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长期规划的编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5&rec=173&run=13

〖长期〗〖规划〗〖编制〗〖1956-1967〗〖农业〗〖1963-1972〗
〖工业〗〖交通〗〖财政〗〖科学〗〖文教〗〖卫生〗〖指标〗
第二个五年计划时期,在编制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同时,编制了农业发展12年规
划要点和商业工作规划纲要;经济调整时期,编制了十年规划和农业七年规划。
1957年12月30日,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发出经过省一届二次党代会和省人民委
员会通过的《山东省实施“1956~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的规划要
点(修正草案)》。1958年4月3日,中共山东省委商业规划小组编制了《1958~1967
年山东省商业工作规划纲要(草案初稿)》。
1963年1月9日,副省长苏毅然召开了农业、工业、财贸、文教等系统和省计委
负责同志会议,研究部署1963~1972年的十年长期规划的编制工作。要求规划分为
两段:前五年,即第三个五年,搞得细一些,作分年的安排;后五年,即第四个五
年,搞得粗一些,只是一个大体轮廓。同年2月16日,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委
批转了《山东省计划委员会关于编制长期规划的意见》。在这一规划意见中,提出
了十年规划主要指标初步设想。2月19日,省计委编制了《山东省1963~1972 年农
业规划初步设想》。1964年3月8日,省计委编制了《关于编制农业七年规划的情况
和意见》。同年4月29日,省计委编制了《山东省发展农业七年规划的初步设想》。
1963年2月16日,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委批转的《山东省计划委员会关于
编制长期规划的意见》的主要内容如下:
1.编制长期规划,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
经济的总方针和中共中央转发的李富春关于编制长期规划的建议中提出的原则。根
据山东省具体情况应突出掌握以下几点:第一,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作到既积
极又稳妥。第二,要有全局观点,服从整体需要。在农业方面,要在增产粮食的同
时,一定要把棉花、花生和烤烟的生产搞上去,为国家更多地提供工业原料。在工
业方面,根据山东省资源条件,应积极发展煤炭和原盐等原材料工业。第三,发扬
自力更生的精神。第四,必须因地制宜,从具体情况出发。
2.规划总的可分为农业、工业交通、财贸、科学文教卫生四个主要方面。农业
方面。要对农、林、牧、副、渔进行全面规划。全省设想三年内产量达到第一个五
年计划期间的平均水平,五年内超过历史上最高水平,1972年平均每人占有量达到
250公斤以上。棉花、油料、烤烟等主要经济作物的发展速度, 设想全省在五年内
超过第一个五年的平均水平,十年内接近和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根据山东省以后人
口增长对粮食的需要,对粮食和经济作物耕地面积的分配,要做合理安排。粮田面
积必须保持在667万公顷以上,经济作物面积不能增加过多,棉花一般应保持在 60
~66.67万公顷,花生53.33万公顷,烤烟7.33万公顷,麻类5.33万公顷,其他约33.
33万公顷。
实现生产指标的措施,主要是作好水、肥、土、机、种、植保等方面的规划。
各地区可因地制宜,各有重点,制订出分期的措施规划。
工业、交通方面。工业,规划的前五年主要是继续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
实、提高”的方针,对现有生产能力进行必要的填平补齐,设备更新,技术改造,
有重点地进行建设。后五年除充分发挥现有生产能力外, 要逐步扩大建设。 争取
1972年工业总产值增长2倍,平均每年递增10%左右。交通, 主要编制整修现有公
路,适当扩建新线,增加晴雨通车里程,整修现有航道、港口、码头的规划。争取
十年内通各县的公路,基本上实现晴雨通车。
财贸方面。主要编制国民收入、积累和消费、财政收支、社会购买力、农产品
采购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规划。
科学、文教、卫生方面。要根据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提出相应的发展规划。
计划生育应作为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以科学、卫生部门为主,会同有关部门很好
地研究规划。
3.十年规划主要指标初步设想
(1)农业。全省农产品产量总的设想见表3-7。根据山东省自然条件,分四类地
区农作物产量的设想见表3-8。
(2)工业。主要是支援农业产品产量见表3-9。

全省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计划表
〖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计划〗〖统计表〗
表3-7
───┬──┬──────┬───┬───┬───┬─────
项目 │单位│“一五”期间│历史最│1962年│1967年│1972年
│ │实际平均水平│高水平│ │ │
───┼──┼──────┼───┼───┼───┼─────
粮食 │万吨│1290 │1465 │1000 │1500 │1850~2000
棉花 │万吨│17.95 │21.7 │5 │18 │22.5
花生 │万吨│97 │129 │46.65 │100 │110
烤烟 │万吨│8.9 │12.95 │3.30 │10 │13
麻类 │万吨│4.55 │5.95 │2 │5.60 │7.50
大家畜│万头│490 │548 │256 │310 │420
生猪 │万头│477 │803 │550 │800 │1000
水产品│万吨│27.5 │32 │20 │30 │40
───┴──┴──────┴───┴───┴───┴─────

全省四类地区主要农作物产量计划表
〖地区〗〖主要〗〖农作物〗〖产量〗〖计划〗〖统计表〗〖山东〗
表3-8 每公顷产量:公斤
┌───────┬──────┬───┬───┬───┬───┬───┐
│项目 │“一五”期间│历史最│1962年│1965年│1967年│1972年│
│ │实际平均水平│高水平│ │ │ │ │
├───────┼──────┼───┼───┼───┼───┼───┤
│胶东地区 │ │ │ │ │ │ │
│粮食 │2325 │2640 │2257.5│2625 │3000 │3750 │
│花生 │1785 │2047.5│1515 │1650 │1800 │2100 │
│鲁中南平原地区│ │ │ │ │ │ │
│粮食 │1755 │2115 │1695 │2100 │2625 │3375 │
│烤烟 │1275 │1492.5│567 │1200 │1500 │1800 │
│鲁中南山区 │ │ │ │ │ │ │
│粮食 │1725 │1995 │1950 │2175 │2400 │3000 │
│花生 │1215 │1530 │1192.5│1350 │1500 │1875 │
│鲁西北地区 │ │ │ │ │ │ │
│粮食 │1492.5 │1710 │900 │1447.5│1762.5│2250 │
│棉花 │238.5 │255 │111 │262.5 │300 │337.5 │
└───────┴──────┴───┴───┴───┴───┴───┘

