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第六个五年计划执行情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5&rec=302&run=13

〖第六个〗〖五年计划〗〖执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
“六五”期间,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集中
力量解决重大比例失调和经济领域长期积累下来的问题,推行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
制,坚持改革、开放、搞活,推动了生产力的全面发展,全面完成了经济和社会发
展计划。
(一)国民经济以较高的速度持续稳定增长。1985 年, 全省工农业总产值达到
894.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1.3%;国民收入达到47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1.8%;
财政收入达到67.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1.4%。都超过了“保五争六”的计划要求,
也高于1953年到1980年28年间的平均增长速度。
(二)经过几年的调整,改变了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严重失调的局面。农业、
轻工业发展加快,比重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所占比重由1980
年的29.4%,1985年提高到39.6%;轻重工业比例由51∶49,调整到55∶45。积累
和消费的比例关系有所改善,年平均积累率29.3%,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基本同步
增长,促进了生产的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五年间,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基本同步增长;每个
社会劳动者创造的国民收入平均每年提高8%; 每百元积累增加的国民收入由“五
五”时期的40.1元增加到57元;单位产值能源消耗逐年下降,1985年万元国民收入
能耗比1980年降低28.8%,五年累计节约标准煤 827 万吨; 财政收入逐年增长,
1985年实现了当年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四)农村经济全面高涨。1985年,农业总产值达到353.8亿元, 平均每年增长
12.8%;粮食、棉花、油料、果品、水产品、肉类等农副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提
前达到“六五”计划的要求,创历史最高生产水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重要
的一步,在农业稳步增长的同时,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服务业等产业
的发展显著加快。1985年底,全省乡村企业总数达76.7万个,从业人员657.8万人,
占农村劳动力的22.6%,已成为繁荣农村经济、吸收剩余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的
支柱力量。农业内部结构也发生积极变化,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
的比重有所提高。
(五)工业生产协调发展。1985年,全省工业总产值达到540.6亿元, 平均每年
增长10.3%。其中,轻工业总产值达到296.6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1.9%, 消费品
供不应求的局面有了较大改变;重工业认真调整服务方向,在新的基础上稳定发展,
1985年产值达到24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8.6%。能源和主要原材料生产得到加强,
机械、电子等行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有新的提高,有力地支持了农业、轻纺工
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改造。
(六)国民经济发展的后劲有所增强。“六五”期间,全省全民所有制单位完成
基本建设投资152.1亿元,新增固定资产105.6亿元。以能源交通为中心的重点建设
取得较大进展,形成了一批新的生产能力。五年累计,新增原油开采能力1185万吨,
原煤开采能力1013万吨,发电装机容量126.9万千瓦,新增铁路正线铺轨里程578公
里,新建改建公路4300公里,增加港口吞吐能力2150万吨。技术改造投资比“五五”
期间增长2.5倍,使企业的技术装备状况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
(七)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城乡商品货源日益充裕,全省
社会商品零售额1985年达到271.9亿元,比1980年增长89.5%,平均每年增长13. 6
%。吃、穿、用三大类商品零售额全面上升。流通领域的改革继续深入,流通渠道
不断扩大。到1985年底,全省零售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经营网点达到89万个,从
业人数222万人,分别比1980年增长3.4倍和1.7倍。城乡集市贸易迅速发展, 成交
额成倍增长。
(八)对外开放取得较大进展。1985年全省出口商品总值达到26.6亿美元,平均
每年增长8.7%,居全国第4位。五年累计,出口创汇103亿美元, 比“五五”时期
翻了一番。利用外资和技术引进项目1200多个。青岛、烟台两个开发区正在逐步形
成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出口也取得新的进展。省内外
横向经济联系不断扩大,已达成经济技术协作项目5500多个。
(九)科技教育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六五”期间,用于科技教育方面的投资逐
年增加,科技队伍日益壮大。1985年全省专业技术人员达到63.5万人,比1980年增
加27.5万人。五年内,全省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4606项,并逐步得到推广应用。全
省普通高等学校五年累计毕业学生7.73万人,1985年在校学生达到8. 5 万人, 比
1980年增加63%,平均每年增长12%。成人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也有很大
发展。
(十)人民生活有较大的改善。全省职工平均工资由1980年的 745. 4 元增加到
1985年的107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按老口径计算由216元增加到419元,扣除物价上
涨因素,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7.9%。到1985年末, 城乡居民储蓄
存款余额达到130.2亿元,比1980年增长3.5倍。五年全省城镇安置就业人员150 万
人。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由1980年的5.7平方米增加到1985年的7.1平方米;农民
人均住房面积由11平方米增加到15平方米。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制约因素,主要是:农业抗灾能力差,基础不
够稳固;工业技术进步不快,经营管理水平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够合理;能
源、原材料、水资源仍然十分紧张;交通和邮电通信严重落后,流通渠道不畅,基
础设施不足;资金、外汇短缺,人才不足,技术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