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75年计划的编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5&rec=250&run=13

〖1975〗〖计划〗〖编制〗〖过程〗〖内容〗〖国民经济〗
1975年国民经济计划的编制工作从1975年1月份开始,1975年1月12~17日,山
东省革命委员会召开了全省计划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国计划会议精神,省革委计委
主任高启云作了《山东省1975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意见》的报告,省革委副主任 (
军代表)张 秀作了会议总结,会议讨论安排了全省1975年计划, 还讨论了开展增
产节约和清仓查库工作。会后,省革委计委于同年2月9日向国家计划委员会作了汇
报。4月28日省革委计委发出《关于印发1975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通知》, 下
达了1975年计划。
1975年1月13日高启云在全省计划会议上所作的《山东省1975 年国民经济计划
安排意见》的主要内容如下:
1975年要继续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为纲,以毛泽东主席关于安定、团结的重要
指示为指针,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进一步搞好上层建筑各个领
域的革命,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多快好省地发展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要继
续贯彻落实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备战、备荒、为人民”,“深挖洞、广积粮、不称
霸”的伟大战略方针,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切
实按照农、轻、重的次序安排国民经济计划。要全党动手,大办农业,以最大的决
心和干劲,夺取农业丰收,力争全省粮食上《纲要》。要使轻工业有一个较大的增
长,尽快全面改变市场供应状况。要加强基础工业,特别要下大力尽快把煤炭、钢
铁生产抓上去。要进一步改善交通运输状况,保证全省铁路运输畅通。
1.夺取农业丰收,力争实现全省粮食上《纲要》
要坚持“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动员全省人民围绕实现粮食上《纲要》
打一场硬仗,并带动经济作物和林、牧、副、渔各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1975年,
计划安排粮食总产量1850万吨,争取实现全省粮食上《纲要》,达到1925万吨以上。
为实现这一要求,当前要着重抓好麦田管理,力争夏季粮食产量达到600万吨以上。
计划安排棉花总产量27.75万吨,花生90万吨,烤烟16.75万吨。经济作物的播种面
积维持原水平,努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要更加深入地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要发动群众,大力进行以改土、整
地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积极发展机井灌溉,切实搞好水库、引河、引黄灌区配
套,继续进行黄、淮、海河流域治理。计划新打机井5万眼, 增加旱涝保收稳产高
产田40万公顷,扩大水浇地46.67 万公顷。 大搞养猪积肥, 生猪年末存养量计划
1620万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改革耕作制度,大搞间作套种,推广优良品种。
管好、用好农业机械和水利设施。各行各业都要大力支援农业,特别是工业部门要
把支农放在首位。化肥,计划生产242万吨。大化肥厂的建设, 要集中力量确保辛
店30万吨合成氨厂的建成。要抓好鲁南化肥厂的收尾和济南化肥厂第一期扩建工程。
小合成氨厂,计划改造35套,新建4套。进一步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步伐。1975 年要
重点抓好拖拉机的生产建设。计划安排生产拖拉机5400台,小拖拉机7600台。排灌
机械安排103.04万千瓦。优先安排农机维修和配件的生产。
2.加速轻工业的发展,努力增加产量,提高质量
计划安排轻工业系统的总产值68亿元。主要轻工业产品,计划安排棉纱91万件,
棉布7.28亿米,卷烟、饮料酒、火柴、自行车、缝纫机、钟表、合成洗涤剂等产品,
都比1974年有较大增加。组织好协作,充分发挥已有企业的潜力,开展技术革新,
按产品、按行业组织协作,有步骤、有重点、分期分批地进行技术改造。1974年用
于轻工业的基本建设投资和改造资金,约在8000万元左右。要大力抓好自行车、缝
纫机、手表“三大件”的生产建设,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形成年产自行车 100
万辆,缝纫机100万架,手表100万只的生产能力。要千方百计开辟轻工业的原料来
源。计划用于轻工业的原料、材料、燃料,要逐个企业落实兑现,不准挪用。
3.加强基础工业,尽快突破煤、钢、运三个薄弱环节
1975年要继续把工作重点放在抓好煤炭、钢铁生产,抓好交通运输方面。①煤
