上升幅度控制在6%以内。
4.积极利用国外资金,努力扩大出口创汇。计划安排出口创汇增长6%, 利用
外资5.96亿美元。
5.严格控制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5‰以内。
6.进一步发展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计划安排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重点:
1.继续大力加强农业
要高度重视并大力加强农业,立足抗灾夺丰收。重点保粮棉油增产,实现农业
全面发展。计划安排粮食总产量3450万吨,棉花总产量120万吨,花生总产量210万
吨。棉花一定要加大措施,确保完成140万公顷的种植计划。要全民动员, 大力开
展植树造林,计划安排造林面积16.6万公顷。畜牧业,要优化结构,发展适度规模
经营,计划安排肉类总产量210万吨。渔业,要积极发展水产养殖和海洋捕捞, 计
划安排水产品产量170万吨。 在计划安排上加强农业的措施:一是增加资金投入,
搞好综合开发,增强农业发展后劲。计划安排农业资金投入16亿元,比上年计划增
加1亿元。财政支农资金、农用信贷资金都有所增加。二是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省计划安排水利工程建设重点项目48个。三是坚持科技兴农方
针,推动农业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四是搞好支农工业的生产建设,抓好农业生产资
料的供应。计划安排化肥、农药、农膜、农用物资进口用汇,都比上年有所增加。
五是加强对乡镇企业的引导和支持,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计划安排乡镇企业总
产值增长12%,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3%。
2.保持工交生产稳定增长
把提高经济效益、改善企业素质放在首位,力争主要经济效益指标有明显改善,
质量、品种指标达到或超过历史最好水平。计划安排工业总产值增长10%,其中乡
及乡以上工业增长8%;地方预算内国营工业总产值增长5%。主要产品产量:原煤
6000万吨,原油3360万吨,发电量485亿千瓦小时,钢材170万吨,纯碱81.9万吨。
地方交通货运量3.38亿吨,邮电业务总量4.52亿元。工作措施主要是:进一步开拓
市场,扩大销售;强化企业管理,挖掘内部潜力;搞好企业的技术改造,加快技术
进步,计划安排地方全民技术改造投资38.4亿元,比上年年初计划增长16.4%;积
极推进工业结构调整,争取迈出重要的一步。
3.合理安排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切实加强重点建设
国家年初计划安排全省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235亿元, 比上年年初计
划增长16.1%。其中,全民所有制投资87.4亿元,集体所有制投资77.5亿元,个体
投资70亿元。在地方全民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29.7亿元,技术改造投资38.4亿元,
商品房建设投资13.5亿元,比上年计划都有增加。在投资方向上,对农业、能源、
交通、通信、重要原材料建设和出口创汇项目适度倾斜。在项目安排上,对收尾项
目、投产项目和续建项目,优先安排。地方全民基本建设投资中省预算内基本建设
投资,主要用于农林水利、科教文卫、城市基础设施和其他急需建设的项目。按合
理工期组织建设的重点项目12个,省重点项目30个,投资额41.5亿元,要确保完成。
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加强环境保护。要认真整顿建设秩序,提高投资效益。
4.努力扩大出口创汇,加快对外开放
计划安排出口商品收购总值增长10%,达到148亿元;出口创汇增长6%,达到
36.8亿美元。要加大措施,取得新的进展。一是改革外贸体制,扩大出口创汇。外
贸企业要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切实把外贸经营转到自负盈亏的新机制上来。进一
步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扩大轻纺、机电、化工、建材等工业制成品和深加工、高附
加值产品的出口。二是积极利用外资。计划安排利用外资总额5.96亿美元。三是管
好用好地方外汇。计划安排,全省外汇支出比上年增长6%。
5.争取财政收支平衡,努力搞活信贷资金
计划安排财政收入增长5%,当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要把增加财政收入的基
本立足点放在发展生产和提高效益上,同时,加强税收征管。财政支出要坚持从紧
的方针。金融工作重点,放在用足用好信贷规模、加速资金周转、提高使用效益上。
计划安排,年末存款余额达到1119亿元,比年初增加185亿元; 城乡居民储蓄达到
706.5亿元,增加131亿元;年末贷款余额达到1374亿元,增加206亿元。
6.繁荣市场,稳定物价,安排好人民生活和劳动就业
认真组织好人民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供应。全社会零售物价总指数上涨幅度控制
在6%。继续加强市场物价管理,制止乱涨价、乱收费。 争取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有
新的增长。地方全民职工工资总额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争取通过
各种形式安置就业人员40万人。
7.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扩大和搞活流通
要从解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分层次逐步展开。当前
以“三通”(商品流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为重点,特别要把流通搞活。要采取
积极的扶持措施,放宽放活政策,多渠道增加第三产业投入,适当调整第三产业的
价格和收费标准,加强对第三产业的组织领导。
8.进一步发展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
计划安排实施科技发展项目1380项,“火炬计划”项目100项, “星火计划”
项目250项,工业技术开发项目1200项, 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重点工业性试验项目
各10项,推广重大科技成果150项。加快威海、济南、青岛、烟台、 枣庄等五个高
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科技三项费用、科技事业费和科技基建投资安排2.24亿元,
比上年增长5.15%;专项安排贷款1000万元,用于工业性试验项目的开发。
继续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省属高等学校计划招生2.62万人,比上年增长2.4%;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计划招生4.7万人,增长5.1%;技工学校计划招生3.4万人, 增
长3%。计划安排省预算内用于教育的基本建设投资9507万元,增长2.1%;在财政
支出中,教育事业费22.38亿元,增长5.95%。
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努力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5‰之内。
9.广泛深入地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
要组织各行各业打一场质量、品种、效益的攻坚战,为完成全年各项计划奠定
良好的基础。一要广泛发动群众,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二要制定奋斗目标和保证
措施,层层抓好落实;三要密切结合部门和行业实际,明确主攻方向;四要加强组
织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10.积极完善和深化改革
农村改革,要继续稳定、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健全统分结合的
双层经营体制。继续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企业改革,要继续增强企业特别是国营
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宏观管理体制改革,要逐步建立以国家计划为主要依据的经济、
行政、法律手段综合配套的宏观调控体系和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