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984年计划执行情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5&rec=318&run=13

〖1984〗〖计划〗〖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社会〗
1984年,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贯彻执行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方针,国民
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生产大幅度增长,基本建设进度加
快,对外贸易不断扩大,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城乡市场繁荣兴旺,人民生活进一步
改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计划指标都完成和超额完成
了全年计划,胜利实现了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力争提前一年完成“六五”计
划的任务。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地方财政收入、社会商品零售额、
外贸出口总值、大学生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农民纯收入和职工平均工资等都已超额
完成“六五”计划指标。社会总产值达到932.6亿元,完成计划的115%,比1983年
增长17.6%;国民收入417.6亿元,完成计划的109.8%,比1983年增长18.7%;工
农业总产值772.8亿元,比1983年增长15.9%。
农村改革继续深入,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断完善,各种专业户、新经济联合体不
断涌现,推动了农村生产经营全面发展。粮食、棉花、花生产量又创新水平。农业
总产值达到316.6亿元,完成计划的121.8%,比1983年增长21.4 %。 粮食总产量
3040万吨,比上年增长12.6%;棉花172.5万吨,增长40.8%;花生180万吨,增长
20%。多种经营和乡镇企业发展加快,乡镇企业总收入达到173.5亿元,增长56%。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经济效益逐步提高。工业总产值完成456.2亿元, 完成计
划的108.6%,比1983年增长12.5%。其中轻工业250.6亿元,完成计划的108 %,
增长11.6%;重工业205.6亿元,完成计划的109.4%,增长13.6%。能源、原材料
和消费品生产有较大增长。特别是胜利油田的原油产量达到了2300万吨,增长25.3
%,创历史最高水平。经济体制改革给企业带来了活力,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
财政收入完成53.6亿元,增长7.7%;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税增长13.6%;
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8.5%。许多工业品质量提高,有38种产品获国家质量奖,175
种产品被评为部优质品,是历年来获得优质品最多的一年。越来越多的企业由生产
型转向经营开拓型。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发生变化,技术改造得到加强,重点建设继续得到保证。全
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7.1亿元,其中技术改造和其它固定资产投资33.5亿元,增长
37.8%,重基建、轻改造的局面得到较大改变。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3.6 亿元, 比
1983年增长35.5%。能源、交通和科技文教卫生方面完成的投资有较大增加,占投
资总额的比重达到68%以上。特别是科技文教卫生投资增加较多,达3.2亿元, 增
长51%。基本建设和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全省按合理工期组织建设的
以能源交通为中心的10个重点项目,计划完成的情况都好于全省平均水平。大中型
项目的建设进度也达到了计划要求。
对外开放取得新的进展,对外经济贸易进一步扩大。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比上年
增长3.2倍,其中吸收国外直接投资增长59.8%。出口商品总值完成22.9 亿美元,
增加4.9亿美元,增长26.6%,是近几年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 换汇成本有所降
低,外贸亏损减少。青岛、烟台两个开放城市以及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作已初步展
开。
科技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新的成绩。全年取得重要科技成
果997项,完成重点攻关项目54个。高等学校招生2.5万人,比1983年增加0.5万人,
在校生6.6万人,增加1.1万人。文化、卫生、体育、广播、新闻、出版、电视等事
业,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方面发挥了积
极作用。
城乡市场繁荣,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省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235.4 亿元,
比1983年增长15.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4.2元,增长9.9%。城镇安置待业人
员15.1万人。职工平均货币工资达到986元,增长25%,扣除价格上升因素, 实际
工资仍有较大提高。
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能源和主要原材料供应一直很
紧张;二是棉花生产供求悬殊,库存过大,占压资金过多;三是消费品生产不适应
市场变化的需要,特别是中高档商品供应紧张;四是货币投入过多,贷款增加过猛,
消费基金主要是工资性支出增长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