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和工业三年计划的编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5&rec=185&run=13

〖农业〗〖工业〗〖计划〗〖编制〗〖1961-1963〗〖国民经济〗
〖调整〗〖内容〗〖实现〗〖指标〗〖措施〗〖意见〗
1960年9月30日,中共中央在批转国家计委党组关于1961 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
数字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要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
字”方针。1960年11月10日,省计委党组根据国家计委党组这一报告向省委提出的
《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意见的报告》第一次提出,对各项生产建设事业要
求在发展中得到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1961年1月, 中共中央八届九中全会正
式决定从1961年起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会上副总
理李富春在报告中提出:从1961年起,在二、三年内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山东省计委1961年7月7日,编制了《山东省1961
~1963年农业生产恢复发展规划》。
1963年9月,中央工作会议确定,从1963年起,再用三年时间,继续进行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的工作,把这三年作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和第三个五年计划之间的
过渡阶段。1963年10月25日~11月9日,全省计划会议召开, 根据中央关于继续调
整的决定安排各项工作,会上副省长兼省计委主任苏毅然作了报告,省经委主任高
启云作了《对工业交通今后三年调整的意见》的报告。
1961年7月7日,省计委提出的《山东省1961~1963年农业生产恢复发展规划》
主要内容如下:
1.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不足,是整个国民经济中最突出、最尖锐的矛盾。迅速恢
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千方百计增产粮食,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一环。为此,
必须继续贯彻执行关于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战略方针,全党动手,大办农业,
大办粮食。坚决缩短工业和基本建设战线,加强农业战线,加强工业、商业和其他
各行各业对农业的支援。力争1961年秋季有个较好的收成,1962年把粮食总产量恢
复到接近1957年的水平,1963年恢复到接近历史上最高水平,达到粮食自给,略有
储备。
2.1961年到1963年农业生产具体指标如下:
(1)耕地面积。1961年预计806.67万公顷,1962年计划达到 813. 33 万公顷,
1963年计划达到820万公顷。
(2)总播种面积。1961年预计1193万公顷,1962年计划达到1213. 33 万公顷,
1963年计划达到1253.33万公顷。
(3)粮食。1961年预计粮田面积666.67万公顷,播种面积1025.33万公顷,每公
顷耕地单产1500公斤,总产量1000万吨,相当于1950年(1085万吨)和1951年( 1055
万吨)的水平;1962年要求粮田面积保持666.67万公顷,播种面积1033.33万公顷,
每公顷耕地单产1725公斤到1800公斤,总产量达到1150万吨到1200 万吨, 相当于
1957年(1210万吨)的水平;1963年要求粮田面积达到673.33万公顷,播种面积1066.
67万公顷,每公顷耕地单产1920公斤到2070公斤,总产量达到1300万吨到1400万吨,
相当于1954年(1315万吨)和1955年(1350万吨)的水平。以1961年预计总产量1000万
吨为基础,到1963年,每年平均递增14~18%和恢复时期(1949~1952年)三年平均
递增16.9%的速度大体相同。
(4)棉花。1961年播种面积45.13万公顷,预计收获面积在33万公顷左右,总产
量6.8万吨,为解放以来最低水平(1949年为6.2万吨)。1962年计划播种面积50万公
顷,总产量12万吨,比1961年增长78%,恢复到接近1951年(13万吨)的产量水平。
1963年计划播种面积56.67万公顷,总产量14.9万吨,比1962年增长24%, 相当于
1954年(15.7万吨)的产量水平。
(5)花生。1961年播种面积30万公顷,总产量3.2亿公斤,相当于1949年(3. 15
亿公斤)的产量水平。1962年计划播种面积40万公顷,总产量5.4亿公斤,比1961年
增长68%,接近1957年(6.8亿公斤)的产量水平。1963年计划播种面积46.67万公顷,
总产量7亿公斤,比1962年增长30%,略高于1957年的水平。
(6)蔬菜。1962年到1963年瓜豆菜占用耕地面积保持33万公顷左右, 平均每人
占有0.0067公顷以上。
(7)牲畜。耕畜预计1961年年终存养量260万头左右;1962年做到增减相抵,不
再减少;1963年力争略有发展。猪1961年预计达到300万头;1962年达到400万头,
比1961年增长33%;1963年达到500万头,比1962年增长25%,相当于1955年(315
.9万头)和1956年(528.6万头)的水平。
3.为了实现上述指标,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四项根本性的措施:
第一,继续认真贯彻各项政策,调整生产关系,进一步调动生产队和广大社员
的生产积极性。实行粮食定产、定购、定销政策,至少稳定三年不变;对经济作物
实行奖励政策,保证经济作物集中产区的口粮不低于当地余粮队的标准。
第二,大力恢复与发展农村生产力,改善生产条件。解决肥料问题,培养土壤
肥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进行水利工程配套;大力修造小农具、运输工具,发展
农用动力机械;稳定、巩固、充实农业劳动力,压缩城镇人口,要求到1963年农村
劳动力达到1900~2000万人;大力保护繁殖耕畜,积极恢复、扩大耕地面积。
第三,加强工业、商业及其他各行各业对农业的支援,促进农业生产的迅速恢
复和发展。
第四,全面正确地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提高耕作技术水平。
1963年11月1日, 省经委主任高启云《对工业交通今后两年调整的意见》的主
要内容如下:
根据中央提出的继续调整的方针,1964、1965两年全省工业、交通的调整工作,
在已经调整的基础上,将已有企业调整得更合理,使地方工业更进一步转向以农业
为基础的轨道上来,进一步改进企业的领导,整顿工人阶段队伍,更合理地调整某
些企业的产品方向与生产规模,有重点地解决某些企业的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填
平补齐问题,加强科学实验,充实技术后方,培养技术力量,进一步贯彻《工业七
十条》(1961年9月16日中共中央颁布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 确实
打好管理基础,建立起正常的生产秩序。要求经过两年调整,基本上改变落后状态,
主要产品的经济技术指标,争取基本上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最低的也要达到全国平
均水平,以充分发挥现有企业的潜力,并为新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根据以上设想,调整工作的重点,应集中在建立基础工作上;调整工作的步骤,
应紧紧结合年度计划,结合实际生产,具体促进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劳
动生产率、增加品种,实现物美价廉品种多的要求;调整的方法,基本上要依靠发
动群众学先进、赶先进,开展增产节约来实现。
对1964、1965两年调整的具体意见是:一要加强企业党委领导,整顿阶级队伍,
每个企业从领导到工人,能经得起风险,担当起所负的任务。二要全面贯彻《工业
七十条》,加强企业管理。三要更合理地调整某些企业的产品方向、生产规模,逐
步实现专业化和协作相结合的要求。四要加强科学实验,充实技术后方,培养技术
力量,逐步改变技术力量薄弱、技术水平落后的状态。五要加强设备、厂房维修与
老企业的技术改造、新企业的填平补齐工作。要求在1964、1965两年内,争取将失
修的设备、厂房基本上维修好,解决严重影响产品质量、成本和生产安全所必需的
技术改造与设备更新,解决某些新企业保持正常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补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