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改善人民生活和完善社会保障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5&rec=365&run=13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保障〗〖就业〗〖医疗〗
〖规划〗〖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2000〗〖卫生〗〖体育〗
计划到2000年,全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00元,衣、食、住、用、行在数
量和质量上有明显改善,人民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有较大提高,医疗卫生、社会
保障和生活环境有较大改善,平均期望寿命超过72岁。
1.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既要允许和支持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又
要防止两极分化。提倡先富帮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农民和职工收入,要在生
产发展和效益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增加。
2.多渠道、多形式安置就业,加强劳动保护
“八五”期间,全省城乡新增劳动力675万人,其中农村535万人,城镇140 万
人,加上“七五”待业的30万人,安置就业的任务相当繁重。必须认真搞好全社会
劳动力平衡,加强宏观管理,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在城镇,继续贯彻劳动部门介
绍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自谋职业相结合的方针,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企业
对富余劳动力要千方百计在内部自行消化,未达到劳动力年龄的,不准进入劳动就
业队伍。在农村,要使农业本身容纳更多的劳动力,同时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乡
镇企业,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防止大量人口流入城市。
要继续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无论老企业,还是新企业都要落
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控制和减少职业病,杜绝重大恶性事故。
3.正确引导消费,合理调整消费结构
吃的方面,逐步提高肉禽蛋奶和水产品等副食的比重;穿的方面,要以棉织品、
化纤混纺织品为主,提倡仿毛、仿真丝制品的消费,增加花色、款式,美化人民衣
着;用的方面,要引导人们提高消费水平和档次,提倡合理消费,使消费与生产相
适应;住的方面,在城市积极推行住宅商品化,加快住房制度改革的步伐,建立由
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结合解决住房建设资金的新机制。在农村,要加强对农民建
房的指导,搞好村庄建设,坚持房屋、道路、服务设施等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4.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中西医并重、城乡兼顾、面向农村的方针。到2000
年,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逐步完善城乡医疗卫生防治网。省级形成
医疗、预防、教学、科研相配套,技术比较先进的医疗卫生服务和技术指导中心。
市地、县形成以中小城市为依托,面向基层的地区性医疗和技术服务中心。加快重
点医院和县乡两级医院的建设。加强村卫生室的建设,扩大集体办医和合作医疗的
覆盖面,1995年村办卫生室达到90%以上。重点发展急需的产科、儿科、肿瘤传染
病等医院病床,1995年病床位数达到21万张,平均每千人2.4张。 城市要深入持久
地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农村要有步骤地解决改水和粪便无害化处理问题,1995
年,农村改水受益人口达到95%,2000年,达到100%。
5.振兴山东体育,增强人民体质
要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职工体育、农村体育、老年
体育和民族体育等活动。继续抓好学校体育工作,增加体育器材,搞好场地建设,
普遍增强学生体质。办好体育重点项目学校,使其成为培养高水平体育运动后备人
才的基地。加强专业运动队的建设和优秀教练员、运动员的培养,多出尖子人才。
加强体育科学训练和研究,有重点地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改善训练条件,改革训练
手段和方法,充分发挥优势,调整竞技项目结构,提高竞技水平,建立和发展体育
强项,实现全面振兴体育的目标。
6.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按照“有利生产,保障生活”的原则,建立健全各种类型的社会保险制度,改
进和完善社会福利、社会救济和优抚工作,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
推行职工退休费社会统筹办法,并不断完善、提高。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公费医疗和
劳保医疗制度。要广开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实行由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合
理负担。农村要积极兴办农村救灾合作保险和老年人保险事业,有条件的地方可实
行农民退休制度。发展城乡福利事业,安排好残疾人的生活、康复、教育和就业,
保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各级政府要统筹规划,筹集资金,建设福利工厂、福利院、
养老院、疗养院等社会福利设施。做好优抚工作,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
家属,优待军人家属,逐步提高优抚标准。妥善安排“五保户”。妥善解决老年人
的生活、娱乐、社会保障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