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5&rec=363&run=13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第八个〗〖五年计划〗
〖1991-2000〗〖经济体制〗〖改革〗〖企业〗〖市场〗〖宏观调控〗
1.继续改革企业体制
“八五”期间,把增强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作为整个经济体制
改革的中心环节,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
营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把企业完成国家计划、技术进步、
资金利税率、国有资产的完整和增值作为承包的重要内容和考核指标。继续深化企
业领导体制和企业内部改革。逐步完善企业折旧制度,适当提高折旧率。积极发展
企业集团,促进企业组织结构合理化。
2.建立和健全市场体系
完善消费资料市场,扩大生产资料市场,发展资金市场、技术市场、劳务市场、
信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在国家指导和管理下,逐步建立高效、畅通、可调控的统
一市场体系。
3.逐步完善宏观调控制度
继续改进和完善计划、投资、财政、金融、外贸、劳动工资等管理体制,理顺
经济关系,逐步建立以国家计划为主要依据,经济、行政、法律手段综合配套的宏
观调控体系。
计划体制改革。根据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调整指令性计划、指
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和比重。国民经济发展目标、总量控制、重大结构和布
局调整,以及关系全局的重大经济活动等,主要发挥计划的作用。企业大量的生产
经营活动,一般性建设和技术改造,主要由市场调节。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
的生产和流通,主要实行指令性计划;对其它产品,主要实行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
节。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结构、重要项目建设及其布点,实行政府决策和计划管
理。
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强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计划管理,适当集中基本
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审批权限。逐步改变现行的按限额划分投资项目审批权的办法,
实行按产业政策、分行业确定投资审批权限及其相应的管理制度。
财政体制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实行分税制,“八五”期间,继续实行财政包干
体制。
金融体制改革。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合理确定信贷资金投向,有效地运用利
率等金融杠杆,促进国民经济的总量平衡和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强人民银行宏观调
控职能,加强人民银行对专业银行的归口领导和管理。
外贸、外汇体制改革。要逐步走上统一政策,平等竞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联合统一对外的轨道。继续实行由省外贸部门统负盈亏的
总承包,适当集中地方留成外汇,实行有偿使用,逐步完善外汇市场。
劳动工资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国家宏观指导,企业自主用工,多种形式并
存,全员劳动合同”的劳动制度。建立健全工资总量调控机制和工资的正常增长机
制。在企业,逐步实行以岗位技能工资制为主要形式的内部分配制度;在党政机关
和事业单位,逐步建立符合各自特点的工资制度。
以国家计划为主要依据,建立综合配套的宏观调控体系。对重大政策措施和建
设项目,要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和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经济信息和经济监督系统。
抓紧制定地方性经济法规,把经济管理纳入法制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