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农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5&rec=290&run=13

〖农业〗〖公社企业〗〖饲料〗〖国民经济〗〖计划〗〖编制〗〖内容〗
〖社会〗〖第六个〗〖五年计划〗〖基本建设〗〖技术改造〗
〖生产责任〗〖技术改造〗〖生产责任制〗
继续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发展多种经营,
着重发展饲养业和林果业。要严格控制农村人口的增长,十分爱惜耕地,合理利用
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继续进行农业技术
改造,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道路,促进农业向着较大规模的
商品生产和现代化转化,振兴农村经济。
(1)种植业。要首先搞好粮食生产,保持粮食总产量的稳定增长, 同时继续发
展经济作物。计划1985年粮食产量达到2600万吨,平均每年增长1.8%; 棉花产量
达到100万吨,平均每年增长13.3%;油料产量达到156.5万吨,平均每年增长1. 8
%;烤烟产量20万吨,平均每年增长5%。无论粮食或经济作物的发展, 都要依靠
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林业。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在山区,要搞好封山育林、育草,保持水土,
涵养水源。在平原,要广泛植树,实行田间林网化,有条件的地方,要发展桐粮间
作、枣粮间作和桑粮间作。“六五”期间,计划造林33.3万公顷,“四旁”植树12.
5亿株,干鲜果品总产量由152.5万吨增加到190万吨。
(3)畜牧业。实行农林牧相结合,充分运用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畜牧业。 在保
持生猪稳定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牛、羊、兔、鸡、鹅等畜禽,增加畜禽和奶蛋的
商品量。计划到1985年,生猪存栏数稳定在2000万头左右;大牲畜存养量达到 390
万头,比“五五”末增长12.5%。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相应地发展饲料加工、畜产
品加工以及必要的冷藏设施。
(4)副业。主要是充分利用当地原料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发挥专业户、 重点户
和能工巧匠的特长,搞好农副产品粗加工和其他劳动密集型的工艺品生产,发展农
村建筑业和地方建材的生产,发展农村商业、运输业、修理业和各种服务业。计划
到1985年,副业产值达到4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8%。
(5)渔业。要坚持以养殖为主、养捕结合、全面发展的方针, 大力发展海水和
淡水养殖业,保护近海资源,稳定捕捞产量。到1985年,全省水产品产量增加到65
万吨,比1980年增长12.1%。
(6)公社企业。要在二三年内普遍进行一次整顿,端正发展方向, 明确发展重
点,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实行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要立足当地资源和市场,坚
持在种养的基础上进行农副土特产品初级加工。到1985年,公社工业产值由1980年
的29.4亿元增加到4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6.4%。
(7)饲料工业。要摆在重要地位,使其有较大的发展。 有条件的县都要尽快建
设起一二个饲料加工厂。
(8)农业基本建设。要以抗旱防涝、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为
中心,实行国家扶持和群众自办相结合,加强农业基本建设。搞好现有工程和农业
水利设施的配套,有重点有步骤地改造低产田和中产田,实行计划用水、科学用水,
改善水利灌溉条件,提高水的利用率。“六五”后三年,争取每年扩大灌溉面积4
.66万公顷以上,到1985年,有效灌溉面积达到466.6万公顷。在国家统一安排下,
抓紧建设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继续搞好南四湖治理、韩庄运河扩大及沂沭河
洪水东调工程。
(9)农业技术改造。适应农村经济和组织结构的变化, “六五”后三年要调整
农业机械化的部署。在充分发挥现有农业机械作用的同时,着重发展小型、多用、
优质、价廉的农业机械,发展喷灌、滴灌,增加优质氮肥、磷肥和复合肥料的生产
供应。尽快发展高效、安全、经济的农药新品种。增加农村用电,争取1985年农村
用电量达到40亿千瓦小时左右,平均每公顷耕地540千瓦小时,比1980年增加255千
瓦小时。
(10)农业生产责任制。要全面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
的规定,稳定和完善以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力发展专业户、
重点户,并允许多种责任制形式同时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