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主要内容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5&rec=233&run=13

〖第四个〗〖五年计划〗〖编制〗〖工业〗〖农业〗〖发展〗
〖措施〗〖地方〗
1971年9月24日, 省革委生产指挥部计划办公室编制的《山东省第四个五年国
民经济计划纲要(第四稿)》的主要内容如下:
1.以阶级斗争为纲,以战备为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新飞跃
山东地处国防前线,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必须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主席提出
的“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和“要准备打仗”的战斗号令。根据中
央“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山东要加强国防工业、农业和基础工业的建设,建立小
而全的适应独立作战的经济体系”的要求,抢时间,争速度,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充
分准备,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各项战斗任务。
第四个五年,必须全面地贯彻执行毛泽东主席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发展国民经
济的总方针,坚决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方针和关于《
鞍钢宪法》的批示。坚决贯彻土洋并举、大中小并举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一
手抓农业,一手抓国防,特别要加强基础工业,促进国民经济的新飞跃。
全省第四个五年计划,总的奋斗目标是:农业上《纲要》,工业要跃进,基本
建成独立作战区的经济体系。
1975年农业、工业总产值和主要产品产量计划指标是:工农业总产值330亿元,
比1970年增长84%,平均每年递增13%。农业总产值80亿元,比1970年增长44%,
平均每年递增7.6%。粮食2000~2100万吨,比1970年增长34~41%, 平均每年递
增6~7%;棉花37.5万吨,比1970年增长38%,平均每年递增6.6%;花生120万吨,
比1970年增长55%,平均每年递增9%。工业总产值250亿元,比1970年增长1 倍,
平均每年递增15%。钢115~125万吨,比1970年增长3.6~4倍,平均每年增加18~
20万吨;生铁180~200万吨,比1970年增长2.1~2.4倍,平均每年增加24~28万吨;
铁矿石470~500万吨,比1970年增长2~2.2倍,平均每年增加63~69万吨;钢材70
~80万吨,比1970年增长1.4~1.8倍,平均每年增加8~10万吨;10种有色金属3.5
万吨,比1970年增加37%;煤3500万吨,比1970年增长54%;原油2000 万吨, 比
1970年增长3.3倍;发电量130亿千瓦小时,比1970年增长1.4倍;水泥300万吨,比
1970年增长1.7倍;机床1.2万台,比1970年增长41%;汽车8000辆,比1970年增长
3倍以上;农用排灌动力58.88万千瓦,比1970年增长1倍;小拖拉机1万台,比1970
年增长4倍以上;化肥272万吨,比1970年增长2.8倍;棉纱130万件,比1970年增长
52%;化学纤维2.5万吨,比1970年增长16倍。地方交通货运量1.1亿吨,比1970年
增长77%。财政收入50亿元,比1970年增长62%。初步匡算,第四个五年需要新增
职工40万人,平均每年增加8万人,1975年底达到240万人。生产建设所需钢材 280
万吨,平均每年56万吨。基本建设投资60亿元,平均每年12亿元。
2.以粮为纲,大办农业
要坚决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认真解决好两个布局:一是农业
内部的粮、棉、油、麻、丝、茶、糖、菜、果、药、杂的布局;二是农、林、牧、
副、渔的布局。“四五”期间,粮田面积要保证在600万公顷以上, 经济作物主要
是提高单产,播种面积基本维持已有水平。要求做到:农村基本不吃返销粮,集体
有储备,户户有余粮,力争五年内国家、集体、社员储备粮食750万吨,33 个重点
产棉县,实现每公顷750公斤棉;县县油料自给, 重点花生产区要为国家作出更大
贡献。
发展农业,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狠抓用毛泽东思想教
育人这个根本,认真贯彻落实党对农村的各项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社会主义
积极性,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变生产条件,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实
行科学种田,加速农业的技术改革。(1)放手发动群众, 大力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
产田。要求1975年全省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田达到400万公顷,5年新增271.33万公顷。
(2)认真搞好水利建设。坚决贯彻小型为主、配套为主、社队自办为主的方针, 认
真搞好水利建设,消灭普通的旱涝灾害,基本实现水利化。(3)积极发展养猪积肥,
增施化肥。要积极发展集体养猪,继续鼓励农户养猪,认真落实养猪政策。1975年
达到2500万头,平均每户2头。大牲畜,要求1975年达到500万头,并应积极增殖骡
马,以适应战备需要。(4)加速发展农业机械化。必须坚持“农机制造以地方为主,
农机产品的发展以中小型为主,农机产品购买使用以集体经济为主”的方针,充分
发挥省、地、县、社和广大群众办机械化的积极性。计划新增农用动力294.4~368
万千瓦,社会保有量达到465.15~588.8万千瓦,平均每个生产大队58.88~73. 60
千瓦。(5)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运动,实行科学种田。要普遍建立贫下中农、
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的科学实验队伍。要建立县、社、队三级良种繁育体系,
实行群选、群育,基本实现良种化。(6)大力发展植树造林,绿化全省。(7)努力发
展副业生产。(8)积极发展渔业生产。大力发展海洋捕捞,积极开辟新渔场, 狠抓
海、淡水养殖,加速发展渔业机械化,提高水产品产量。要求1975年水产品生产达
到70万吨,并大力提高经济鱼类的比重。
3.大办国防工业,加速三线建设
遵照毛泽东主席“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的教导,第四个五