全省主要支农产品产量计划表
〖1967〗〖1972〗〖主要〗〖支农〗〖产品〗〖产量〗〖计划〗〖统计表〗
表3-9
┌──────────┬───┬───┬───┐
│项目 │单位 │1967年│1972年│
├──────────┼───┼───┼───┤
│化肥 │万吨 │25 │60 │
│农药 │万吨 │1.2 │1.8 │
│排灌机械动力 │万千瓦│2.94 │5.89 │
│拖拉机内燃机年修能力│万台 │2.5 │3.8 │
│手推胶轮车 │万辆 │80 │80 │
│双轮双铧犁 │万部 │3 │3 │
│畜力胶轮大车 │万辆 │1 │2 │
└──────────┴───┴───┴───┘
〖农业〗〖七年〗〖规划〗〖内容〗〖编制〗〖指导思想〗〖指标〗
〖农田〗〖发展〗
1964年4月29日, 省计委编制的《山东省发展农业七年规划的初步设想》的主
要内容如下:
1.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2.编制规划的指导思想
编制七年农业发展规划的根本方针是坚持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指导思想上必须明确:(1) 坚决贯彻执行自力更生、
勤俭建国的方针。(2)切实贯彻以粮为纲,多种经营的方针。 在保证粮食继续增产
的同时,力争棉花、花生、烤烟、麻类等经济作物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发展农业
生产的同时,争取林、牧、副、渔各业都有相应的发展。(3) 认真贯彻全面安排、
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发展农业生产的重点是建设稳产高产田,但搞稳产高产
田必须抓两头带中间,即一面抓稳产高产田,一面抓易旱、易涝的低产田,带动一
般田,才能更快更全面的发展。
3.主要指标设想
总的奋斗目标,是1965年达到或超过常年生产水平,1967年达到或超过历史最
高年产水平,1970年各项农业生产都要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粮食:1965年1350万吨,
1970年1600~1750万吨,七年总增长速度45.4~59.1%,年递增5.5~6.8%。粮田
面积保持667万公顷以上。棉花:1965年66.67万公顷,每公顷单产270公斤, 总产
18万吨,1970年总产23万吨以上。花生:1965年播种50万公顷,每公顷单产1597.5
公斤,总产80万吨,1970年扩大到66.67万公顷,每公顷单产1950~2100公斤, 总
产130~140万吨。大家畜:1965年末存养量达到300万头,1970年达到370万头,争
取400万头。生猪:1965年末存养量达到1000万头,1970年达到1200~1700 万头,
总饲养量达到2000~2700万头,平均每一农户1.5~2头。林业:1964~1965年造林
16.67万公顷,1966~1970年造林63.33万公顷,达到166.67万公顷,占宜林地的83
%,完成“四旁”植树7亿株,并确保造林质量,保证成活率达到80%以上。 规划
还对烤烟、麻类、药材、羊、蚕茧、果品、渔业、副业提出了设想。
实现上述指标,国家征购、集体积累和社员收入都有较大的增加。到1970年农
业总产值将由1963年的33.7亿元增加到57~62亿元,增长70~84%;社队公共总积
累将由1.26亿元达到近4亿元,增长2倍以上;每一社员的平均收入将由36元提高到
60元左右;每人平均占有粮食将由200公斤达到250~275公斤, 农村社员口粮水平
200公斤左右;国家征购粮食275万吨,收购棉花19.3万吨,猪350~500万头,其他
农副产品也都将有很大增加。这样整个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都将提到一个新水平。
4.在种好全部农田的条件下建设稳产高产农田
根据自然条件和生产特点,全省大体可分为五类地区:胶东山丘区、鲁中南山
区、鲁中山麓平原区、鲁西北平原区、鲁西南平原区。根据五类地区情况,以后七
年在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方面,重点摆到鲁中山麓平原和胶东丘陵地区以及鲁西北
平原高地。
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的标准:稳产就是旱涝保收。抗旱一般可以防御五年
一遇的旱灾,防涝一般可以防御五年一遇的涝灾,防洪一般河流可以防御20年一遇
的洪水,大河的重要河段及其他河流的关键、险要堤段,标准还要高一些。高产就
是实现农业发展纲要的要求,可分作两步走,第一步到1967年,粮食,黄河以南每
公顷单产3000公斤,黄河以北每公顷单产2250公斤;第二步到1970年,粮食,黄河
以南每公顷单产3750公斤,黄河以北每公顷单产2250公斤,棉花每公顷单产525 公
斤,花生每公顷单产2250公斤,烤烟每公顷单产1875公斤。
按照这些标准,全省已有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49.47万公顷,计划1965 年
达到100万公顷,1970年达到266.67万公顷。
5.发展农业生产的几个关键问题
6.工业支援农业
工业对农业的支援主要是围绕农业七年发展规划任务和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要
求,安排好生产和建设。除了尽可能增加化肥的生产供应以外,要集中力量加强排
灌机械、中小农具、水泥、农药、炸药等产品的生产,保证规格质量,满足供应,
适应农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