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986年计划执行情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5&rec=340&run=13

〖问题〗〖1986〗〖计划〗〖执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
1986年,全省人民认真贯彻执行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使建设和改革都继
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形势。经过全省人民的努力,胜利完成了全省1986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为全面实现“七五”计划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1.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状况有所改善。1984年末至1985年一度出现的经
济过热现象初步得以调整,整个国民经济纳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全省社会总产值达
到1217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工农业总产值9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1
.4%;国民收入495亿元,比上年增长7.6%;国民生产总值588亿元,比上年增长8.
6%,均超额完成了计划。在总供给增长的同时,总需求的过快增长初步得到抑制。
地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7.5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全民所有制投资46
.4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均低于上年增长速度。信贷支出保持了正常增长,市
场物价趋向稳定。
2.农村经济有了新的发展。在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250万
吨,创历史最高水平,比计划超产150万吨,比上年增产112.5万吨。棉花、花生等
主要经济作物,由于受灾严重和面积减少,产量比上年下降。林、牧、副、渔各业
都有较大的发展,产值比上年增长6.4%。由于经济作物减产较大, 农业总产值完
成277.4亿元,比上年仅增长0.3%,没有完成计划。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680.8 亿
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服务业产值比上
年增长34.8%,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41.8%上升到47.7%。
3.工业生产保持了适度的增长速度,轻重工业继续协调发展。全年工业总产值
达到7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不包括村办工业增长9.5%,超额完成全年计
划。适销对路的消费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较快。饮料酒、呢绒、纱、布、
彩色电视机、照相机、家用电冰箱等分别比上年增长12.4%到2.2倍; 发电量达到
300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4.5%;钢和成品钢材产量分别达到141.4万吨和110
.9万吨,比上年增长13.1%和13%。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也都超额完成了计划。
4.投资结构有所调整,重点建设得到加强。在全民所有制基本建设投资中,生
产性投资所占比重由上年的68.4%上升为71%,非生产性投资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1.
6%下降为29%。投资结构不合理的状况有所改善。由于采取了“保、缓、 放”的
措施,加快了重点建设进度。1986年,全省在建的45个大中型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
资计划的98%,其中按合理工期组织建设的11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
划的115%。新增主要生产能力:煤炭开采339万吨,石油开采600万吨, 发电装机
35.1万千瓦,水泥126万吨,港口码头吞吐量20万吨。 企业技术改造有新的进展。
全年建成投产的全民所有制更新改造项目1791个,新增固定资产19.8亿元。
5.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继续扩大,地方外贸出口有较大增长。由于省政府进一步
采取了鼓励出口创汇的政策措施,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出口创汇稳定增长。扣
除石油外的其它产品出口额达到16.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利用外资和引进技
术有新的发展。青岛、烟台两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快,部分合资
项目已建成投产。
6.科学、教育、文化、卫生、 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全省取得重要科技成果
1337项,比上年增加141项;安排落实“星火计划”项目336个,对振兴山东经济,
促进科技进步,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在校研究生2280人,比上
年增长29.8%;普通高校在校学生达到9.2万人,比上年增加9000人; 中等职业技
术学校在校生11.4万人,比上年增加1.9万人。城乡人民的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
医院病床达到13.8万张,比上年增长4%。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在国际国内比赛中
取得了可喜成绩,涌现出优秀运动员790人,比上年增加190人。新闻、出版、广播、
电影、文学艺术都有较大发展。
7.人民生活水平有新的提高。1986年全省城市居民平均每人可用于生活费的收
入达到807.4元,比上年增长15%,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收入增长9.5%。农民
人均纯收入达到449.3元,比上年增长10.1%,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8.1%。
城乡市场繁荣,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城乡人民储蓄
存款年末余额达到175.6亿元,比上年增长34.9%。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8.85‰。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仍然过大,投资
效益下降;二是消费需求仍然增长过快,职工工资增长超过了国民收入和劳动生产
率的增长;三是工业生产经济效益不够理想,产成品资金占压增加较多;四是财政
支出增长过猛,全年财政收支难以平衡。出现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