年,必须把立足点放在“打”字上,加速国防工业和三线建设,做到各自为战。
4.以钢为纲,积极发展地方工业
第四个五年,必须以钢为纲,积极建设为农业服务,为国防军工服务,为人民
生活服务的地方工业体系。基本做到从原材料到制造,从单机配套到工厂成套,都
能立足于省内。
(1)高速度发展钢铁工业。采取布局、品种、数量同时并举的方针, 基本建成
大、中、小相结合的,以生产中、小型板、管为主的资源得到综合利用的钢铁工业
体系。
(2)积极发展煤炭工业。发展煤炭工业,主要是对已有矿井进行技术改造, 进
一步提高机械化水平,同时进行必要的续建和新建,重点开发肥城和济南矿区。煤
炭产量提高到3500万吨。要大力发展小煤窑。
(3)大力发展石油、化学工业。加速原油开发,1975年开采量达到2000 万吨,
计划以辛店为基地,建成一批原油加工和石油化工骨干企业。青岛、烟台、昌潍、
济南、淄博等地,要就地取材,大搞综合利用,积极发展基本化工原料。化肥工业
的发展,要实行氮、磷、钾并举,以氮为主。争取前三年做到平均每县有一个3000
吨的合成氨厂;后两年主要是进行填平补齐,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能力。农药要积
极增加品种,大力发展高效低毒农药、细菌农药和农用抗菌素等。
(4)大家动手办机械。各行各业都要自己动手造机械。 机械行业要狠抓重型矿
山、大型通用、农业机械、发电设备、造船、汽车、仪器仪表、单机配套产品和配
件的生产,尽快形成生产能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
(5)加速发展电力工业。
(6)充分利用全省资源,积极发展轻工业。
(7)努力发展建筑材料工业。
(8)大力加强地质工作。
5.大搞综合利用
6.交通运输必须先行
重点是加快三线基地、内地交通运输和战备通讯战线的建设,提高公路质量,
开发航运事业,积极发展联运和民间运输。电信,要建设以济南为中心,通往各地、
市所在地的地下电缆和微波通讯,提高地、县、社通信能力,实现载波化,以适应
战备需要。
7.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人民生活
财贸工作要坚决贯彻执行“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方针,把促进生产的发
展,特别是支援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积极做好工农业产品的购销工作,改善经济
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安排好人民生活。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在发
展农业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农民生活。社员口粮,全省平均逐年提高到200 公
斤以上。国家、集体和社员粮食储备,1975年达到750万吨。 积极发展对外贸易。
1975年计划出口总值达到10亿元。坚定不移地“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加强三线地区的农村医疗卫生网的建设,大力发展赤脚医生,要求两、三年内做
到每个生产大队都有卫生室,每个生产队都有卫生员。进一步开展以除害灭病为中
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大力提倡晚婚和计划生育,从1971年开始免费供应口服避孕药,
使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到2‰以下。要切实做到安全生产,注意劳逸结合。
8.开展教育革命,发展教育事业
要坚决贯彻执行“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
方针,走上海机床厂的办学道路,充分发挥厂矿企业和地、县、社、队办学的积极
性,积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
“四五”期间,要求农村普及五年制教育,城市普及九年制教育,农村要做到
上小学不出队,上中学不出社。师范,要求从1971年开始,每县改建一处中师,担
负培训小学和中学教师的任务。中专,经过调整后,除保留的中专学校外,以后主
要是发展厂矿企业和医院、农场、林场、农机推广站等部门办学,形式可以多种多
样,时间可以长短结合。高等教育,除保留中央和省属的大学外,还要调动地区办
学的积极性,有计划地发展地、市办专科学校。
9.在科学技术上努力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
积极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实现农业“四化”和工业现代化,促进国民经济大发
展,努力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各行各业都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大力开展群众性的
技术革新运动,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试制新材料、新产品,提高设备利用率。
对一些重要的革新项目,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打歼灭战。要切实加强国民经济各部
门的科学研究工作,实行工人、技术人员和领导干部三结合,实行科研、生产、使
用三结合。山东是多震地区,必须坚决贯彻地震工作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发动
群众,大打人民战争,普及抗震、防震科学知识,建立地震专业队伍,做好地震监
视、预报工作。
10.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要逐步改革经济管理体制。在经济体制上,必须贯彻执行“大权独揽,小权分
散”的原则,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理”的原则。对于全国性的方针政策,工农
业的主要生产指标、基本建设投资和重要建设项目、重要物资的分配、财政预算、
新增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主要工农产品价格必须执行中央统一规定,服从国家统
一计划。在这个前提下,省和地、市可以统筹安排和因地制宜地管理本地区的经济
建设事业,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11.狠抓根本,大搞群众运动,为实现国民经济新飞跃而奋斗
国家计委1976年1月15 日将报送国务院的《关于“四五”计划指标考核标准的
请示报告》下达,其中,山东省“四五”计划工业总产值和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考
核指标见表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