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经济发展的总量和结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a&A=55&rec=13&run=13

〖国民经济〗〖结构〗〖发展〗〖总量〗
经济发展总量迅速增长。建国后,山东省经济发展较快,经济总量在极其薄弱
的基础上由小到大,逐步增长,特别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贯彻执行改
革开放的方针政策,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经济实力迅速增强。1992年全省主要经济
指标总量在全国各省市中已位居前列。按当年价格计算(下同),国内生产总值1978
年为234亿元,1992年达到19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1978年增长3. 07
倍,平均每年增长10.6%。其中,第一产业由75亿元增加到534亿元, 平均每年增
长6.8%;第二产业由119亿元增加到999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2.7%; 第三产业由
39亿元增加到44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1.5%。国民收入,1992年达到1685 亿元,
比1952年增长16.5倍,平均每年增长7.4%。其中,农业52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3
.8%;工业88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2.2%;建筑业106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2.2%;
运输业61亿元,平均每年增长9.3%;商业11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6%。 社会总产
值,1992年达到5141亿元,比1952年增长37.3倍,平均每年增长9.5%。 工农业总
产值,1992年达到4394亿元,比1952年增长38.8倍,平均每年增长9.7%。 其中,
农业84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3.9%;工业3553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3.2%。由于多
年来坚持加强农业、加强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近些年又注重加快高新技术产
业的发展,并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不断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逐步提高了国
民经济的整体素质。
经济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建国初,山东省整个经济中绝大部分是农业,工业很
少。农业内部基本上是种植业,工业内部基本上是轻纺工业。经过40年的发展,全
省经济结构逐步由以农业经济为主转向农业、工业、建筑、运输、商业等各部门的
全面发展,工农业内部也逐步向多行业扩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在整
个经济结构中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由于指导思想和工作上的失误, 1958 年至
1960年“大跃进”时期和1966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造成比例关系严重失调。
为此,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于1961年至1965年和1979年至80年代初进行了经济调
整。1989年至1991年间也曾经针对当时经济总量不平衡、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进行了
治理整顿。通过这些调整和整顿,促进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在区
域结构上,全省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的状况,也正在逐步改变,缩小
差距,协调发展。西部地区主要经济总量指标占全省的比重有明显上升。
全省工农业生产结构变化见表1-2;国民收入结构变化见表1-3;国民收入分配
结构变化见表1-4;国内生产总值三次产业结构变化见表1-5。