炭生产,计划安排2600万吨,其中中央统配矿1818万吨,省统配矿397万吨, 小煤
窑385万吨。要狠抓煤炭工业的基础工作,切实搞好设备、巷道、 工作面的维护保
养,加强开拓掘进,扩大“三个煤量”,保持合理的采掘比例。②钢铁生产,计划
安排钢53万吨,生铁95万吨,钢材41.8万吨。全省钢铁工业生产建设中,最突出的
问题,仍然是矿山跟不上。1975年计划安排铁矿石210万吨,必须下决心狠抓矿山,
大打矿山之仗。要进一步加强矿山建设的领导,加强矿山地质勘探工作。钢铁工业
的基本建设投资主要用于矿山建设。在抓好重点矿山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群众办矿。
钢铁冶炼工业,要有计划地对已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已有高炉、转炉和
轧钢机的作用。③加强交通运输,迅速改变被动局面。千方百计保证铁路干线的畅
通,同时,狠抓装卸和短途搬运,积极发展装卸、搬运机械化。地方交通要充分挖
掘潜力,加速车船周转。要把民间运输力量组织好,以补充运力的不足。④机械工
业,要进一步转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实行统一规划,合理调整,组织起来,
分工协作,更好地为农业机械化服务,为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服务。要加
强技术改造,提高工艺水平和设备成套水平,增加短线、缺门产品的生产,发展大
型、精密和高效专业机床的生产。认真抓好电影、电视、医疗机械和电子工业的生
产建设。严格控制计划外一般通用机械的生产。
4.加强国防工业生产建设,切实搞好军民结合
5.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1975年国家安排山东省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1.4亿元,其中,属于中央直接安排
和建议安排的8.51亿元,比1974年增加1.4亿元;由地方安排的2.89亿元,比 1974
年减少1.2亿元。首先要集中力量保证完成国家安排的油田、东营~南京输油管线、
30万吨合成氨厂、煤矿、港口、铁路、电厂等重点项目。省计划安排的13个大中型
项目,重点保济南化肥厂第一期工程续建,鲁南化肥厂收尾,山东拖拉机厂的续建
和配套,烟台电厂5万千瓦机组和莱芜电厂三号12.5万千瓦机组投产, 以及淄博化
纤厂的建设。莱钢和济钢,重点保矿山和必要的配套工程,停建莱钢的炼钢部分和
济钢的第三号255立方米高炉。地方“五小”工业,国家补助2240万元, 省财政再
拿出3000万元,主要用于小煤炭、小化肥、小钢铁、小农机的建设和改造。地方和
企业的自筹项目更要严格控制,主要用于已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不经省里批准一律
不准上新项目。要注意适当安排城市公用事业和职工宿舍的建设。要严禁擅自搞楼
堂馆所,严禁利用建仓库、盖宿舍的名义,搞礼堂、办公室和其他非生产性建设。
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工作,认真抓好“三废”治理。新的基本建设项目,在设计和施
工中必须有“三废”处理的方案。现有“三废”危害较大的企业,要有计划、有重
点地进行治理。
6.安排好城乡市场和人民生活
要贯彻执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商业工作,努
力做好工农业产品收购、调运和分配工作,积极扩大货源,组织好日用工业品下乡,
千方百计搞好城市、工矿区蔬菜副食品供应。积极发展对外贸易。1975年外贸出口
商品收购总值计划安排12.8亿元。
7.努力做好财政收支和信贷工作
1975年国家计划安排全省财政收入46.2亿元,支出17.3亿元。所有企业都要加
强经济核算,努力增产节约,降低成本,增加收入。财政支出要本着打紧的精神安
排,反对铺张浪费。地方机动财力,应当主要用于农业和支援农业。要严格财经纪
律。
8.积极做好劳动力的调剂挖潜工作,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9.深入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大搞技术革新
10.积极发展教育、卫生事业
要把普及农村小学五年教育、发展“七·二一”工人大学、“五·七”大学和
“五·七”学校,以及改造、加强普通高等学校,作为1975年发展教育事业的重点。
同时,进一步加强中等教育,逐步在城市普及10年教育,农村有条件的地区普及 7
年教育,广泛开展工农和下乡知识青年的业余教育,大办农村政治夜校。1975年全
省高等学校计划招生7660人,厂办大学招生1500人,“五. 七”大学和“五·七”
学校招生3.7万人,中等专业学校招生2万人,技工学校招生3500人。继续做好知识
青年上山下乡工作。1975年全省将有20多万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狠抓地方病、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进一步巩
固和发展赤脚医生、合作医疗。
11.大力开展计划生育
1975年计划要求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14‰以下。
12.地质、邮电、文化、出版、体育、电影、电视、广播等事业,1975 年都要
有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