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980年计划执行情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5&rec=282&run=13

〖1980〗〖计划〗〖执行〗〖困难〗〖发展〗〖国民经济〗
1980年,经过继续贯彻调整、整顿、充实、提高的方针,全省国民经济和各项
事业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农村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获
得了全面丰收。1980年农业总产值达到134.66亿元,比上年增长8.9%。 粮食总产
量达到2384万吨,虽比上年减少3.6%,仍是建国以来第二个高产年。 棉花生产,
由于实行联产承包,较大幅度地调增了收购价格,种植面积扩大,总产量跃增为53.
7万吨,比上年增长2.2倍,比历史最好水平翻了一番。花生总产量140.4万吨, 比
上年增长32.5%,创历史最高水平。多种经营和家庭副业有较大发展。整个农村经
济活跃,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工业战线在调整中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全省工业总产值完成322.9 亿元,
比上年增长8.4%。轻工业总产值达到1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3%;重工业放慢
了增长速度,总产值158.4亿元,基本维持上年水平。 轻重工业的比重发生了较大
的变化:轻工业比重由上年的46.7%上升到50.9%,重工业由53.3%下降到49.1%。
许多重要的生活消费品增长幅度都比较大。电视机、收音机增长1倍以上, 化纤、
麻袋、食糖、皮鞋、服装、钢木家具、缝纫机、自行车、表、保温瓶等增长30~40
%以上。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降低消耗和扭亏增盈方面,都取得了明
显的效果。
基本建设战线的调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省完成投资总额26.5亿元,比上
年增加1.6亿元。其中,国家预算内投资完成10.7亿元,比上年减少34.3%;国内外
贷款投资完成7.3亿元,比上年增加6倍;自筹投资完成8.7亿元,比上年增加0.2%。
在基本建设中,继续调整了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建设的比重,生产性建设占72.7%,
非生产性建设占27.3%。全省10万元以上的施工项目3147个,建成投产项目1461个,
占施工项目的46.4%,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省确定保投产的49个项目, 建成和
基本建成的40个。百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经过清理,已停缓建112项,压缩投资4亿
元。
财政收支,在实施国家各项重大调整改革措施,减收增支因素比上年增加的情
况下,收入有所增长,支出有所节减。财政收入完成48.1亿元,比上年增长3.5%,
中央财政收入增长2.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6%。财政支出29.2亿元,节减1. 1
亿元,加上上年结转下年度的支出1.9亿元,则超支1.1亿元。
城乡市场活跃,对外贸易继续扩大。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完成143.50亿元,比上
年增长21%,其中居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3%。出口商品收购总值完成27.9亿元,
比上年增长19.6%;出口总值17.6亿美元,超额完成年计划19.9%,比上年增长35
%。
教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高等学校招生14402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28137人,
技工学校招生15815人,都比上年有所增加。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有了一定进展, 大
中小学的教学质量有了新的提高。科学、文化、卫生、体育、新闻、广播、出版等
事业都有发展和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7.5‰,比上年降低3.3个千分点。
人民生活继续有所改善。由于农业丰收,社员从集体分配的收入,全省每人平
均达到105元,比上年增加20元以上。西北四区社员的平均收入, 已接近全省的平
均水平。全民所有制职工的平均工资达到774元,比上年增加110元;集体所有制职
工的平均工资也有相应的增长。城镇就业面继续扩大,全省安置就业人员达30万人。
职工居住条件继续有所改善,全省施工住宅面积619万平方米,竣工379万平方米,
约有8万户城镇职工搬进了新居。
全省经济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少严重的困难。主要是:财政连续两年出现赤字,
1979年赤字7400万元,1980年赤字1.9亿元,货币投放过多,市场物价不稳定, 年
末市场货币流通量比上年增加9.3亿元,增长56.7%,不少商品价格上涨。 基本建
设规模仍然过大,战线过长,有些方面重复建设,盲目建设,浪费很大,粮食购销
呈现逆差。能源供需存在缺口。城镇劳动就业压力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